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互联网医学科普

互联网医学科普

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 打开

猫抓病

猫抓病是由猫抓伤或咬伤引起的以皮肤原发病变和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自限性传染病。

症状

红斑性丘疹,发热、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

疾病知识

症状

猫抓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状态。人被猫抓伤约2 周后,在抓伤的皮肤周围可出现直径3-4mm的红色丘疹。约4周后,在抓伤部位的近端出现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前、腋窝、腹股沟、股部和关节周围,大约4-8 周后消失。当淋巴结肿大时,猫抓伤的皮肤伤口已愈合,仅在皮肤表面留有灰白色纤维性瘢痕。除皮肤病变和区域淋巴结肿大外,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厌食和乏力等全身症状。 

肝脾型:临床表现为超高热,全身不适和厌食,只有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腹部超声或CT 扫描在肝脏和(或)脾脏上可见多个低回声、低密度区。脑病型:主要表现为癫痫样抽搐,进行性昏迷,数日后意识可完全恢复。眼病型:主要表现有, 视神经视网膜炎、眼腺综合征、葡萄膜炎、结膜炎及视网膜血管炎等

病因

猫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猫,尤其是1岁以内的幼猫。病原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猫受感染后,可形成菌血症,并通过猫身上的跳蚤在猫群中传播。人类感染猫抓病的途径仍然不清,有人认为可能是被猫抓伤或咬伤后病原菌直接传播引起,也有人认为更可能是病原体随着猫蚤的粪便侵入人体所致。

检查

涂片检查:采集可疑患者有病变的皮肤、淋巴结或结膜活检标本,制成涂片,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巴尔通体。 

病原体培养:巴尔通体的分离培养较为困难,该菌属要求的培养条件苛刻,需要时间较长,免疫血清学阳性的患者血培养和组织培养常为阴性,但从受染的猫身上采集血进行培养,则较容易发现巴尔通体。巴尔通体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脆弱微生物,在培养皿中为一种灰白色不透明的细小黏聚性菌落。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查方便快捷,创伤少,是目前诊断猫抓病的主要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猫抓病最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体外DNA 扩增,随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发展,在大部分猫抓病患者淋巴结中均可检测到DNA。

治疗

迄今为止,对治疗效果尚无定论,但多数研究证明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可缩短猫抓病病程。一般来说,对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多数患者具有自限性之故。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为防止感染进行性加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临床应用利福平、红霉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及庆大霉素等治疗猫抓病常有显效。。为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对重症患者抗生素治疗时间应在1 周以上,对免疫功能损害者治疗时间应更长。此外,对肝脾型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利于退烧。

预后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该病为自限病,能治愈,预后好。

预防

平时预防猫抓病要做到定期给宠物猫体检、修剪爪甲、灭虱、灭蚤。猫、犬的排泄物要妥善处理,以免污染水源。

健康问答

怎样诊断猫抓病?

是由汉赛巴通体感染所致。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猫等家畜的接触或抓、咬破皮肤所引起。典型临床特 ... 详情

相关词条

相关知识

互联网医学科普
医学(视频、动画)科普作品,比赛「评分标准」-参考版
犬猫认知障碍疾病#医学科普 #爱护动物 #猫咪 #新手养猫
结扎=太监?#医学科普 #抖医医生 #科普 #健康 #涨知识
两会代表有话说丨葛均波:全力推进农村医学科普普及度,全面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健康科普,有所为有所不为
专科有宠物医学吗
水生动物医学是什么专业
【医学科普】 不小心被猫狗咬伤怎么办?快学会这几点急救办法
自学宠物医学需要哪些书?

网址: 互联网医学科普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0929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经常被猫咪抓伤,挠伤,担心有狂犬
下一篇: 怎么预防猫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