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青少年精神信仰、疏离感、安全感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精神信仰、疏离感、安全感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精神信仰、疏离感、安全感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

【摘要】: 信仰指引着人生方向,帮助人们找到生存的意义,提供安全的心理感受。青少年思维的不成熟,生活及社会经验的不足,令他们经常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从而产生疏离感,并伴随着焦虑。而心理安全感的提升和积极精神信仰的建立却能帮助他们改善疏离感和存在焦虑。本研究采用宋兴川所编制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杨东等编制的《青少年疏离感量表》、丛中等编制的《安全感量表》以及郑秀娟所编制的《存在焦虑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青少年群体精神信仰、疏离感、安全感与存在焦虑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样本量为360人。结果表明:1、中职学段学生的家庭崇拜、生命崇拜、国家主义以及社会信仰得分显著高于高职学段学生,宗教信仰、超自然信仰得分显著低于高职段学生;女生的神灵崇拜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信仰及国家主义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学生。2、青少年学生疏离感总体状况良好。中职生在无意义感、生活环境疏离感、压迫拘束感以及环境疏离感的得分上显著高于高职生;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自然疏离感、生活环境疏离感、社会孤立感、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城市青少年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学生。3、青少年学生干部在安全感总分及确定控制感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班干部。4、青少年学生死亡与命运焦虑,中职生得分显著高于高职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孤独与疏离焦虑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5、社会信仰与谴责与内疚焦虑、空虚与无意义焦虑、孤独与疏离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超自然信仰与谴责与内疚焦虑、空虚与无意义焦虑、孤独与疏离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与存在焦虑四个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与存在焦虑四个因素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确定控制感对存在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会疏离感对存在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超自然信仰与环境疏离感正向预测谴责与内疚焦虑;人际疏离感正向预测空虚与无意义焦虑以及孤独与疏离焦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1234187246572142592

1289887717202591744

1289887145204383744

相关知识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综述
青少年宠物依恋、人际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
精神辅助犬对抑郁焦虑等心境障碍的干预应用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安全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理需要?「缺乏安全感」的自救指南
行为、心理、精神生态学发展研究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校园欺凌中欺凌者的心理特征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
与猫狗生活在一起的年轻女性与家庭的联系更紧密
有宠物陪伴的孩子可减轻焦虑感 儿童焦虑原因知多少

网址: 青少年精神信仰、疏离感、安全感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9284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卡布西游神宠珍宠之魂收集攻略
下一篇: 园田美樱(園田みお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