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鹦鹉介绍

鹦鹉介绍

鹦鹉介绍

鸟叔好好

<h3>鹦鹉是鹦形目(学名:Psittaciformes)众多羽毛艳丽、爱叫的鸟。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常被作为宠物饲养。它们以其美丽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更为人们所欣赏和钟爱。鹦鹉中体形最大的当属紫蓝金刚鹦鹉,体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是蓝冠短尾鹦鹉 ,体长仅有12厘米。</h3><h3>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h3><h3>鹦鹉类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种类非常繁多,有2科、82属、358种,是鸟纲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于热带森林中。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灰鹦鹉、情侣鹦鹉、牡丹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h3><h3>中文学名:鹦鹉</h3><h3>拉丁学名:Psittaciformes</h3><h3>别称:鹦哥</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亚门:脊椎动物亚门</h3><h3>纲:鸟纲</h3><h3>亚纲:今鸟亚纲</h3><h3>目:鹦形目</h3><h3>科:2科</h3><h3>属:82属</h3><h3>种:358种</h3><h3>英文名称:Parrot</h3> <h3><font color="#167efb">鹦鹉图片以及学术介绍</font></h3> <h3>虎皮鹦鹉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鸟,品种繁多,顽皮可爱,受到大众广泛地喜爱,全世界的总数量超过5百万只,它们常是许多刚对鹦鹉有兴趣的人买的第一只鹦鹉,也是最常出现在鸟展的种类,自从公元1860年澳洲生物学家-癸格曼德对基因工程的重大发现与突破后,各种虎皮鹦鹉的变种即进入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共有上千种的变种</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虎皮鹦鹉</h3><h3>中文别名:阿苏儿、姣凤、长尾恋爱鸟、石燕、鹦哥</h3><h3>二名法:Melopsittacus undulatus</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 Phylum Chordata</h3><h3>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h3><h3>纲:鸟纲 Aves</h3><h3>亚纲:今鸟亚纲 Neornithes</h3><h3>目:鹦形目 Psittaciformes</h3><h3>科:鹦鹉科 Psittacidae</h3><h3>亚科:鹦鹉亚科 Psittacinae</h3><h3>族:玫瑰鹦鹉族 Platycercini</h3><h3>属:虎皮鹦鹉属 Melopsittacus Gould</h3><h3>种:虎皮鹦鹉 Melopsittacus undulatus</h3><h3>亚种:四川虎皮</h3> <h3>横斑鹦鹉(学名:Bolborhynchus lineola)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晚成雏。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森林,通常6至30只左右成群活动,偶尔会聚集上百只或更多,有季节性的迁徙习惯,喜欢栖息在高树上,不易观察到它们的活动情形,有时会到农作物园区觅食,天然食物有浆果、种子、水果、昆虫等;横斑鹦鹉约有2种亚种,外表差异在绿色羽毛颜色的深浅以及黑色横纹的粗细。</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名:横斑鹦鹉</h3><h3>外文名:Bolborhynchus lineola</h3><h3>体长:16厘米</h3><h3>亚种:2种</h3><h3>主要食物:浆果、种子、水果、昆虫等</h3><h3>栖息环境:开阔的森林,干燥的山丘等</h3><h3>生活习性:6至30只左右成群活动</h3><h3>地理分布:中南美洲</h3> <h3>牡丹鹦鹉亦称情侣鹦鹉、爱情鸟。属鹦形目,鹦鹉科,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牡丹鹦鹉在中国饲养共有3个类型:即黑头牡丹鹦鹉、红牡丹鹦鹉和黄头牡丹鹦鹉。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主要以地面上的草类种子、浆果、水果、植物嫩芽等为食。他们也会定期前往农耕区觅食农作物,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牡丹鹦鹉</h3><h3>中文别名:情侣鹦鹉、爱情鹦鹉、爱情鸟</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h3><h3>纲:鸟纲 Aves</h3><h3>目:鹦形目 Psittaciformes</h3><h3>科:鹦鹉科 Psittacidae</h3><h3>属:牡丹鹦鹉属 Agapornis Selby,1836</h3> <h3>玄凤鹦鹉又名鸡尾鹦鹉(学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中国多称玄凤鹦鹉,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中型鹦鹉之一。野生种群产自澳洲,繁殖数量多使得玄凤鹦鹉相当的普遍,手养幼鸟十分活泼,喜爱亲近主人;鸡尾鹦鹉有许多的变种,较常见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种;据说鸡尾鹦鹉Cockatiel名称的由来是荷兰船员在澳洲发现时,以葡萄牙语称为cacatitho,意思是小型的巴丹,因而得名,在全世界的总数量超过1百万只,而且数量仍继续地成长中,其族群十分稳定且安全。</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玄凤鹦鹉</h3><h3>中文别名:鸡尾鹦鹉,卡美鹦鹉,高冠鹦鹉</h3><h3>英文名:Cockatiel</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亚门:脊椎动物亚门</h3><h3>纲:鸟纲</h3><h3>亚纲:今鸟亚纲</h3><h3>目:鹦形目</h3><h3>科:凤头鹦鹉科</h3><h3>族:纽澳鹦鹉族</h3><h3>属:玄凤鹦鹉属</h3><h3>种:玄凤鹦鹉</h3><h3>拉丁学名:Nymphicus hollandicus</h3><h3>命名者及年代:Kerr,1792</h3><h3>体征:身长30至34厘米左右</h3><h3>寿命:平均寿命15岁至18岁(最长36岁)</h3><h3>体重:80至100克</h3> <h3>亚历山大鹦鹉(学名:Psittacula eupatria)是亚洲最大的长尾鹦鹉,共有5种亚种,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56~62厘米,体重198 ~ 258克。[1]分布地区十分广阔,横跨数个国家,野生鸟栖息于海拔900米以下各种干燥与潮湿的地方,包括森林、农作物区、红树林、椰子园等地。外表有点类似环颈鹦鹉,但是体型明显大的多,且翅膀上有明显红斑,有不错的学话能力,天性温和,人工饲养可训练学会一些技巧,出现许多颜色的变种。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捕寨、越南等国。</h3><h3>中文学名:亚历山大鹦鹉</h3><h3>拉丁学名:Psittacula eupatria</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 <h3>太阳锥尾鹦鹉(学名:Aratinga solstitiali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鹦鹉羽毛鸟体大部分为金黄色,头顶、脸颊两侧、下腹部、和背部下方都带有点桔色的色调。主要栖息于干旱,半落叶阔叶林和树木繁茂的热带稀树草原。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分布于巴西和圭亚那。</h3><h3>中文学名:太阳锥尾鹦鹉</h3><h3>拉丁学名:Aratinga solstitialis</h3><h3>别称:金黄鹦哥,太阳鹦哥</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 <h3>和尚鹦鹉(学名:Myiopsitta monachus)共有3个亚种。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劲有力,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雌鸟比雄鸟小10-20%。上体鲜绿色,前额和胸部浅灰色,腹部淡绿黄色,晚成雏。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干燥开阔林地、有荆棘灌木丛与仙人掌的热带稀树草原、棕榈树林、农业耕作区等地区。食物包括各种草,树木和其他植物的种子、芽和花,以及水果和浆果,偶尔食昆虫。分布于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它们的生命力非常强韧,寿命长达25~30年,能耐严寒,而它们的说话能力是中型鹦鹉中不错的种类之一。</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和尚鹦鹉</h3><h3>中文别名:灰胸鹦哥</h3><h3>英文名:Monk Parakeet</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亚门:脊椎动物亚门</h3><h3>纲:鸟纲</h3><h3>亚纲:今鸟亚纲</h3><h3>目:佛法僧目</h3><h3>科:翠鸟科</h3><h3>属:Myiopsitta属</h3><h3>亚种:3亚种</h3><h3>分布: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h3><h3>拉丁学名:Myiopsitta monachus</h3><h3>命名者及年代:Boddaert, 1783</h3> <h3>红领绿鹦鹉(学名:Psittacula krameri)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体长43厘米,翼展42-48厘米,体重95-140克,寿命30年。是长尾的绿色鹦鹉。嘴红色;尾蓝色,端黄;雄鸟头绿,枕偏蓝,上体深草绿色,下体与上体同色但较浅。颈基部有一条环绕颈后和两侧的粉红色宽带;从颈前向颈侧环绕有半环形黑领带。雌鸟整个头均为绿色。主要栖息于山麓开阔的疏林地带以及村庄、农田和乡镇庭园等地区。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谷物和其他灌木浆果、花朵、花蜜等。分布于塞内加尔、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和中国。[1]</h3><h3>中文学名</h3><h3>红领绿鹦鹉</h3><h3>拉丁学名</h3><h3>Psittacula krameri</h3><h3>别称:玫瑰环鹦鹉、环颈鹦鹉、月轮鹦鹉</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纲:鸟纲</h3><h3>目:鹦形目</h3><h3>科:鹦鹉科</h3><h3>族:环颈鹦鹉族</h3><h3>属:Psittacula属</h3><h3>种:红领绿鹦鹉</h3><h3>亚种:4亚种</h3><h3>命名者及年代:Scopoli, 1769</h3><h3>英文名称:Rose-ringed Parakeet</h3><h3><br></h3> <h3>折衷鹦鹉(学名:Eclectus roratus),又名红胁绿鹦鹉,是所有鹦鹉中两性外表差异最明显的种类,雌鸟鲜红色的羽色与雄鸟亮眼的绿色形成强烈对比。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晚成雏。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低地森林当中。食物主要是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属于留鸟。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地区。</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折衷鹦鹉</h3><h3>拉丁学名:Eclectus roratus</h3><h3>别称:红胁绿鹦鹉</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纲:鸟纲</h3><h3>目:鹦形目</h3><h3>科:鹦鹉科</h3><h3>属:折衷鹦鹉属</h3><h3>种:折衷鹦鹉</h3><h3>亚种:10亚种</h3><h3>命名者及年代:Müller, 1776</h3><h3>英文名称:Eclectus Parrot</h3> <h3>绯胸鹦鹉(学名:Psittacula alexandri)是中型鸟类,共有8个亚种。体长26~36cm。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头葡萄灰色,眼周沾绿色,前额有一窄的黑带延伸至两眼。上体绿色,颏白色,喉和胸葡萄红色或砖红色。晚成雏。主要栖息于海拨不高的山麓林带,群居,日行性,夜间与八哥、鸦类混群栖于树上,留鸟。树栖,善攀缘,嘴脚并用,沿直线飞行,喜鸣叫,声音响亮、粗厉,经训练能仿人言。以坚果、浆果、嫩枝芽、谷物、种子等为食。分布于中南半岛各国到马来西亚中部,包括印度北部、尼泊尔、缅甸、中国的广西、广东及海南岛、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尼的婆罗洲南部与爪哇群岛。</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绯胸鹦鹉</h3><h3>中文别名:小绯胸鹦鹉</h3><h3>英文名:Red-breasted Parakeet</h3><h3>二名法:Psittacula alexandri</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h3><h3>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h3><h3>纲:鸟纲(Aves)</h3><h3>亚纲:今鸟亚纲(Neornithes)</h3><h3>目:鹦形目(Psittaciformes)</h3><h3>科:鹦形目只有鹦鹉科(Psittacidae)一科,但种类非常繁多。</h3><h3>亚科:鹦鹉亚科</h3><h3>族:旧大陆鹦鹉族</h3><h3>属:鹦鹉属</h3><h3>种:绯胸鹦鹉</h3><h3>分布: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等</h3> <h3>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特指某些澳大利亚的长尾鹦鹉(parakeet)种类。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的花纹具有明显的特色,背羽呈扇形,面颊有颜色。背上的羽毛以黑色为主体,而在每一个羽毛边则有对比色以呈现出扇型的感觉。晚成雏。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是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通常4-6只成群活动,繁殖期多在9-1月间。</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玫瑰鹦鹉属</h3><h3>拉丁学名:Platycercus</h3><h3>英文名:rose-coloured Parrot</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纲:鸟纲</h3><h3>目:鹦形目</h3><h3>科:鹦鹉科</h3><h3>族:纽澳鹦鹉</h3><h3>属:玫瑰鹦鹉属</h3><h3>种:8种</h3><h3>分布:澳洲东方的海岸区</h3><h3>命名者及年代:Vigors, 1825</h3> <h3>吸蜜鹦鹉有几个其他鹦鹉所没有的特征。这群鹦鹉大多羽色鲜艳、而它们的主食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主,与一般的鹦鹉以谷物为主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能够适应环境,它们的喙比一般鹦鹉的长、而且舌头也相对的细长、更特别的是舌头上有刷状的毛,我们称为刷状舌,用这些的不同之处以方便它们能深入花朵中取得它们的食物。当然身体内部的构造也非常地不同,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于它们的体中以便分解;但也由于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当您饲养这类鹦鹉时,切记要喂食正确的粉状饲料或水果。必需注意吸蜜鹦鹉的亲鸟总是会有拔啄自己所生雏鸟羽毛的坏习惯,除非及早将幼鸟抓出手餵,否则很难避免。</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吸蜜鹦鹉</h3><h3>别称:细密鹦鹉、 萝莉鹦鹉</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纲:鸟纲</h3><h3>目:鹦形目</h3><h3>科:鹦鹉科</h3><h3>属:Vini</h3><h3>分布区域:澳大利亚</h3><h3>英文名:lory</h3> <h3>凯克鹦鹉(学名:Pionites)和吸蜜鹦鹉,鹰头鹦鹉,或者锥尾鹦鹉中的小太阳更接近。它们是一种活泼,好奇又很有趣的鹦鹉。 它们喜欢在枝头上悬挂,在地面的活动速度也很迅速。急的时候,还会像小猴子一样用跳的走,模样极为滑稽有趣。不过相较于其他鹦鹉,凯克的飞行能力称不上好。 根据记录显示,凯克鹦鹉最早于1751年被人开始饲养。黑头凯克较早被人发现,1758年时被分类学家将它归类为Psittacus属,到1890年才被归类为Pionites属。而白腹凯克直到1820年才被鸟类学家发现及定位。</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名:凯克鹦鹉</h3><h3>外文名:Pionites</h3><h3>别名:黑头鹦哥、白腹鹦哥、金头鹦哥</h3><h3>分布范围:南美洲的北部,秘鲁等地</h3><h3>保护级别: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h3><h3>科属分类:鸟纲,鹦形目,鹦鹉科</h3> <h3>灰鹦鹉,非洲灰鹦鹉(学名:Psittacus erithacus)体长33~41cm,体重480~560g,平均寿命约50年。属于大型鹦鹉,分布于非洲,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尾巴短,头部圆,面部长毛,喜攀爬,不善飞翔。非洲灰鹦鹉是已知的几种可以和人类真正交谈的动物之一,这也使得它们成为知名度最高的宠物鸟之一。主食各类种子、坚果、水果、花蜜、浆果等。</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非洲灰鹦鹉</h3><h3>中文别名:灰鹦</h3><h3>英文名:African Grey Parrot、Congo Grey Parrot…</h3><h3>二名法:Psittacus erithacus</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h3><h3>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h3><h3>纲:鸟纲(Aves)</h3><h3>亚纲:今鸟亚纲(Neornithes)</h3><h3>目:鹦形目(Psittaciformes)</h3><h3>科:鹦鹉科(Psittacidae)</h3><h3>族:非洲鹦鹉族</h3><h3>属:非洲灰鹦鹉属 Psittacus</h3><h3>种:非洲灰鹦鹉</h3><h3>亚种:2种</h3><h3>分布:非洲中部及西部,西从几内亚比绍起,东到肯尼亚西部,分布国家包括塞拉利昂东部、马利南部、科特迪瓦、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几内亚湾的普林斯波岛与比欧克岛、加蓬、刚果、萨伊北部、乌干达、肯尼亚西部与坦桑尼亚西北部</h3><h3>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h3> <h3>葵花鹦鹉英文名cacatua galerita,其中还有小葵花凤头鹦鹉、鲑色葵花凤头鹦鹉、大白葵花凤头鹦鹉等几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至昆士兰岛西部,新几内亚及北部、东部岛屿等地。葵花凤头鹦鹉体长40-50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葵花鹦鹉</h3><h3>中文别名:鲑色葵花凤头鹦鹉</h3><h3>英文名:cockatoo</h3><h3>二名法:cacatua galerita</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纲:鸟纲</h3><h3>目:鹦形目</h3><h3>科:鹦鹉科</h3><h3>分布: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至昆士兰岛西部,新几内亚及北部、东部岛屿</h3> <h3>亚马逊鹦鹉(学名:Amazona)外表帅气。该属鹦鹉的羽毛大部分为绿色,眼睛虹膜桔色。黄色分布在头冠、眼喙之间和大腿处,眼睛周围偶尔也可见。头顶的黄色也叫做“帽”。在翅膀的转折处有少许红色点缀,羽毛边缘呈黄绿色。它们的翅膀很引人入胜,主飞羽是紫光蓝色,次飞羽是紫光蓝色并分布在羽瓣和翼端。体长34厘米到45厘米不等。身体为绿色,颜色有带蓝的深绿色至偏黄的绿色都有,头部羽毛颜色各异,可鉴别其品种。大多数作为宠物饲养的品种有绿色的羽毛和深色的喙部。亚马逊鹦鹉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区。</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亚马逊鹦鹉</h3><h3>拉丁学名:Amazona</h3><h3>别称:亚马孙鹦鹉</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亚门:脊椎动物亚门</h3><h3>纲:鸟纲</h3><h3>目:鹦形目</h3><h3>科:鹦鹉科</h3><h3>属:亚马逊鹦鹉属</h3><h3>亚种:55亚种</h3><h3>种:34种</h3><h3>命名者及年代:Lesson, 1830</h3> <h3>金刚鹦鹉是大型彩色的美洲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它们的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中及南美洲的雨林。金刚鹦鹉共有6属17个品种。具对趾足,每只脚有4只脚趾2前2后。尾极长,属大型攀禽。它们的食谱主要是许多果实和花朵,他们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h3><h3>基本信息</h3><h3>中文学名:金刚鹦鹉</h3><h3>英文名:macaw</h3><h3>界:动物界</h3><h3>门:脊索动物门</h3><h3>纲:鸟纲</h3><h3>亚纲:今鸟亚纲</h3><h3>目:鹦形目</h3><h3>科:鹦鹉科</h3><h3>族:金刚鹦鹉族</h3><h3>分布区域:美洲热带地区</h3> <h3>鹰头鹦鹉(学名:Deroptyus accipitrinus):鹰头鹦鹉体长35厘米,体重190-277克。额头和顶冠具柔和的白色,眼先深褐色,枕部和头部两侧有棕色羽毛,并具有柔软的白色条纹, 后颈有长长的暗红色羽毛并镶有蓝边,有2个亚种,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晚成雏。是非常独特与美丽的南美洲鹦鹉,也是唯一会把整个颈部以上的冠羽如伞蜥蜴般扩展开的鹦鹉,看起来很像印地安人的羽冠,头部与胸腹部羽色鲜艳美丽,神情起来份外像老鹰,极为特别。[1]</h3><h3>栖息在低地雨林,喜爱生活在大河边的山丘雨林地区,在草原中鲜少看见它们的踪迹,群居性并不是很强,成对或3、4只一起活动,天然食物有种子、水果、嫩芽、浆果、棕 榈果实等。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亚马逊河流域、法属圭亚那、苏里南。</h3><h3>中文学名</h3><h3>鹰头鹦鹉</h3><h3>拉丁学名</h3><h3>Deroptyus accipitrinus</h3><h3>别称</h3><h3>鹰头鹦哥</h3><h3>界</h3><h3>动物界</h3><h3>门</h3><h3>脊索动物门</h3><h3>亚门</h3><h3>脊椎动物亚门</h3><h3>纲</h3><h3>鸟纲</h3><h3>亚纲</h3><h3>今鸟亚纲</h3><h3>目</h3><h3>鹦形目</h3><h3>科</h3><h3>鹦鹉科</h3><h3>属</h3><h3>鹰头鹦鹉属</h3><h3>种</h3><h3>鹰头鹦鹉</h3><h3>亚种</h3><h3>2亚种</h3><h3>命名者及年代</h3><h3>Linnaeus, 1758</h3><h3>英文名称</h3><h3>Red-fan Parrot</h3><h3>英文名称</h3><h3>Hawk-headed Parrot</h3> <h3><font color="#167efb">鹦鹉观赏园规划</font></h3><h3>1:我方与贵公司合作,贵公司为观赏园划出适合使用的场地和接通水电,配合我方办理相关必要的手续。(场地所有权归贵公司)<br></h3><h3><font color="#010101">2:我方负责观赏园的修建,行政许可手续的办理,员工招聘,鹦鹉品种引进,饲养,培训。(鹦鹉以及相关设备所有权归我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3:初期规划饲养鹦鹉图片介绍里的17个品种体系用来观赏。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品种体系和鹦鹉表演。</font></h3><h3><font color="#010101">4:观赏园以园中园的方式运作,观赏收费设定为20元/人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5:收费方式为独立账户扫码收费,收入分配方案为海上田园35%,我方65%,开园后每月结算。</font></h3><h3><b>各位领导</b></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鹦鹉种类繁多,花色艳丽多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鹦鹉具有较高的智商,能学说人类语言,玩多种娱乐游戏,互动娱乐性很强。深得人们喜爱。一个拥有上百个花色品种鹦鹉的观赏园也同样会得到游客的喜欢。。</b></span><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国内目前没有品种体系较健全的鹦鹉观赏园,我们的鹦鹉观赏园随着品种体系的增加健全,开发好鹦鹉科教知识,鹦鹉游戏,鹦鹉放飞等与人互动项目。使之成为集科教研、游乐观赏为一体的贵公园独具特色的靓丽名片。对于吸引游客,丰富游览体验,提升观音山公园的品牌影响力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font></b></h3><h3><br></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br></h3>

相关知识

鹦鹉品种大全介绍
玄凤鹦鹉、牡丹鹦鹉、虎皮鹦鹉哪个好?分别介绍下各自的优缺点
青冠鹦鹉物种介绍 #青冠鹦鹉信息#(7)
宠物鹦鹉种类多,好养的鹦鹉你知道有哪些?
虎皮鹦鹉基因原理
爱情鸟(牡丹鹦鹉)
如何手养一只幼鸟鹦鹉
新手必看:宠物鸟品种介绍及饲养建议
鹦鹉饲养:牡丹鹦鹉怎么训练?
驯服鹦鹉绝技,适用于所有鹦鹉,包括大型和野生鹦鹉

网址: 鹦鹉介绍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981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鸟盘点:鹦鹉,八哥会说话,这
下一篇: 宠物鸟有哪些常见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