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1、耳廓癣
发生在耳廓的真菌感染,主要是浅部真菌感染,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婴幼儿耳廓癣多为念珠菌感染。
2、外耳道真菌病
最多见,是发生于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曲霉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他较多的病菌有青霉菌、帚霉菌、毛霉菌、根霉菌及念珠菌等。
3、真菌性鼓膜炎
由外耳道真菌侵及鼓膜或真菌直接感染鼓膜所致。
4、真菌性中耳炎
很少见,病情较重,由真菌感染侵及中耳或中耳手术后的术腔所致。
1、耳廓癣的传染源为患病的宠物或患者。
2、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曲霉孢子存在于尘埃及土壤中,是主要的传染源。
3、毛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中。
4、念珠菌病患者、带菌者以及被污染的食物、水均为传染源。
1、接触感染。
如接触有癣病的患者或宠物、被污染的脏水等。患有手足癣或甲癣的患者用手抓耳,也会引起自身感染。
2、空气传播。
空气中飞扬的真菌孢子停留在耳道内引起感染。
3、异物接种。
耳道进入异物后由异物携带真菌所致。
耳真菌病是耳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占耳科疾病的7%左右。以外耳道真菌病最多见,曲霉菌感染占80%-90%。
1、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力低下者。
2、有掏耳习惯者。
3、经常处于湿热环境或与水接触多者。
耳真菌病在世界各地均可发病,最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则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多见。
真菌感染是直接的致病因素。健康人耳道内可有多种真菌生存,但不会发病,待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真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本病。真菌性鼓膜炎与真菌性中耳炎常由外耳道真菌病发展而来。
1、真菌繁殖
(1)环境温度和湿度增加。比如洗头、游泳或水下作业时耳内进水,未及时擦干,耳道内呈潮湿状态,真菌迅速生长繁殖。
(2)耳道内耵聍有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自行挖耳过多,耵聍缺乏,会导致真菌繁殖。
(3)慢性中耳炎患者由于耳道内引流不畅,长期耳内潮湿,形成易于真菌生长的环境。
2、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长期流脓,耳道皮肤抵抗力减弱。
(2)使用不干净的器械或棉签挖耳,损伤耳道皮肤,使真菌入侵。
(3)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造成免疫力下降。
耳真菌病主要症状是耳部及其周围不适与刺激症状。耳廓癣可见耳廓丘疹或水疱、脱屑,外耳道、鼓膜、中耳真菌病。常见耳内奇痒、耳闷胀感、耳鸣、听力下降等,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耳痛、流脓。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外耳道狭窄、鼓膜穿孔及颅内并发症。
1、耳廓癣
一般为一侧耳廓受累,初期为小丘疹或小水疱,继而脱屑,逐渐向四周扩大,形成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环形斑疹,自觉瘙痒。
2、外耳道、鼓膜、中耳真菌病
(1)轻度或早期常无自觉症状,于体检中偶然发现。
(2)真菌大量繁殖并侵及外耳道损伤处上皮时,会出现患耳奇痒、闷胀不适,夜间明显,有少量水样分泌物。
(3)外耳道内脱落的上皮与真菌菌丝构成痂皮和耵聍;堵塞外耳道时,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4)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见黄色、灰白色、黄绿色或黑色粉末状或绒毛状菌苔,或豆腐渣样白色分泌物。
(5)合并细菌感染时出现耳溢液、流脓、耳痛、耳内有臭气。
1、外耳道狭窄
慢性感染严重者会导致外耳道狭窄。
2、鼓膜穿孔
部分患者会并发鼓膜穿孔,可能是真菌侵袭鼓膜或慢性中耳炎迁延而来。
3、颅内并发症
个别真菌性中耳炎广泛破坏骨壁,可能会引起颅内感染等颅内并发症。
患者体检发现异常或出现耳内瘙痒、闷胀不适、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病史后,首先会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观察患者耳廓、外耳道及鼓膜情况,之后取标本进行真菌镜检、真菌培养与细菌培养、病理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进行耳部CT、耳内镜、听功能检查,辅助判断病情轻重、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1、耳廓及耳周检查
主要对耳廓及周围进行望诊和触诊,观察耳廓周围是否有皮疹、红肿、隆起,是否有压痛及牵拉痛等,耳周淋巴结是否肿大。耳廓癣的患者可见到耳廓小丘疹或小水疱,并伴有脱屑。
2、外耳道及鼓膜检查
医生头顶佩戴额镜与患者相对而坐,旁边放置光源,通过额镜反射,将反光焦点投照在耳道,可以看到外耳道与鼓膜情况。
3、耳镜
(1)检查过程
包括普通耳镜、鼓气耳镜、电耳镜。将一个漏斗形的耳镜放入耳道内,医生对耳内情况进行观察,调整方向可观察到鼓膜。
(2)检查结果
①外耳道真菌病:可见外耳道深部皮肤上粉末状或颗粒物堆积,或绒毛状物附着,易拭去,不久又出现,有脓痂或痂皮,痂上可见菌丝体,严重的患者可见少量分泌物,深部有黄褐色或黑色筒状、片状坏死物,清除后见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
②真菌性鼓膜炎:可见外耳道皮肤正常,或与外耳道真菌病相似,深部有分泌物。鼓膜充血,表面粗糙,上有肉芽或息肉状物,严重者出现小穿孔。
③真菌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穿孔,穿孔边缘或鼓室内有肉芽生长。
1、真菌镜检
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或外耳道内沉积物进行直接显微镜检查,可见到真菌菌丝、孢子。
2、真菌培养与细菌培养
取少许鳞屑、痂皮或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并对培养出的菌落做进一步的真菌鉴定,判断真菌类型。有大量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的患者需要同时做细菌培养,了解合并感染的情况。
耳部(颞骨)CT能清晰显示颞骨结构及其中的异常软组织阴影,对耳部畸形、各种中耳炎等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进行,帮助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耳真菌病的CT片上可见鼓室、鼓窦及乳突均正常。
将耵聍、痂皮等标本做固定切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真菌菌丝及孢子。
1、耳内镜
包括耳内镜与微内镜,将一根带有摄像头与光源的金属管深入耳内,通过监视器显示外耳道与鼓膜的情况。相比普通耳镜,耳内镜观察更清楚,能发现细微病变。
2、听功能检查
检查患者的听力情况,早期轻症患者听力可正常,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真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损伤较重。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耳部检查及真菌镜检、真菌培养或病理检查,真菌学检查中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即可确诊。还可能会据患者情况选择性进行耳部CT、耳内镜、听功能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
1、外耳道湿疹
与外耳道真菌病均可见耳内瘙痒、有分泌物、皮肤红肿、脱屑等,二者可合并出现,需要进行鉴别。外耳道湿疹与过敏、内分泌因素有关,耳道检查见粟粒状丘疹,有半透明水疱,破溃后为淡黄色水样分泌物,慢性湿疹见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外耳道真菌病无丘疹、水疱,表面见黄色、灰白色、黄绿色或黑色粉末状或绒毛状菌苔,或豆腐渣样白色分泌物,且患者常有耳内奇痒、闷胀感、耳鸣、耳痛、听力下降。二者通过详细的耳部检查及分泌物镜检即可鉴别。
2、外耳道炎
与外耳道真菌病均为外耳道皮肤感染,可见皮肤充血、肿胀、有分泌物,需要进行鉴别。外耳道炎是细菌感染所致,耳痛剧烈,有脓性分泌物,耳周淋巴结肿大。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感染,患者表现为耳内奇痒、闷胀感、耳鸣,局部检查见耳道内粉末状或绒毛状菌苔,或豆腐渣样白色分泌物,真菌病常常会合并细菌感染而出现耳痛、流脓。二者通过耳部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及细菌培养可进行鉴别。
3、鼓膜炎
与真菌性鼓膜炎均为鼓膜疾病,可见耳鸣、耳内闷胀感、听力下降等,需要进行鉴别。鼓膜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发生于鼓膜的急慢性炎症,可见剧烈的耳痛、耳溢液,鼓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疱疹或溃疡。而真菌性鼓膜炎为真菌感染,症状可见耳内奇痒,鼓膜检查见充血、表面粗糙,上有肉芽或息肉状物,严重者出现小穿孔。二者通过详细的耳部检查、真菌镜检即可鉴别。
4、化脓性中耳炎
均可见耳鸣、听力减退、耳内分泌物等,且化脓性中耳炎常常会引起耳真菌病,需要进行鉴别。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黏膜急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耳痛、流脓,可有发热、畏寒、倦怠,易并发鼓膜穿孔,耳部检查可见明显鼓膜改变。耳真菌病是真菌感染所致,可见耳内瘙痒、闷胀感,局部检查可见真菌病的改变。二者通过病史、耳部检查、真菌培养及细菌培养、耳部CT即可鉴别。
耳真菌病的治疗目标是彻底清除病灶,通畅引流。一般使用外用药局部治疗,病情严重者或波及中耳及中耳术腔者,需要配合清创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1、在局部用药之前,要先清除耳道及鼓膜表面的霉菌样物,取出耳道内的痂皮、耵聍,用双氧水或5%醋酸铝溶液清洁外耳道,然后用棉签擦干。
2、外耳道皮肤有肿胀、渗液时,在清洁耳道后,可在耳道内置入浸有5%醋酸铅溶液的小棉条一根,每日更换1-2次。
3、保持外耳道干燥,禁忌自行挖耳。
1、抗真菌药物
以局部外用为主,可选择咪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制霉菌素、氟胞嘧啶、酮康唑、水杨酸乙醇、麝香草酚乙醇、两性霉素B等。严重患者需要口服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等,必要时进行静脉滴注。
2、糖皮质激素
小剂量激素可以加快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但需要把握好用量,用量过多反而会加重真菌感染。可选择地塞米松等,与抗真菌药联合应用。
3、抗过敏药物
对于合并湿疹的患者,同时口服抗过敏药物,可减少渗出,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防止复发,可以选择氯雷他定等。
咪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制霉菌素、氟胞嘧啶、酮康唑、水杨酸乙醇、麝香草酚乙醇、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地塞米松、氯雷他定。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手术后术腔合并真菌感染者,在真菌感染得到控制后,可考虑手术治疗,彻底清除耳内胆脂瘤、肉芽,改善引流,达到保持耳内干燥、防止复发的目的。
耳真菌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周,病情较重者需要更长时间,可达3-6个月。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耳真菌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积极治疗可以治愈。本病有传染的风险,若不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并发外耳道狭窄、鼓膜穿孔、颅内并发症。治疗后易复发,可能需要反复治疗。
1、本病会引起耳内奇痒、闷胀感、耳鸣、耳痛、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本病严重者有可能会并发外耳道狭窄、鼓膜穿孔、颅内并发症。
3、本病可能会传染给他人。
4、本病易复发,可能需要反复治疗。
本病治疗后易复发。有挖耳习惯、未能坚持使用抗真菌药物、存在外耳道狭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原发疾病未彻底治愈,是耳真菌病复发的主要原因。
耳真菌病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正视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嘱进行复诊,查看感染控制情况,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1、心理特点
由于本病耳内奇痒,且易复发,患者舒适度较低,可能会产生烦躁、焦虑心情。
2、护理措施
(1)患者要正视疾病,多与医生沟通,积极配合治疗,可适当进行唱歌、跳舞等文娱活动,转移注意力。
(2)家属要对患者关心、包容理解,劝导患者严格遵照医嘱,配合治疗。
1、外用抗真菌药物时,如果并发鼓膜穿孔,要注意不要将药物涂至鼓膜黏膜上。
2、伊曲康唑是脂溶性药物,需要口服伊曲康唑的患者应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3、治疗中要禁止使用水剂滴耳剂,尽量使用软膏等制剂。
4、有中耳炎的患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加重真菌感染。
5、抗真菌药物肝脏毒性大,一般都是局部外用,需要全身应用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6、用药要坚持,疗程充足,以防复发。
7、使用抗真菌药物与激素联合治疗的患者,切勿自行加减激素用量,防止疾病加重。
1、戒除挖耳习惯。
2、耳内进水后要及时清理,保持耳内干燥,才能保证疗效,避免复发。
3、患有手足癣、甲癣的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不要用手抓耳,以避免耳廓癣复发。
4、慢性中耳炎患者要积极治疗中耳炎,耳内流脓或溢液及时清理,避免耳真菌病复发。
5、适度锻炼,增强体质,但禁止游泳等水中活动。
患者需要观察自身情况,如果治疗好转后再次出现耳内奇痒、闷胀感、耳鸣、耳痛等,可能提示疾病复发或再发。
1、患者需要遵照医嘱进行复诊,由医生进行耳部检查,查看耳部情况,并取耳内分泌物进行真菌镜检,判断疗效。
2、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本病的发病与饮食无直接联系,但患者养成养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促进疾病康复。
1、饮食需要清淡,营养均衡。
2、注意饮食卫生,饮用或食用干净的水源与食物。
1、忌烟酒,忌食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变质的食品。
本病为真菌感染,可以有效预防。
1、保持外耳道干燥,进水或耳内流脓后及时用干净棉签擦干。
2、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
3、避免接触传染源,尤其是免疫低下者,应避免园艺、施肥等劳作,远离施工场所,不将绿植放在室内,尽量不与有真菌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
4、患有体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并发耳真菌病。
1、体检时发现耳部异常。
2、出现耳内奇痒、闷胀感、耳鸣、听力下降。
3、出现耳痛、耳内流脓、耳溢液。
4、耳廓及周围出现小丘疹、水疱、脱屑。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应及时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使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出现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耳内有流脓或疼痛吗?
4、您觉得自己的听力有受到影响吗?
5、您平时有挖耳的习惯吗?
6、您洗头或游泳后有把耳朵擦干吗?
7、您以前有中耳炎等耳部的疾病吗?做过耳部的手术吗?
8、您之前有长时间用过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吗?
9、您有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或其他疾病吗?
10、您自己用过什么药吗?有没有效果?
11、您近期做过什么检查吗?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耳真菌病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这个病会传染给别人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6、我需要用哪些药?要用多久?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我这个病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8、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相关知识
当心宠物的皮肤真菌病
宠物的皮肤真菌病的防治要点
猫耳道易感染之原发病因
犬猫常见六大皮肤病症状及病因汇总!
宠物犬突然脱毛的病因
宠物猫犬狗耳血肿病因/疾病诊断/治疗方法
宠物龟小乌龟真菌疾病症状、病因、防治办法
(宠物大学问)怎么预防狗狗皮肤真菌病?
如何处理宠物金毛得了真菌的问题(金毛真菌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课件:宠物皮肤病问.ppt
网址: 耳真菌病的病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88890.html
上一篇: 鼓膜炎怎么办 |
下一篇: 羊耳朵血肿病该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