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是突然发生的对人体的损伤。研究报道,全球平均每分钟就有9.5人因意外伤害死亡[1]。其高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而咬伤作为其中一种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伤害具有可防性[2],本文对2012—2016年共1 176例咬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其意外发生进行初步研究,以寻求有效预防和处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 176例动物咬伤患者病历资料,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致伤动物、致伤部位进行分析。
2 结果2.1 致伤动物分类
狗咬伤438例(37.24%),人咬伤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咬伤仅次于狗咬伤,共428例(36.39%),之后依次为鼠咬伤(11.82%),蜈蚣咬伤(6.38%),蜘蛛咬伤(2.47%),猫咬抓伤(3.83%),猪咬伤(1.19%),乌龟咬伤(0.68%),见图 1。
2.2 致伤人员人口学特征
1 176动物致伤人员中男性652例(55.44%),女性524(44.56%),男女比例1.24:1;发病最小4月,最大103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鼠咬伤各年龄段女性暴露均高于男性;25~64岁组530例(45.07%),0~4岁组222例(18.88%),其中鼠咬伤0~4岁组38例,占该组27.34%,见图 2。
图 2 致伤人员年龄、性别分布2.3 动物致伤时间分布
动物致伤4~10月份最多,883例,(75.09%),7~9月为高峰,435例(36.99%);近5年来以2012年发病最低,192例(16.33%);发病最高是2014年为266例(22.62%),近两年有所下降,见图 3。
图 3 动物咬伤时间分布2.4 动物致伤部位
动物咬伤共1176例,1336处。其中狗、鼠、猪咬伤为多处,狗咬伤438例/589处;鼠咬伤139例/149处;猪咬伤14例/20处。咬伤部位中手部最多,共466处(占34.88%),其次是上肢22.23%和头面部18.31%,躯干最少6.14%,另有4例阴茎咬伤,见图 4,5。
图 4 各动物咬伤部位分布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宠物数量增加,咬伤伤害发病也在逐年增加,有报道[3]欧洲和美国每年发病率分别为1.75‰和7.4‰。除南极洲外几大洲均有狂犬病发病[4]。某些动物咬伤还可释放毒素入血,严重时导致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如蛇咬伤、蜂蛰伤、蜈蚣、蜘蛛叮咬伤。本研究动物咬伤中狗咬伤(37.24%)为第一位,与文献[5-6]报道一致。近五年总数人咬伤仅比狗咬伤少10例位居第二。而德国每年有40 000咬伤事件发生,大部分为狗、猫,人咬伤很少[7]。人咬伤创口与狗咬伤相比组织撕裂不重,范围相对局限,但人唾液中有上千种细菌,咬伤后细菌急剧蔓延,会致创面感染,甚至造成骨髓炎截指等严重并发症。故伤后应尽早就诊,早期彻底清创,本组有56例延迟就诊患者创口感染。彻底清创同时,注意病毒监测,文献报道[8-9]通过人咬伤也可传播HIV,肝炎病毒。动物咬伤第三位是鼠咬伤,共139例,占11.8%,其中咬伤后发热8例,肾功能损害者5例。鼠咬伤中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山区,卫生条件较差。近两年仓鼠咬伤有5例,为逗玩或喂食笼养仓鼠时被咬伤。另有一例为实验大鼠咬伤,为抓鼠方法不当所致,应该警惕。
除鼠咬伤组外均男性居多,咬伤总数男女比例1.24:1。原因可能与男性易冒险,喜爱逗玩动物有关。人咬伤患者男性也居多,回顾分析施暴者女性居多,常为男患用手指骂泄愤时被女性施暴者咬伤所致。而鼠咬伤多发生于睡眠中,男女暴露应无差别,但本研究中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0.81:1),可能与女性爱吃零食,手指及口唇颜面部残留食物残渣吸引老鼠觅食所致。且女性颜面及手部皮肤薄,受伤较男性相对较重,故伤后就医者较男性居多是另一原因。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发病最小为4个月,最大为103岁。各年龄段咬伤意外伤害分布中虽25~64岁成年组最常见,但0~4岁组人群中狗咬伤(15.56%)、人咬伤(21.96%)、鼠咬伤(27.33%)构成比皆不低,值得卫生防疫部门及临床医生对婴幼儿咬伤伤害的关注,改善婴幼儿居住卫生条件,同时加强对婴幼儿监护者的安全宣教。
动物致伤以每年4~10月份最多,与沈强[10]报道的基本一致,但相对高峰时间较长,与遵义地区春季回暖较早,夏秋时间长有关。气温增高、衣物单薄、人们心情急躁等综合原因导致动物致伤4~10月份最多。本研究中2014年动物致伤总数最多,其中狗咬伤所占比例最大,7~9月共42例,4~10月70例,较2012年、2013年同期明显增加。之后贵州省专项财政拨款加强对狂犬病疫情检测、调查,遵义市疾控中心与电视台合作加强宣传督导,近两年狗咬伤及动物咬伤总数较2014有所下降。
狗、鼠和猪常致多部位损伤,而人、蜈蚣、蜘蛛、乌龟致伤部位均为单处。咬伤中手部最多,共466处,占总咬伤部位34.88%,其次是上肢22.23%和头面部18.31%。咬伤意外发生时首先会引起手部反发射性的防御,喂食、逗玩嬉戏宠物时手部最易被攻击致伤,同时手部也为主动攻击他人的辅助器官,综合原因导致手部受伤最多。成人人咬伤部位多为手指,前臂,且右侧居多,推测可能与右利手者相关。与文献报道[11]人咬伤多发生与生活争斗中,受伤部位手指最常见一致。头面部动物咬伤为250处,占总数的18.71%,其中最多为狗咬伤,其次人咬伤及鼠咬伤,猪咬伤中也有2例头面部严重撕裂损伤。动物咬伤创面原则上应二期缝合,但是面部损伤组织撕裂较重后期往往畸形癒合,毁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文献[12-13]报道一期彻底清创后闭合创面,并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探讨。严重的面部咬伤或创面处理不当,还可遗留精神伤害。同时面部咬伤不仅是医学问题,还有其心理学的影响[14]。研究[15]发现41.3%的猫咬伤,28.7%狗咬伤患者发生了抑郁症。还有4例患者为阴茎咬伤,致伤动物2例为猪,1例狗,1例乌龟。
相关知识
特殊咬伤1 176例流行病学分析
176例犬猫神经系统疾病的MRI影像调查与典型病例分析
宠物皮肤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分析
犬常见皮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治
宠物皮肤病病例的流行病学报告
北京市房山区宠物犬猫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关于宠物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
宠物皮肤病流行病学现状与研究报告
动物咬伤与急救课件.ppt下载
宠物皮肤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网址: 特殊咬伤1 176例流行病学分析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87707.html
上一篇: 狗狗拉血和吐沫原因分析(探究狗狗 |
下一篇: 每年4千万人被咬伤 “宠物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