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观鸟节是SEE基金会和腾讯基金会联合发起的鸟类公民科学活动,2023年全民观鸟节以“城市常见鸟类”为切入点,带动市民参与鸟类线上、线下科普活动,推动中国鸟类保护事业发展。
近日,由SEE基金会、腾讯基金会、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主办,广东省珠水云山自然保护基金会、任鸟飞项目组、广州动物园联合主办的“看见身边的鸟类邻居”2023年全民观鸟节广州站,在广州动物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下打卡集章活动。
来广州动物园参加限定鸟类印章打卡集章活动,解锁鸟类及湿地保护故事
活动现场共设置5个打卡点,限定鸟类印章包含了夜鹭、白鹭、领角鸮、褐翅鸦鹃、斑嘴鸭、红翅凤头鹃、白腹蓝鹟、白眉姬鹟、紫寿带、仙八色鸫10种湿地常见鸟种。
展开剩余56%
每位参加打卡集章的市民,都能在签到处领取一份《一起睇鸟——2023年全民观鸟节广州站打卡地图》,地图上不仅有打卡集章指南及集章区,还包含了《广州观鸟指南》,以及广州、中山、东莞、珠海4个城市的8个观鸟点推荐,公众可一边互动集章,一边了解气候变化与碳中和、鸟类和湿地保护行动、岭南濒危物种黄胸鹀(禾花雀)保护等公益内容。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通过打卡活动认识身边的鸟类邻居,广州动物园从即日起至11月底,将在每个周末的14:30-17:00开展限定鸟类印章打卡集章活动,以新“姿势”为公众解锁鸟类及湿地保护故事,引导公众建立鸟类保护意识,共同参与到保护鸟类的实践中来。
珠三角4城8地,全民观鸟护鸟正当时
11月4日,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联动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阳光鸟会、青城环境、原本自然、小草皮行动、叮咚荒野学堂、松湖自然、根茎叶环境保护促进中心,在广州、东莞、中山、珠海4个城市——湾咀头湿地、白云山、海珠湖、增城朱村、东山湖公园、中山崖口村、东莞同沙水库、珠海观澳平台8个观鸟地,同步开展了9场丰富多样的全民观鸟活动。
活动吸引了250多人报名参与,在“观鸟君”小程序共提交503笔鸟类记录数据,单场观鸟记录最高达34种。
参与观鸟活动的人群中,既有观鸟萌新,也有资深“鸟人”。从湿地、滩涂到山林、田野,观鸟活动因地而异,进而拼凑起珠三角候鸟季鸟群的轮廓,也呈现出鸟类科普和保护的丰富可能性。
【文字】南方+记者 钟晓宇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作者】 钟晓宇;苏韵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