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圈养动物的行为训练

圈养动物的行为训练

圈养动物的行为训练

现代动物园和水族馆的管理者、特别是饲养人员的职责不仅是清扫和喂食,还应包括丰容和行为训练。也就是圈养动物的福利待遇不仅仅停留在食物和环境等基本的需求上,还要有认知水平和精神层面上的改善。行为训练就是通过人类与动物的交流和沟通,达到动物自主学习、展示自然行为的目的。通过开展行为训练,动物能在圈养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各种疾病治疗和管理所带来的应激和伤害,同时还能加强圈养动物的行为多样性,让动物在一个更加宽松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一动物行为训练的含义和意义

动物的行为训练可以定义为一种学习行为,这种学习是由人类来授意或指令,使动物在展示自然行为的基础上,改变其原有行为方式的过程叫动物行为训练。实际上,动物的行为训练对于圈养动物也是一种专业的行为健康治疗方法,减少圈养的应激反应。动物训练既不是动物驯化,也不同于马戏表演形式的训练。动物行为训练是从国外引入的名词,其英文原意“training”本身就是通过实践和经验的一种行为改变,是动物学习的过程。而动物驯化则是一种适应,包括长期的适应和短期的适应,前者也就是从野外引进经过长期的自然适应而演变成家养动物,比如家禽和家畜都是经过长期的驯化由某种野生动物变化而成的;短期的适应,主要用于动物实验,当动物经过几天或几个月的低温或高温温度梯度的逐渐驯化,而增加其适应环境温度能力的过程就叫冷驯化或热驯化,或者统称温度驯化。

通过行为训练,动物可以在没有人工强硬抓捕、限制体重、强制进食或化学保定的情况下,在没有制约和强迫的条件下平静自然地完成各种日常管理和治疗。因此,动物行为训练是动物园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动物福利的范围,并与动物丰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动物行为训练是动物认知水平的一种活动,动物可以通过训练与人类积极交互作用,学习各种提示或动作,接触各种感官的刺激,增加更多的新鲜感,从而改善动物乏味枯燥的圈养生活,减少刻板行为。从这一点上就表明行为训练与行为丰容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其次,动物行为训练不仅增加了感官的刺激,而且给圈养动物提供了更多控制环境和自主选择环境的机会。让动物在相对自由的条件下,掌控自己的生活,使动物感到更自然和舒适,这一也与环境丰容的目的互相关联。总之,动物行为训练对于整体的丰容非常重要,每个行为训练的过程和结果都可以追溯到丰容的目标:给动物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动物尽量展示自然行为。

一、动物行为训练的准备

1. 训练设施和工具

训练设施对训练效果影响非常大,完善的训练设施能减少训练时间,并让动物感到非常舒适,因此训练的行为动作也更容易保持。例如,对于美洲鳄来讲,水环境对它更舒适和安全,因此在水中建立一个训练设施要比在陆地上更有利于训练,动物的反应也更好。同样对于训练员来说,一个设计良好的训练设施首先是非常安全的,然后才能准确地关注动物对强化的反应,以及畏缩而迅速产生的攻击行为,同时训练员要作出相应的对策。如果通过网眼比较大的栅栏来训练凶猛动物,可能会受到动物的直接攻击,或者由于训练员的害怕而加强了动物的攻击反应。特别是对于一些灵长类,在训练的时候可能会更机警,训练员会被动地跟着动物移动,在栅栏较宽的地方躲闪而作出畏惧行为,这样的交流实际上鼓励了动物的贪婪性情和攻击行为。

由于许多笼舍最初并不适于训练员安全地和动物交流,因此训练前设施的改造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改造后的所有行为训练设施要确保对动物、动物管理人员和游人的安全。训练设施要能鼓励动物展示其物种适宜的行为,并允许动物自由舒适地运动;动物管理人员能通过该设施了解动物的行为,即时反应动物的需求,建立一套训练的哲学理论,好的训练设施才能发挥作用;最后,动物训练设施还要允许游人能参观所有的动物。

训练的工具包括目标棒、哨子和食物背桶。目标棒可以根据动物的头部的大小、身体的高矮以及对物体的敏感程度来选择其形状和长度,通常是50-80cm的钢管或木棒,一端有鲜艳标记,最好是一端成球形或宽大形并有色彩。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引领动物完成所需的训练。虎和狮等凶猛动物可以选择用于疏通管道的“皮揣子”,其皮子的一端正好与虎口、狮口吻合;灵长类可以选择一端有保健按摩球的“痒痒挠”,这样对动物会具有新鲜感和刺激性,动物喜欢接触;犀牛河马的吻部较宽可以找一些塑料桶盖,一端绑在棍子上。总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行设计适合某种动物的目标棒。

目标棒主要用于动物的目标化,所谓目标化就是让动物识别某一位置的任何物体,并以此来规范一个行为。目标化是各种训练行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动物才能完成移动和其他有难度的动作。因此,同一目标棒可在不同的训练中使用。通过目标棒首先让动物能接近训练者,此时动物会对目标棒发生兴趣,用口鼻接触棒子的末端。之后,训练员可以变换目标棒的位置,同时给予奖励,动物就会跟着目标棒转移位置来完成各种训练动作。

哨子作为与动物沟通的桥梁,是对动物正确行为的一种肯定或呼唤,让动物明白训练员的意图,连接食物和动作,同时强化行为训练。动物对人类说话的频率不是很敏感,因此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刺激来与动物交流,这就是哨音,训练的时候尽量将哨子的频率调节一致。训练过程中训练员一只手要拿目标棒,另一手要进行食物奖励,此时哨子就是最好的桥梁,

由于哨子不会占用两只手来发声,所以是训练中最好的选择。训练过程中奖励要及时和恰当,因此最好设计一个随身携带的食物背桶,这样不会耽误奖励的时间,而影响训练效果。

2. 动物的自然历史和个体发育历史

训练某只动物的时候还必需考虑其自然历史,了解该物种在自然界的一些生长的环境和生活习性。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其习性设计时间和动作,设计的行为动作必需符合其自然行为,不能强迫动物作非自然行为的训练,超越动物身体界限的动作。对于一些在自然界就是被捕食者的某些食草动物,其本性就是要保持时刻警惕,因此经常表现出浮躁、敏感、反复无常等行为。如果想通过行为训练改变这种行为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其生长的自然历史的。

自然历史的内容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A 该物种的原栖息地主要是哪种生态环境?森林、草原还是湿地,也就是该物种是树栖、陆栖还是水栖还是在几种环境之间转换?

B 动物在温度和气候改变时在行为上有哪些反应?动物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C 在野外该物种什么时候最活跃?属于日行、夜行还是晨昏动物?一天中动物什么时候最能接受饲养员?

D 该动物在自然环境是独居还是群居动物?目前圈养条件下是社群饲养还是单独饲养?该物种有哪些基本的社群行为,具体是怎么表现的?如攻击行为、求偶行为、依赖行为等可以很容易区分出社群动物还是独居。如果是社群动物,当把某一动物单独分开训练时会有哪些行为表现?社群的其他动物有哪些行为?

除了自然历史,还要了解动物的个体发育历史,特别是动物早期的饲养经验、社会地位以前之前的历史,对动物行为训练的影响和学习行为影响非常大。早期人工育幼的动物和亲代抚育的动物对行为训练者的反应,以及行为训练的效果差异就非常明显。有时候,人工育幼的动物很容易完成行为训练的目标,因为行为训练者很容易接近动物,而不触动其警戒反应,这样就很容易根据训练者的指令完成动作。然而,有些人工育幼的动物在性成熟的时候可能开始攻击训练者或者不配合相应的指令,或者有些人工育幼养成的习惯可能妨碍了某些自然行为的发展,而影响目标的取得。此外,一些社群等级地位较高的动物在训练中要更困难,由于其处于统治和领导阶层,养成了不容易接受管理和命令的习惯,所以对于训练者的指令可能会不予理睬或不易完成。还有其他一些个体发育历史也要引起注意:如以前的行为训练经历,与兽医接触的经历等。

相关知识

圈养动物的行为训练
这些刻板行为都是圈养动物的“抑郁症”!
动物训练——动物训练的概念
动物也会抑郁吗?圈养环境下的刻板行为,揭示它们的心理问题
动物也会得抑郁症吗?圈养环境下的刻板行为,揭示它们的心理问题
动物行为训练的意义和方法
动物行为训练的意义和方法.pdf
行为&训练
为什么圈养大熊猫会有刻板行为?如何改善它们的生活质量?
资深动物训练师谈真正科学的动物训练

网址: 圈养动物的行为训练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1379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快速训练鸟的方法
下一篇: 燕雀的训练 燕雀如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