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原创 精准营养 | 个性化营养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原创 精准营养 | 个性化营养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杭州优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19日公开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的文章上,美国营养协会将个性化营养(PN)进行了定义:

a field that leverages human individuality to drive nutrition strategies that prevent, manage, and treat disease and optimize health

翻译过来即是:一个利用人类个性来制定营养策略,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以及优化健康的领域。

一、个性化营养概念发展史

个性化营养(PN)概念出现的根源在于:一种尺寸并不适合所有人。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遗传学和微生物群的差异,戏剧化地导致了个体对营养、饮食习惯,进食时间和环境暴露响应的不同。因此,需要个性化营养。

个性化营养在文献中有多种描述方式,包括“precision nutrition,”,“individualized nutrition,” 和 “nutritional genomics”。

Boorsma et al. 曾描述为:个性化营养指的是基于个人健康状态和目标针对特定生物学需求而量身定制的膳食建议

侧重于临床和生物学方面的营养实践。

Ordovas et al. 等描述PN为一种方法,一种根据个人特点制定营养建议、产品或服务的方法。超出临床营养干预范畴。

虽然这些定义有所不同,专家们一致认为:PN的目标是通过针对个人或相似的群体调整营养来改善人类健康。

它可能整合各种数据,包括临床评估、生物标志物、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遗传信息、来自生物传感器(例如活动跟踪器)的数据等个性数据。

PN有以下几个特点:

(1)PN是相对较新的;

(2)PN是扎根于科学证据;

(3)PN依靠分析技术以及训练有素的从业人员的指导;

(4)PN是多学科的,利用了来自其他领域,例如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系统生物学、医学和行为科学以及传统营养科学与临床实践;

总之,PN是前沿的,是进一步量身定制干预措施以满足个人需求或特定人群。

国际营养遗传学/营养学学会(ISNN)建议,针对个人或特定人群量身定制营养建议应该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比一般建议更有效。

二、为什么提出个性化营养

美国陷入了慢性疾病危机。美国十大主要死因中,七个是慢性的疾病,其中大多数被认为是可以预防的。

2014年,约60%的美国成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和大约四分之一的美国人患有多种慢性病。

营养不良是引起慢性病的主要驱动因素,尤其是心脏代谢疾病和饮食相关的癌症。

最近的全球疾病负担(GBD)系统分析指出,多种饮食可归因于疾病风险因素; 2017年全球约有1100万人死亡以及2.55亿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都归因于饮食风险因素。

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并且危害不只限于成年人。生命早期暴露于贫困营养可能会使儿童长期健康包括肥胖,代谢状况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营养以及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整个生命周期的疾病危险。

以疾病为中心的急性护理方法不合适有多种原因的慢性病,这些因素通常是看不见的,必须从个人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研究。而个性化营养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现有医疗保健系统所缺少的,因此我们需要提出和发展个性化营养。

【在公共卫生指南中需要实现更大程度的个性化

为什么迄今为止的营养指南未能减缓慢性病流行的速度?

调查表明,80%的美国人遇到相互矛盾的营养信息,而59%的人怀疑他们的营养选择。

国际食品信息理事会基金会的一项名为“千禧一代(牛津生活词典将千禧一代描述为在21世纪初达到青年成年的人)对营养和健康饮食的看法”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年轻人从社交媒体或新闻来源(主要是网络,电视或印刷媒体)获取营养和健康信息。

此外,千禧一代对营养信息持怀疑态度,因为人们认为营养建议通常是由能够从中获利的行业组织发布的,因此他们不信任任何来源的可信度。由于无法获得清晰,科学,公正的营养信息,公众对通用营养指南的信任受到了损害。

政府机构针对特定营养素制定的国家建议(例如参考膳食摄入量(RDI)和膳食参考摄入量(DRI))大致按人口统计学(生命周期,年龄和性别的阶段)进行分层。但是,这些准则处理各种影响个人健康或疾病状况独特表现的能力有限。

个性化营养试图阐明,基因如何影响个体营养素代谢和需求,以及个体如何回应营养素和饮食,以维护健康和功能。

即使没有大量数据和一对一的营养咨询,只要饮食有针对性的微小改变,就可以对个人和社区的生活做出有意义的改变。

例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性食品对非传染性疾病具有保护性。因此,已经并且可以从现有证据基础中得出可概括的营养建议,以指导公共政策;

但是,“吃水果和蔬菜”的消息传递不足以解决个体间的差异,并且已被证明在阻止慢性病的浪潮中作用有限。

【个性化营养是潮流和趋势 】

基于PN在医疗保健中需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美国营养协会提出以下定义:个性化营养是一个利用人类个性来推动预防,管理和治疗疾病并优化健康的营养策略的领域。

个性化营养领域包括三部分内容:

a、PN科学和数据:即遗传、表型和生化的影响及营养策略对健康的影响。

b、PN教育和培训:使各种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能够在个性化领域中应用个性化营养策略。

c、PN指导和治疗:PN专家有能力,可以通过个性化营养指导和疗法来定制干预措施。

通过科学家,专家,临床医生,食品和卫生行业的领导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共识与合作,我们可以促进PN科学的发展,培训PN从业人员并增加获得PN护理的机会。

在许多领域的先驱者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上,此定义可作为将PN嵌入医疗保健系统以预防,治疗和管理疾病以及优化人类健康的跳板。

三、我国营养失衡问题严重

高盐、粗粮吃得少、蔬菜水果吃得少,是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介绍说,当前国民脂肪摄入过多、蔬菜摄入量下降,水果、豆类、奶类摄入比较低,导致维生素缺乏广泛存在,超重肥胖明显,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

不能照搬他国或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营养措施,中国营养失衡问题存在独特性,要“因地制宜”。

以叶酸和脑卒中关系为例:徐希平教授指出,单从血压来说,同样是血压升高10毫米汞柱,欧美人群脑卒中风险会增加22%,但在中国就会猛然升高到49%!

而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特有风险因素。这就决定了对于我国高血压患者,必需同时服用叶酸来帮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预防脑卒中。

【为什么中国人高血压多伴随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

与叶酸代谢基因改变有关。叶酸参与将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

现在研究发现,基因突变导致,关键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酶活降低,同等叶酸摄取条件下,会导致甲基四氢叶酸生成不足。而缺乏了甲基四氢叶酸,相当于没有了提供甲基的原料,自然而然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的效率下降,同型半胱氨酸会在血液中积累,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损伤血管。

中国人群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问题凸显,已是威胁国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死亡率超过癌症。

【如何预防,要从精准营养入手!】

基本上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营养失衡相关,营养指导需要精准营养,精准营养应该制定中国标准,更应该制定个性化标准。

比如,6克盐对你是否合适?会不会过量、引起高血压?

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限制在6克以下就可以;有的人则需要限制在3克以下,才能避免高血压。

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3基因有关,这个基因可以催化生成NO,而NO在血管内皮使血管的平滑肌放松,有显著的扩张血管作用,使血压降低。

如果突变则会导致NO产生减少,血管紧张性增高而引起高血压。这部分人群就应该限制食盐,每天控制在3克以下。

通俗来讲,你应该吃多少盐、吃多少叶酸、怎么吃主食、能不能吃动物内脏、适不适合吃素等等,这些问题都已在基因上彰显出来。

如果不顺应基因需求去吃,就容易出现代谢问题,爆发慢性疾病。

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搞清楚自身营养需求特点,针对性设计饮食和营养方案,怎么吃最适合自己,才能避免慢性病。

四、健康中国,营养先行!

利用基本营养吸收与代谢能力基因检测识别个性化营养需求差异,并结合膳食调查、健康现状帮助普通人群、特殊人群、慢病人群实现精细化的饮食营养干预,实现“精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

【精准营养在疾病预防中应用】

不仅与盐、脂肪、糖类营养过剩有关,还与钙、钾、优质蛋白缺乏相关。对于普通未患病人群而言,合理营养的意义在于防止疾病发生,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和生长发育需求。

为此,中国营养学会专门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膳食指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然而,现在对于食物的认知已经不能简简单单地划分为“好食物”和“坏食物”。

例如,有的人可以把牛奶当水喝,有的人却一喝就闹肚子,这与调控乳糖酶表达的上游基因MCM6(微型染色体维系蛋白基因)有关,其rs4988235位点CT和TT携带者乳糖耐受,而TT携带者耐受性降低。

乳糖不耐受在我国人群中常见,易引起腹泻、腹痛、肠鸣等症状,乳糖不耐受者不应一次性大量饮用牛乳制品,宜选择无乳糖牛乳或酸乳。

载脂蛋白E(ApoE)在调节胆固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存在3种基因型:ε2、ε3、ε4。其中,ε3为正常形态,ε2基因型的人携带者通常体内胆固醇水平比一般人要低;

而携带ε4基因型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高,胆固醇总量升高,因此ε4等位基因型携带者不适宜饮酒、不能吸烟、且应选择低饱和脂肪酸饮食。

基于现在营养基因组学揭示的营养、基因和健康的互作关系,逐步认识到个人基因型对于饮食择取的重要性,未来将进入“看基因定食谱”的新营养时代。

进一步,个体营养基因的基因型影响对自身营养素的需求量。众所周知,叶酸对于胎儿神经发育至关重要,叶酸缺乏会引起婴幼儿畸形等。

我国推荐孕前三个月至孕期结束都需额外补充叶酸膳食补充剂,然而,全球有数百万人不能正常代谢叶酸。

我国有研究学者认为,与叶酸代谢有关的基因有 MTHFR(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R(甲硫氨酸合成酶)、MTRR(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其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体内叶酸代谢效率不同,应采取不同补充剂量,可有效降低妊娠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如表1:

精准营养干预不仅要降低人群营养失衡危险性,还应避免干预过度问题,比如,维生素A过量将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和脱发等症状。

因此,进行营养干预时,应充分考虑个人遗传背景、本底水平和疾病潜在风险,在满足个体需求基础上进行精准化评估。

在人类基因谱图绘制完成之后,有学者提出“所有疾病可视为基因病”,疾病是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从基因层面探究病因。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但能通过食物营养、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改变来影响基因表达,从而改变基因对健康或疾病的影响方式,其中以食物和基因交流最为持久、影响最为深远。

1、营养之与患者康复

已有研究报道,营养对于患者康复治疗至关重要,营养不良会增加病人感染的风险、延缓伤口愈合、增加跌倒风险、降低患者生存率。

对于患者,应在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的基础上,辅以恰当的营养调理,帮助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促进基因行为和细胞代谢回归正途,以恢复身体健康。

2、营养相关的基因遗传病干预

对于营养相关的基因遗传性疾病干预,如苯丙酮尿症、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明确诊断病因后,精准营养干预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如苯丙酮尿症患者,因其先天性代谢缺陷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主要通过饮食疗法控制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以低或无苯丙氨酸的食物为主要蛋白来源,联合补充酪氨酸进行治疗。

据报道,CYP27B1p.Arg389His (CGT>CAT) 位点突变会引起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型,而补充维生素D、钙、磷酸盐等可促进骨骼正常发育,18年后无明显临床症状。对于遗传性营养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越早干预预后效果越好,而精准干预能够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进而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3、慢性疾病干预

目前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干预 ,如糖尿病、高血脂、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和肿瘤等,由环境、基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病因较为复杂,这给精准营养干预带来一定困难。

在糖尿病前期和维生素D缺乏患者体内,补充维生素D 进行干预:(100/80–初始维生素D含量)×体重(kg)×15.7 = IU/周,干预一年可显著增加血液维生素D水平,却对糖尿病发展无显著改善作用 。

来自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的研究者采集了参与者的血样、粪便,以血糖数据、肠道菌群等个性特征数据,通过大规模数据收集分析发现不同个人的餐后血糖对标准化食物摄入响应不同,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膳食建议,其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且优于传统专家建议 。

大数据分析是实现慢性疾病精准干预的一个方向 。未来,伴随着组学研究深入、互联网+等发展,有望实现针对个人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动态追踪干预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以实现预期干预结果。

【结语】

我国精准医疗计划是“十三五”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而精准营养是精准医疗在营养学科的延伸,于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至关重要。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提出要推动“互联网+营养健康”智能化应用,建设个性化的精准营养。未来营养应是结合个人遗传背景、肠道特征、健康状态而进行个性化的精准营养。

参考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编辑 | ubaohealth

审核 | 小U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精准营养在动物产品加工中的应用.docx
“个性化营养”领跑新赛道,精准把控健康高端局
个性化宠物营养优化
宠物个性化营养和保健品的发展趋势
未来饮食方向——通过精准营养降低慢性病风险
议程公布 | “精准营养 临床指南”共赴2022宠物营养高峰论坛
宠物营养个性化定制
动物营养疗法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螺旋藻和小球藻在鱼类营养中的应用
精彩连连!精准营养 临床指南——2022宠物营养高峰论坛圆满收官!

网址: 原创 精准营养 | 个性化营养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9387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wowo猫粮:用心呵护爱宠 专注
下一篇: 基因检测指导个性化宠物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