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每天找到「海尔森心理」,只需三步☆“设为星标”。
海尔森心理”→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宠物往往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为主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养宠观念的不断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宠物来缓解自己的孤独。强烈的情感联系促使宠物主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在宠物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据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运行状况及消费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5928亿元,保持积极增长态势,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500亿元。这庞大的宠物市场,离不开背后两大经济市场:单身经济、银发经济。
单身经济
数据显示,自2013年后,中国结婚登记人数开始逐年下降。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0万对,为十年来首次回升。单身群体往往更倾向于将情感寄托于宠物,视宠物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单身经济推动了宠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
展开剩余72%
银发经济
数据显示,自1982年以来,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整体呈上升趋势,到2023年有21676万人。许多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晚年生活比较孤独,养宠物可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可以看出,不论是独居老人还是单身男女,养宠的主要目的都是陪伴。养宠物对心理健康的助益,有一种心理效应称为“宠物效应”。
人通过和动物的相处,产生一种“互惠”的关系,宠物能提供无条件的爱、不带有评价的友好;人类则能通过宠物看见一种具体的生命状态,使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也跟着变得更加具体,降低因为迷茫所带来的焦虑和烦恼。
良好的人宠关系应该是:养宠物的感觉非常松弛,给予宠物适度的关爱和自由,又尊重它的天性,既能提供保护和照顾,又让它有自己的空间。
然而观察现实中的人宠关系,常常可以看到亲子关系问题的缩影。因为小猫小狗并不能说话,也不能反抗,这种病态的人宠关系所潜藏的心理问题常常就被忽略掉了。下面是一位学员在咨询所说的:
"我在和小猫的相处中,看到了我和我父母的影子”
"几个月前我开始养一只小猫,决心做"教子有方"的父母,训练它适应社会,不乱抓乱咬不登高乱跑。
我在网上学习,教会了它听名字、握手、过来、巡回等,但不知如何阻止它做不该做的事。当它调皮时,我会生气、大吼大叫,甚至拎后脖颈或打屁股,试图让它服从。
然而,小猫对我的信任减少了,变得更不乖,不亲近我。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育"只满足了我自己的需要,很像父母对我的教育,甚至我还对小猫说:"妈妈那么爱你,那么辛苦照顾你,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和我妈的话很像。
与咨询师聊了后,我发现这背后原因,我一直想成为独立个体不被控制但未成功,我把创伤体验投射到了宠物身上。"
人与宠物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场求索
比如过度依赖型养宠,把宠物当作家庭成员甚至孩子来照顾,对宠物表现出极端的保护欲。很可能代表着养宠人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所以在宠物身上找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因为宠物不会离开你,不会背叛你,这让你感觉到很安心。
又比如有的人会反复强迫宠物学习技能,比如:握手,用人类的马桶,捡球等等,并不厌其烦地耐心教导,用来在朋友或网络上炫耀。这类人很可能在童年时期被父母过度控制,在自己追求独立或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遭遇了失败,所以希望自己的宠物能比别人的都厉害,并且宠物做到了你会感到很骄傲。
如果出现了以上的现象,千万不要过度的反思和自责,因为无论你是哪种养猫的方式,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的爱着它,照顾着它。你所要做的是跟自己的过去和解,走出曾经的创伤。观察自己和宠物的互动的方式会促使对生命,包括对自己产生反思,比如反思“给予”的意义。这种反思有助于一个人打开过去看待世界、思考关系的方向。
(图源及数据来自网络)
如果您需要心理咨询帮助
请点击识别下方链接预约
海尔森心理将为您提供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