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学网—动物本能 卖萌有理

科学网—动物本能 卖萌有理

■本报见习记者 赵广立

喜欢豢养宠物的人,一定被“喵星人”、“汪星人”的憨态可掬和机灵可爱所俘虏,尤其是它们的幼崽,那圆滚滚、毛茸茸、肉乎乎的小家伙,简直让人忍不住想把它们抱在怀里,亲近它们。夸张地说,只要小东西们打个喷嚏,喜欢它们的人都要感冒。这也难怪,谁让它们那么“萌”呢!

不过,“卖萌”可不是“喵星人”、“汪星人”的专属。其他许多哺乳动物的幼崽,比如大熊猫、小浣熊、小白兔、小松鼠等,包括凶猛的狮虎豹狼等猎手的幼崽,它们都是“萌宠俱乐部”的资深成员,个个“天然呆、自然萌”,无论它们在嬉戏打闹还是在呼呼大睡,活蹦乱跳或者卧成一团,只要见到它们笨笨的样子,都会忍俊不禁,简直“萌翻啦”!

这些可爱的精灵为什么生来就招人喜欢?人为什么对幼小的哺乳动物如此感兴趣?

“萌”与“爱萌”,两种本能

“从适者生存的进化角度讲,小动物客观或主观讨人喜欢而博得宠爱和保护,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选择的结果,是基于人和动物压缩的生存环境框架下的一种选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蒋志刚告诉记者,“萌”并非动物遗传和进化理论中的任何一种表型,更多是一个社会化的词汇。随着人类对动物生存空间的压缩,人们所喜爱的动物为了更多地存活、延续下来, “萌”也成为它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人类同样作为哺乳动物,在婴孩阶段,同样有“天然呆、自然萌”。

“我们常说,世界上最不能抵挡的就是婴儿的笑容。”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荀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恐怕没有人不喜欢婴儿的笑脸,那是婴幼儿最有力量的表现。”

荀炎对记者说,幼年哺乳动物表现出的惹人怜爱的“婴孩形态”,是它们作为新生体“本能的力量”,能够感染、吸引、引起人们本能的呵护,激发人内在的心理应激反应。

实际上,任何新生个体都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压力,生物种群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生存率,而“萌物”能够激发人们产生爱心和保护欲,从而获得强者的保护,大大提高它们的生存率。

其实,当我们觉得小动物“卖萌”的时候,它们自己并不“知情”,并不知道自己在“卖萌”。蒋志刚说,只有作为最高等哺乳动物的人类,才有复杂的形态和情感表达,作为小动物的这种“萌”,多是人类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感受。

荀炎把本能比喻成一种“很有意思的原始能量”,一个很贴切的例子就是,如果有人先天双目失明,那么作为弥补,他的听觉通常会“本能地”非常灵敏。她认为动物已经进化到“在不同阶段具备适应该阶段的本能”。“比如人骨骼的生长就是越来越坚韧,在需要承担最多的年龄段,也是最坚韧的时候,而之后还会随着年龄慢慢退化。”荀炎说,而“萌“正是哺乳动物幼年时期的“杀手锏”。

正是“萌”与“爱萌”两种本能的“默契”,使得脆弱的幼年个体能够得到强者的庇护,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适者生存”的基因。

如果说“被萌翻”是人类本能行为的社会化的体现,那么其他动物“怜幼”之心,更是动物本能的最直接体现。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此外,人们还发现过熊孩、豹孩、猴孩以及绵羊所哺育的小孩。

“狼遇到婴儿不但不猎食,还提供庇护、哺乳,抛开社会伦理方面的争议来说,这算得上动物界的本能行为的延续。”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细数那些萌态

什么样的萌态,更能激发起人的这种怜爱?

“具体到每个人可能标准不一,但是一般来说,有一种动物可谓百无禁忌,那就是小熊,包括小狗熊、熊猫、白熊等。东、西方人们都很喜欢它们,玩偶中熊的出现概率是最高的。”荀炎告诉记者,心理学家曾分析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熊有母性的象征,而人类对母性有种天然的依恋。

“bear”在英语语系中,同时有“熊”、“生育”两种释义,这似乎佐证了荀炎的说法。

在外形上,小熊等“萌宠”大多圆滚滚、毛茸茸,长相小巧而又笨拙得可爱。荀炎说,圆形能给人圆满的感受,比如圆眼圈、圆脑袋;而毛茸茸最能给人舒服的安全感。

“幼小哺乳动物圆融的身体象征着一种舒适的、圆满的表达。”荀炎告诉记者,也许在人们内心的“集体无意识”(分析心理学用语,简单可概括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笔者注)里,就希望那种圆满的表达,最理想的状态。“人都喜欢婴儿胖乎乎的感觉,如果不够胖、瘦骨嶙峋,引发不了人们充实的感觉。”

另外,荀炎说,人们喜欢小的哺乳动物,更多源于它们的拟人化。

“大眼睛、小鼻子、热乎乎毛茸茸或圆或长的耳朵,它们有着和我们人类类似的五官和四肢,这些拟人元素,是它们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沈政也认为,人们因动物们的拟人化而喜欢它们,寄托了人们的某种心理感受:有人甚至把它们打扮成“小人儿”:给它们做小衣服甚至小鞋子,称呼它们“乖儿子”、“乖女儿”。

而人们喜欢它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不仅“长得安全”,性格上也温顺乖巧,除了不具有攻击性,更兼有天然的“呆傻弱纯”,由不得人们不倾心于它们。

狮子老虎小时候很“萌”,但是长大后凶猛的它们恐怕就绝少有人肯亲近了;而大熊猫直到成年仍然憨态可掬,这也是为什么它可以风靡全世界的原因。

昆虫家族为何不讨喜

然而,对有些动物而言,即便是具备了“萌”的外形,也并非意味着能够得到人们的垂青。

在高清微距镜头下,许多昆虫也具有非常强烈的萌的特征。比如高清镜头下的蜂虻,有着毛茸茸圆滚滚的小身材,拟人化的脸蛋儿;跳蛛也是个小个子,虽然“毛发”偏多,却生就一副很有“笑果”的脸蛋儿;许多昆虫幼虫,普遍具有黑溜溜的眼睛和光秃秃的小脑瓜。

然而,这些都是照片,只有在放大了的照片下,它们才称得上“萌”。在现实中,昆虫家族很难以“萌”取人。据了解,世界上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人有昆虫恐惧症。

“从视觉上,昆虫的外形难以拟人化,人们难以从昆虫身上找到进行交流的代入感。”荀炎说,它们的长相和生活习性与人类实在是相差甚远,很难“电”到我们。

沈政认为,昆虫家族多以数量取胜,从人类积累的经验而言,很多疾病又跟它们有关。“所以人们看到苍蝇、蚊子、蜘蛛、蟑螂等小的昆虫,都会有一种讨厌甚至恐惧的感觉。”

不过,昆虫专家表示,尽管有些昆虫长得奇形怪状,但并非如人类想象的那般可怕。除去携带病原体的害虫,多数生长在林地草丛中的昆虫“虽然长得丑,但是很温柔”,没必要太过恐惧。

延伸阅读

被吓“萌”的猫头鹰

在很多人眼中,鸟类虽无法撼动哺乳动物“武林萌主”的地位,但许多鸟儿也称得上难得一见的萌物,猫头鹰即是其典型的代表。

猫头鹰种类总数超过130余种,大如雕鸮体长可达90厘米,小者如东方角鸮体长不过巴掌大小。但由于其昼伏夜出的习性,许多人对它们并不了解。

这并不耽误猫头鹰“卖萌”:圆圆的脸盘,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很可爱。

但是猫头鹰应严禁被人类当做宠物来饲养。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顾问孙全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一来猫头鹰的习性、可能携带不明细菌不利于饲养,二是因为猫头鹰和许多鸟儿一样,其实非常怕人。

“所有的猫头鹰都属于国家二级或二级以上保护动物,个人饲养是违法的。”孙全辉说。

值得注意的是,猫头鹰在被人抚摸的时候,会变得更“萌”:眼睛睁得很大,羽翼收起来一动不动。

孙全辉告诉记者,这并非猫头鹰“卖萌”,而是它被吓坏了的表现。

“猫头鹰受惊吓的时候,眼睛会睁得很大,动作僵硬,心搏快而弱。有的可能会由于过度恐惧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破裂而亡。”

实际上,就算猫头鹰没被“吓死”,如果长期处于惊吓状态,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赵广立)

《中国科学报》 (2013-08-30 第11版 真相)

相关知识

科学网—“行为遗传”
动物本能
首届动物福利与动物健康国际研讨会召开—新闻—科学网
动物卖萌练习瑜伽 预备式有模有样不含糊
宠物鱼#观赏鱼#宠物卖萌#激萌动物
萌宠之旅 五大最卖萌动物观赏地推荐
王立平团队利用“开关”控制动物本能恐惧反应—新闻—科学网
五大欣赏卖萌动物旅游胜地推荐
动物本能 Prime
超越脑力便是动物本能

网址: 科学网—动物本能 卖萌有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8913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动物真的有特殊的超能力吗?神秘的
下一篇: 动物的本能 这鱼已经进化到会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