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

如何治愈回避型依恋的人?

回避型依恋是无法“被治愈”的,他们只能“自愈”,他们需要的不是“给予”,更不是“占有”,而是“安全感”和“陪伴”。也就是说,你怀抱着“得到她”的目的去靠近她,反而会让她越跑越远。他们没有办法让你感受到普通情侣的正常互动和浓情蜜意,在与回避型依恋的人相处的舞台上,你不可能是主角,只能是配角。而与他们相处,你付出的爱,必须得更接近与“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爱”,在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强大的自我怀疑、误解和被伤害的情绪。这样的爱情,真的是你想要的吗?这样的爱情,你准备好了吗?回避型依恋的内心OS回避型依恋是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中的一种情况,属于消极依恋,不安全依恋。而精神分析师詹姆士·罗伯森经过对1-3岁的住院幼儿研究和观察,发现了孩子跟父母分别之后三种递进状态:第一个阶段:反抗,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哭闹、焦虑、害怕;第二个阶段:绝望,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慢慢不再期待父母;第三个阶段:疏离,孩子开始对周围的人展示友好,父母离开也不哭不闹。出现回避型依恋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小时候渴望爱和关注却总是被拒绝,为了让自己能够活下去,从而产生一种“我不需要”的思想,他们会抑制自己的情感,通过疏离来保证安全。这样他可以完全不在乎冷漠的父母,而沉浸在个人的游戏世界里。约翰·鲍尔比通过实验、调查和分析,进一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成人亲密关系中,人们对于伴侣的依恋风格,和儿童期对于母亲的依恋反应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回避型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反应,完全是童年时期创伤的重现,这样的行为模式并非他们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无法自控的条件反射。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他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求,和对爱的恐惧,这两股力量都同样强大,伴侣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卷入漩涡中。如何和回避型伴侣相处?如果你的伴侣是回避型依恋人格,在相处的时候,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心理强大,且充满自信的人,其次便是耐心和引导。1. 你必须要独立自信回避型依恋的人时常表现出:忽冷忽热、冷暴力、忽然断联消失、疏离、冷漠、语言暴力等行为,他们很容易就会让你觉得:ta不爱我,我不重要,ta在玩弄我的感情.....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说白了,你虽然爱ta,可是没有ta,你也能过,对于你来说,ta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留给ta足够的空间,好好过自己的日子,然后在安全距离上释放自己的爱。2. 尊重他们的需求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安全感”是他们的首位需求,不管你的爱有多浓烈,付出了多少,你有多优秀,只要你让他们感觉到了“不安全”,他们就会想逃离。如果你希望ta能主动,你就得表现得被动一些,回避型恋人会轻易察觉到你的变化,用你的反常激起ta的危机感,从而让ta主动的做一些积极的事。或者可以通过间接方式暗示,尽量不要直接抱怨或者强迫ta做出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拿捏好尺度。3. 不要强迫他们改变不要强迫他们给你任何承诺,或者在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非要他们说出一个明确的观点,对于他们来说,“回避=安全”,强迫或者暴怒只会让他们处于更加激烈的压力状态下,变得更加退缩。你只能保持耐心,以他们的节奏为主,保持稳定的关系,才能逐渐让他们放下心防,培养出信任的关系,最终有一天ta会主动向你袒露心声。4. 成为一个引导者回避型依恋的人一般自尊心很强,且不太有自信,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在和ta相处的时候多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肯定。你可以多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多学习一些关于回避型依恋的知识,再通过有技巧的方式,比如某个朋友是回避型依恋.....诸如此类,将对ta有用的知识巧妙的嵌进去,引导ta思考,实现他们的自愈。回避型依恋者的处理方式并非一日形成,因此妄想完全改变对方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想要的“正常恋爱”在ta看来是强迫、是压力,只会让ta更加远离你。人不可能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如果你的伴侣是回避型依恋的人,那么就请把和ta恋爱看做一场修行吧,不要把“改变ta,控制ta”当成目的,而是把“和ta在一起,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当做目标。那么你会发现,你会变得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信,我想,这就是和回避型依恋的人相处最大的意义吧。(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依恋型人格的症状

"依恋型人格的症状特点是缺乏自信、过分依赖、害怕被抛弃、决定能力低下、不能独立活动,情愿把自己置于从属的地位,一切悉听他人决定,如为儿童或少年,衣食住行、空闲时间安排都要由父母做主,由于不能独立生活,许可他人对其生活的主要方面承担责任,妇女从事何种职业由配偶决定。他们为了获得别人的帮助,随时需要有人在身旁,每当独处时便感到极大的不适,具体表现如下:n1、请求或同意他人为自己生活中大多数重要事情做决定。n2、将自己的需求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n3、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处处委曲求全。n4、由于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在独处时总感到不舒服或无助。n5、沉陷于被关系亲密的人所抛弃的恐惧之中,害怕只剩下他一人来照顾自己。n6、没有别人过分的建设和保证时,作为日常决定的能力很有限,总把自己看作无依无靠、无能、缺乏精力。"

回避型人格怎么治疗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的集合,是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并不是疾病,所以也不一定需要治疗。有的人的人格比较回避,有的外向,有的是表演型,有的是自恋型,有不同特点。每一个特点的长处和劣势不同,要做的是发挥长处避免劣势,而并不需要去治疗。回避型人格的特征是以回避为主,比如可能会遇事情的时候会避免与人多发生交流,与其他人合作的愿望会下降,可能更倾向于独立处理问题,然后社交会减少甚至需要别人主动,但是并不一定影响社交,仍然可以完成基本的社交生活,只是方式是回避和被动的。所以只需要扬长避短,而并不需要去治疗。不管是哪一型的人格,都只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的集合而已。当然如果这种人格的特点使日常生活出现问题,导致疾病或者是加重疾病,可能对疾病要进行治疗,而并不需要治疗人格。

相关知识

为什么回避型依恋对宠物比对伴侣...@琳儿看美女的动态
“为了不受伤,我选择了孤独”| 回避型人格的形成和应对
依恋焦虑和回避影响宠物选择和宠物导向行为,Anthrozoös
依恋理论
婴儿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种类型()。
婴儿依恋行为的三种类型
婴儿的依恋
幼儿依恋的发展你知道多少
最新研究:猫比狗更依恋主人,与人类婴儿更相近
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像婴儿一样依恋你!

网址: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0082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童年对宠物的依恋:宠物依恋、对动
下一篇: 猫咪常见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