那天,黄诗傅说:
本文所使用的分析结果已发表在鸟类保育主流期刊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上,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7/S0959270921000356
如需获取全文,可联系xu.shi@uqconnect.edu.au 或作者微信:lylanji
猛禽迁徙,地球上最壮观的的动物迁徙景象之一。在迁徙季节,成百上千只“鹰”汇聚在一起,平日看似空荡荡的苍穹在这一刻仿佛充满了魔力,就像在观看一场盛大而随机的“演出盲盒”,我们不知道下一秒钟会是哪种猛禽登场亮相,但我们知道它们定会如约而至。
如今越来越多的猛禽迁徙监测工作开始在中国大陆展开,我们也由此掌握了很多新的迁徙集中地的信息,了解到很多过去不知道的分布资讯和迁徙路径。然而,收集到的这些猛禽迁徙数据能有什么用呢?除了种类、数量这些基本的信息之外,我们还能得到哪些新的认识?
所以,不妨以我们的冠头岭(详见冠头岭之上)为例,讨论一下猛禽迁徙背后的规律。
冠头岭的位置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陆中部和东部的秋季猛禽迁徙大致被认为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从东北,华北,内蒙等地,经过中西部山区这样偏西部的路线(上图实线),一条则是从韩国、日本等地入境我国,和华南地区的猛禽经东南沿海地区迁徙的路线(上图虚线)。
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冠头岭承接的主要是后者。这条路线上有着数量较多的灰脸鵟鹰、凤头蜂鹰、鹊鹞、白腹鹞等种类,但记录到的草原雕、短趾雕、靴隼雕这些更偏西部的大型猛禽数量就很少。此外,冠头岭还有着一些国内其他地区较少见到的猛禽,比如褐耳鹰、褐冠鹃隼、栗鸢等,可以说是颇具广西特色。
冠头岭猛禽迁徙的时间规律
迁徙猛禽有哪些?
2015至2019年间,我们在冠头岭共记录到了42891只、多达30种日行性的猛禽。从这五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猛禽迁徙大致的时间规律。
灰脸鵟鹰、凤头蜂鹰、红脚隼是数量最多的三种。其中,灰脸鵟鹰和凤头蜂鹰在整个迁徙季监测期间都有一定数量的出现,到监测结束时蜂鹰仍有每天数十只到上百只之多,这也说明了监测工作可以适当延长到11月中旬。燕隼主要在监测前期出现,而红脚隼则明显集中在后期,也就是10月下旬到11月初这段时间。
与红脚隼类似,褐冠鹃隼和黑冠鹃隼也是在迁徙季的下半场才姗姗来迟。或许红脚隼,黑冠鹃隼,褐冠鹃隼等以昆虫、两栖类为主食的猛禽迁徙会比较晚,而捕捉其他鸟类的猛禽,比如燕隼和日松、松雀鹰等则会跟随雀形目小鸟的时间表,比较早就踏上了秋迁之路?
褐冠鹃隼总是在10月20号前后开始集中出现©师旭
从文献中我们了解到,在日本繁殖的凤头蜂鹰成鸟秋季迁徙时,会经过广西南部这一片区域。但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在冠头岭记录到的蜂鹰大多为幼鸟。若来自日本的蜂鹰都会选择类似路线的话,那么意味着还有相当数量的成鸟没被记录到,或者并没有出现在冠头岭。
我们猜测可能是冠头岭的地形原因,导致没有经验的幼鸟容易绕进北海这个小小的半岛,而有经验的成鸟则会少走弯路,直接经由更北的钦州、南宁前往中南半岛的越冬地。
冠头岭的成年蜂鹰比幼鸟少很多©师旭
从全国其他监测点已知情况来看,冠头岭的红脚隼数量应该是最多的。红脚隼的种群数量非常庞大,在印度的集中过境地可以达到数十万之多。理论上绝大部分的红脚隼迁徙都要经过我国境内,但是国内的监测点通常见不到大群红脚隼的稳定出现,只有冠头岭是个例外:在迁徙季的后期,时常能在下午乃至傍晚见到数百只的隼群。
今年冠头岭的大群红脚隼 ©独行远方
这些红脚隼之所以会集中在冠头岭(广西其他地方也时常会见到大群),主要是因为它们迁徙时会在中国西南地区绕一个弯,从海拔相对较低的中缅边境乃至中南半岛前往印度,以避免在前往南亚的途中翻越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
但是为什么红脚隼总会在傍晚集大群出现?是在集群寻找夜间栖息的场所吗?还有很多我们尚不知道的东西。
红脚隼的迁徙路线示意。数据来源:satellitetracking.eu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相对于灰脸鵟鹰和蜂鹰的稳定数量,红脚隼的数量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特别大,比如2016年只记录到900多只,而2021年则有7000只之多!为什么红脚隼的数量年间波动如此剧烈?这可能是与大范围的气象条件有关,新的研究也正在展开。
什么天气适合看猛?
在迁徙季节观猛,最令人纠结的就是猛禽的“不可预测性”:要不要上山?明天的天气是否合适?许多观猛点会有自己总结出的一套规律,比如连续降雨之后,大概率会有比较多的猛禽,秋季刮北风时比刮南风时的猛禽要多......即便如此,有时候趁着好天气上山,却“千山鸟飞绝”,人比鸟多了不知道多少倍,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天气与猛禽迁徙的关系究竟如何?
我已经不止一次发过誓再也不上百望山了...惨痛的经历太多 ©师旭
我们使用了2015-2019年冠头岭的天气数据,包括风速风向,降雨,云层遮蔽度等信息,与每日的猛禽数量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很有意思:仅凤头蜂鹰的数量与北风和东北风呈显著的正相关——说人话就是只有蜂鹰的数量在这两种风向时是明显增加的,风向对于灰脸鵟鹰、红脚隼和小鹰们(松雀鹰、日本松雀鹰、褐耳鹰)似乎没什么助力或者干扰。
不过对于剩下的其他猛禽而言,只要是偏北面来的风,都会有更多的数量被监测到,这也和我们的经验比较相符——起北风时猛禽的数量和种类通常都更多一些。
这张图可能过于抽象...没事看文字就可以!
为什么会是这样?
灰脸鵟鹰、红脚隼和小鹰们有更狭长的翅型,更强的飞行能力,这些可能让它们对风向不是特别挑剔。灰脸鵟鹰和红脚隼在跨海飞行时也会依赖良好的风向,但是在地形起伏的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可能就不会太受到风向的限制。
蜂鹰的飞行对于热气流和适宜风向的依赖要更强一些,因此也就对于风向可能更为挑剔。相比于东北风和北风,西北风时凤头蜂鹰的数量就没有明显增多,这可能与蜂鹰的来向,也就是它们的迁徙路线有关:蜂鹰可能主要是从东部或者北部来到冠头岭区域,从这里也会继续朝西或者朝南飞行,因此西北方向并不是蜂鹰的主要来向。
除此之外,降雨对猛禽迁徙是明显不利的,这一点显而易见。有意思的是,更高的云层遮蔽度(多云或者阴天的天气)会有更多的灰脸鵟鹰、蜂鹰和红脚隼。冠头岭位于海岸边,海边的高积云可能预兆着适合迁徙的晴好天气,另一种可能是有云层时要比晴朗的天空更容易找到高飞的猛禽,因此多云天气要比晴空时的猛禽记录得更多。
当然,这些结果只是基于我们这五年的数据和天气分析所得,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模型的结果也受到所使用的统计学假设和方法的影响,因此这些结果也只对冠头岭有效,其他地区的猛禽监测点,需要各自的分析才能了解猛禽迁徙与区域天气的规律。
如何保护猛禽?
猛禽数量与枪声数量在一天中的规律
相对于国内其他监测点,冠头岭的迁徙猛禽还受到盗猎的严重威胁。
我们发现枪声主要集中在上午8、9点,以及午后至下午的这两段时间,而10点到13点这段时间几乎很少有枪声出现。这可能是因为盗猎者主要瞄准的是早上刚起床、以及下午这段时间低飞、寻找夜栖地的猛禽,而中午因为有良好的上升气流,猛禽飞行高度比较高,因此也不容易受到盗猎的威胁。
猛禽数量与枪声数量的相关性
从这些年的观察来看,凤头蜂鹰是受到盗猎威胁最严重的猛禽,大部分收缴的、捡到的猛禽都是凤头蜂鹰。我们的监测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凤头蜂鹰的数量和枪声的数量有强相关性,或许因为它们较大的体型,较缓慢的飞行速度,蜂鹰成为了最主要的受害者。其他大型的猛禽可能也会被盗猎,但是它们的数量比较少,暂不能通过数据分析看出关联。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希望给出保护建议:每年冠头岭猛禽迁徙季,执法部门可以在凤头蜂鹰的迁徙高峰期加强巡查, 比如10月中旬到11月初这段时间的早晚两个时段,尤其是在凤头蜂鹰数量很可能较多的多云天气以及冷锋过境期。
回看2015年至2019年这五年的监测,我们很自豪能够建立起了我国大陆范围内比较优秀的迁徙猛禽标准化监测流程,收集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并且能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呈现出冠头岭地区的猛禽迁徙生态和保护现状。
虽然,冠头岭迁徙猛禽的数量并不比国内外一些著名的监测点多,但是这里有着爱猛护猛观猛讲不完的故事,本身已经精彩纷呈的猛禽迁徙,如今又有了科学性的阐述与揭示。随着公民科学项目在国内的大量开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参与到动植物科学数据的收集中,我们衷心希望冠头岭能够成为一个范例,让众人收集的科学数据转化为科研上的成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资料和更好的支撑。
冠头岭的猛禽研究尚不止于此,随着监测年份的增多,数据的累积,我们仍在不断发现更多有意思的现象,希望能在将来分享更多的研究给大家。
原论文作者:
师旭,肖晓波,赵心忆,孙仁杰,赵兴峰,蔡志扬,林吴颖
致谢
由衷感谢所有冠头岭迁徙猛禽监测员、志愿者,以及登上冠头岭观鸟、护鸟的人们,冠头岭迁徙猛禽的数据收集与保护离不开大家的努力。
由衷感谢这些年来冠头岭迁徙猛禽监测与保护项目的资助方,感谢参与猛禽保护众筹或文创产品筹款的人们,感谢每一个关注猛禽的你。
特别鸣谢广西林业局、北海市自然资源局、北海市森林公安局、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北海市海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北海观鸟会(筹)数年来对冠头岭迁徙猛禽监测及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
将热情化为持续行动
加入月捐,成为美境挚友
和我们一起守护猛禽
相关知识
至少我们还有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中国鸟类图鉴(猛禽版)
90后小伙成功救治放飞猛禽过百
猛禽
手把手教你如何延长SCI论文返修提交日期!
北京爱鸟周|猛禽康复师:我们隐于幕后,让它们无牵挂地重返蓝天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一些猛禽.doc
沈阳猛禽救助中心
SCI论文发表日期以什么为准?Online or 见刊时间?
网址: 转载 | 5年时间,数了42891只猛禽后,我们发了这篇论文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71102.html
上一篇: 进入鸟类的世界之《青少年馆藏级动 |
下一篇: 鸟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的体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