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动物救助圈最火的两个事件,一个是“爱如以救助收养名义,用小奶猫喂蛇”事件,一个是“救助站失火,收到捐款后主人立即买了一辆车”事件。
一直以来,全国各地的动物救助站都有一个风气:靠捐款维持。可是很多地方捐款也筹措不齐,按道理我们国家不缺乏爱心人士,人均素质是合格的,虽然流浪动物多,但也不至于连费用都筹措不齐。可为何动物救助站依旧资金吃紧?为何捐款如此难筹?动物救助,应该怎么样实现良性发展?
熟悉我们的人知道,小编也是经营动物收容所3年之久的人,自始至终:我们运营3年实现0捐款0义工模式,仅靠自己的广告费和销售款即可实现平稳运转,甚至能给工作人员发工资。2020年将至,希望这篇文章,能再次让从事动物救助的人士理解:为何捐款运营是最差的做法,动物救助和收容,应该怎么合理发展。
第一讲:捐款模式的收容所为何难以持续
越来越的救助机构发现了这个道理:靠捐款模式经营救助事业,是走不长远的。所以在近些年,很多思想比较先进的地区,在动物收容和流浪动物救助这个事情上,慢慢开始了转型,例如杭州最先开创押金制领养,广州和河北省部分地区紧随其后。
为什么说捐款运作的救助行业难以维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捐款来源不稳定。没办法保证当有资金需要的时候,能有稳定数额的捐款流入,粉丝群体难以掌握。这也就是为何经常有救助机构发布求助信息说,欠下了房租或医疗款或货款等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各个行业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到目前为止即使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家稳定长久的公益机构是完全靠“捐赠”模式运营的,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就是红十字会的转型。从“索取”变为“交换”再变成“给的比索取的更多”,即从一开始号召全民捐血到后来的捐血赠送证书和面包,到后来的捐血者终身享受优待。
这是一个身份地位的转变,由“索取者”变为“给予者”,从思考“我可以获得什么”改为思考“我可以给别人什么”。
况且不管前两点问题,继承难题是一个救助站最应该思考的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动物救助站的兴起,基本上无非兴起于近十年,这十年内很多救助人士靠自己和网友的力量,收容上千只动物,靠捐款苦苦支撑。但马上就会迎来这个问题:当最原始的经营人老去,无力承担运营责任的时候,这个救助场所怎么办?谁会来接盘?很残酷的告诉大家:没有人接盘。可能他们有固定的捐款人群,按月捐款,但这群人也仅限于捐款,任谁也不会去主动接手一个无限投资还没有金钱回报的事情。
一个例子就发生在小编身边。
一对老夫妇年过70,去年下半年托人来找到小编,说:老人们老了,干不动了,身体支撑不住,想让我帮忙找人接手救助小院的300多只狗。我很惋惜但我也只能告诉他一个残酷的事实:我找不到,我也不会去找。即使有朋友合适,我也不能把这种“坑人”的事情交给我的朋友,那样的话会把他牢牢套死在这个事情上,我们连朋友也没得当。
所以现在0捐款运作的收容所相对捐款运作的收容所,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更容易找到接手人。因为别人靠着爱心进入,并不需要倒贴腰包倾家荡产,依旧可以把这件事坚持下去。例如印度的AnimalAid,即使捐款链断裂,依旧可以凭借其平台的千万粉丝靠广告费实现运转,接手人接手的不仅是救助站,而是一整个产业链。
印度的救助组织全世界出名
除以上三点外,单方面的索取和单方面的付出这种捐款制,是不利于维系救助站和救助人之间的关系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话虽现实,却映照着事实,作为收容所,也应该让捐款人得到一些“利益”。
第二讲:新时代下,动物救助如何发展
我们一直秉持“尽力救助,不要挖坑”的思想,在此也奉劝所有机构:动物救助需要理性,不能无上限无下限地见一个救一个,见一个养一个,救助资金,永远要花在刀刃上。
很多收容机构之所以负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无选择救助”,任何疾病任何情况都要去消耗医疗资金。殊不知,如果把一只严重疾病治愈希望小的动物的资金节省出来,可能会救活不止一只其他动物。
新时代下,动物救助应该去吸引年轻人加入,用年轻人活跃的思维和前卫的网络思想,为收容创收谋出路。
为了其他机构能运营的更顺利,小编要分享几条我们的成功经验。收容所前期的资金,是应该用来产生更多资金的,而不是一味治疗用。
1. 尽快成立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和商标一个收容所的自媒体平台,在健康的运营下收入非常可观。单平台达到2000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笔钱去支付将近10只动物的绝育费用。同时需要注册自己的商品系统,生产相关定制产品和礼物,实现“以购代捐”。
北京领养日现场照
2. 收容数量量力而为如果当月有1万元经费,那最多支出8000元去针对真正有需要的动物进行绝育和治疗。当支出超过上限,切记不要再“打肿脸充胖子”,避免陷入无限负债的陷阱。爱心在没有节制的情况下,是另一种作恶。常常看到有这一类救助人群,标榜“只要有一线生机也要筹款治疗”,虽是爱心,但是何必呢?最终还是网友买单。例如一只后期的传染性腹膜炎的猫咪,一只晚期肾脏衰竭的狗狗,哪怕治疗成功了,花费上万,又有什么意义呢?延长寿命的效果很少,而且这种病史很难找到领养。这上万的经费去做其他动物的治疗和绝育,回报要高的多。
目前一个严重影响领养效率造成宠物在收容所堆积的问题,就是我们很多地方的领养制度太过于追求“国标”。查验身份证、留存复印件、工资证明、房产查看、定期家访等等,这几个限制,每一条看似在为动物寻找最合适的主人,实则是大大降低他人的领养参与欲望。
苛刻的领养要求让人望而却步
有人说这是国际标准,但不要忘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现状里,没有西方国家那么强大的信用体系和文明度去维持这个“国际标准”,这是不符合我们社会现状的一个制度,我们应该基于现状,去实行符合我们现实的制度。
既然担心主人无法照料周到,那我们就去进行领养后的全程指导,为了让大家有参与领养的积极性,我们就用“恩惠和指引”代替“要求”。例如小编的收容所,只要是正常收入,有住所的人,稍微懂一些常识和责任感,都可以参与领养。在领养后,没有家访,没有强制要求素材回传。但是我们会有一个制度:叫优秀领养人筛选制。
按季度和按年份,挑选符合要求的互动频繁领养人,赠送价值不菲的定制礼物,甚至现金奖励。那些没有按照标准的主人,看到那些获奖的主人,心里一定会有所思,会去争取这个奖励,会慢慢去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我要怎么做。
其实这就是一个从“我需要别人做什么”到“我可以为别人做什么”的思想转换。更多人愿意参与到领养中来,收容所的收容压力会越小。看起来我们用了一些经费去发福利,其实这些福利会为我们节省更多的经费和操心。
正是我们实行了以上三个基本原则:1发展营收,2控制数量,3以“服务”代替“要求”,让收容所这三年的领养成功率可以达到80%,而弃养率不超过10%,并且和所有的相关合作医院合作商店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给领养人争取到了领养的动物去相关医院和店铺消费享受很大的折扣,领养人和店家同时受益。这就避免了因养宠消费过高而产生弃养的情况。而正是如此快速有效的动物流转,让收容所现存动物的收容压力甚至能不超过30只。节省下来的经费,甚至都可以向其他机构捐款,或者给粉丝发福利。
第三讲:诈捐频发,爱心人士如何帮助流浪动物
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确很难分辨清哪些地方使真正需要帮助,哪些地方是“披着爱心外衣”的无良人士。所以很多朋友不是不想捐款,而是不敢捐款。那么真正想帮助流浪毛孩子的爱心人士,除了捐款还有别的选择吗?
答案是有的。流浪动物关爱行动,不仅有很多社会个人在关注,也有很多大型机构一直在出力。如果你分辨不清网络上的信息真实性,那么这些大型知名机构的爱心活动,则一定不会参假(毕竟它们没必要做假)。
最近的参与最广泛的一次活动,是某个输入法和某基金(知名公益基金组织)发起的一项流浪动物关爱行动。
活动筹集的粮食
说到这小编还打算多提一下这个活动,这个活动玩法很新颖(不是广告,只是对这种活动比较有好感)。在这个行动里,你不需要去捐款,不需要去购物,就可以为那些无家可归的毛孩子们送去一顿饱饭。
因为这个活动的主办单位关爱流浪动物的力度非常大,在一家宠物品牌的赞助下,短期就为流浪猫孩子们筹集了10吨的口粮。所有活动的参与者,可以说都是爱心人士的一员。这个活动小编也参与了,只是使用萌宠类皮肤即可。一个小小的事情,就可以为毛孩子带去关爱,何乐而不为呢?其实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避免广告嫌疑小编就不提了。
如果想帮助流浪动物又怕捐款被骗,其实参与一些大型企业的关爱流浪动物活动是非常合适的,比如今日头条也有为流浪动物送温暖的活动,用户在日常的使用中,积攒积分就可以用积分去为流浪动物换取粮食和资金。
结语
流浪动物救助事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在有限的篇幅内,也很难完全传达所有合理的思想。如果不能控制遗弃动物的来源,再多的救助工作也无济于事。不过我相信,随着各大知名企业的加入,和人均养宠素质的提高,流浪动物一定会得到控制。
科学养宠,文明养宠,理智养宠,你的不离不弃和及时绝育,也是一种帮助。@青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