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动物病理学简史、发展现状及趋势

动物病理学简史、发展现状及趋势

分为两类:即可发生于各部位的共同性病变和器官所特有的病变。继而,奥地利病理学家洛基坦斯基(Rokitansky,1804~1878)根据对大量尸体解剖的观察材料写成了第一部《病理解剖学》专著[4]。从17世纪开始制成放大镜到19世纪日趋完善的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进入了微观世界,产生了细胞病理学。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体解剖材料的显微镜观察,描述了病变部位的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各种变化,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障碍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细胞病理学的问世,是病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里程碑。它对近百余年来病理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自从20世纪30年代初电子显微镜问世以来,特别是50年代以后,细胞病理学发展到电子显微镜水平的超微病理学。并且病理学现在已经是分子时代,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应用在病理学中[5]。

3、动物病理学发展现状

细胞病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现代病理学的基础。以后,由于显微技术的不断改进,使病理学的研究更加进入微观阶段。到了20世纪,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病理学的研究进入了超微结构领域。进入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包括医学科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知识在病理学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给病理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6]。

 

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相关学科的新生理论和研究方法已逐步向病理学渗透,使动物病理学产生相应的分支,共同组成动物病理学这个大的学科。当代动物病理学的现状可概括为学科的细化和综合。学科的细化是指随着病理学的发展,以及其它学科向病理学的渗透,促进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形成了病理学新的分支,这些分支相互渗透、交叉,使病理学科产生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根据研究角度不同,可将病理学分为临床病理学、实验病理学、环境病理学、地理病理学、外科病理学、化学病理学、卫生病理学、比较病理学、遗传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等。其中,分子病理学是病理学科的一个快速发展的部分[7]。这些分支学科的建立,不但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病理学的内容,而且使人们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全面比较和研究疾病的发生本质,从而把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为病理学发展添上了双翅,使病理学从组织、细胞水平逐渐深入到亚细胞、蛋白质、基因乃至“分子形态”水平[8]。从而去认识疾病,发现疾病的起因。学科的综合是指本学科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与统一,以及相关大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借鉴和联合。尽管这些分支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不一样,但是,其研究目的都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最终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4、动物病理学发展趋势

纵观病理学的发展过程可见,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是从肉眼观察器官组织病变→借助显微镜观察组织及细胞病变→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改变→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电镜等技术观察细胞内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改变,即由宏观至微观的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同时还有一个由直接对病理现象进行观察→有计划地探求疾病的原理,即由简单→复杂,由单个局部至系统完整、由形态和功能相分离至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不断发展过程。根据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我们以可看出,病理学的发展有如下两方面的趋势。

4.1 从病理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来看,正趋向于快速、准确、精细。可以预言,在未来的5到10年中,超微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 将得到大力发展。这可从两方面来加以说明:一是整个医学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病理学家从更高的水平上来揭示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发病机理。目前,虽然人及动物的许多疾病从临床、到大体解剖、组织理学变化等方面均已被揭示得很清楚,但从超微结构、分子水平的角尚存有未解之迷,而且还有许多疾病本身的特点(包括临床、解剖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发病机制尚未被探明。这都必然促使病理学家从超微角度、分子水平去探讨这些未知问题。分子病理学的出现使得人们得以在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并逐渐应用到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疾病预后判断等许多领域[9]。实际上,任何疾病的发生都

 

有其分子学改变的基础,因为机体的细胞结构无一不是由各种化学成分组成。因此病理学家只有深入到分子水平方能透彻地揭示出各种疾病发生的真面目。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使病理学家从超微水平、分子水平来探讨疾病的本质及规律成为可能。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分子病理辅助性诊断已由实验室逐步进入临床应用,开始从蛋白质、mRNA和DNA水平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把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基因水平,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0]。这样,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就可能在超微水平、分子水平上被揭示。从基因组的角度来研究疾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必将成为分子病理学发展的一个趋势[11]。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将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为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更深透、更精确的理论。分子病理学中的新技术和改进技术在将来将会对复杂的疾病的病因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12]。超微病理学主要从细胞器水平研究疾病时的这是迄今最细致的形态学观察方法细胞损伤,这不仅使我们能从形态学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和鉴别疾病,而且能从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角度去更深入地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4.2 从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思路上来看,病理学的研究正趋向于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定位与定量相结合的“三结合”运作方式,并提倡跨学科横向联系,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水平上全面透彻地、系统完整地来揭示疾病的本质。前面说了,随着许多高新技术的大力应用,超微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将得到大

 

力发展,这并不意味着在病理学研究中尸检、活检、肉眼观察及光镜观察等传统的研究手段已不适用,而是要在开展新方法、新技术的同时,继续发展和提高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将传统的方法与新的尖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13]。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菜单现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形态是凝固了的功能,功能是活动着的形态”,只是因为科学研究上或多或少人为地把结构和功能分开了。任何疾病的发生之所以在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的障碍,都以其形态学上的改变为基础。大量的实事不断证明,并时刻迫使形态工作者去研究活动着的形态,以增强研究的目的性,和取得有成效的研究。在超微结构领域内往往需要紧紧抓住生物化(或功能代谢)的变化。这种要求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分子生物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很难设想有离开功能代谢而存在的“纯形态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病理技术中的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显微切割、原位PCR技术[14]。当代的超微结构研究无论从研究目的,研究手段都日趋融合,冷冻切片、超微细胞化学、电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免疫电镜技术、同位素放射自显影技术等已经很难说是属于形态学技术还是生物化学技术,它们为两个(或多个)人为分开的学科所共有。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15]。总之,形态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追求生物结构的动态,也只有密切结合(生化)动态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意义。那种纯形态学或纯生物化学的研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而只能取得一些不完整的结果。所以在病理学研究

 

中只有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起来,达到定性、定量与定位相结合,方能获得完整而系统的实验结果。总之,在病理学研究中,只有把宏观与微观、功能与形态、定性定量与定位相结合起来综合地、全面地对一个疾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分析,方能完整地、透彻地阐明这个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规律,从而揭示其发病机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定量与定位相结合是生物学、更是病理学研究的大趋势

5、动物病理学对兽医研究生的要求

在病理学领域,由于新技术进步迅速,学科间在技术应用上的

界限也逐渐缩小。兽医本科生在五年学习后,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兽医从业者的技能[16]。而对于兽医研究生,则有更严格的要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因为病理学是研究的基础,除了学习传统病理学知识和技术外,还要加紧学习一些新的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电子计算机、分子病理学等边缘及交叉学科,以紧跟当前病理学发展的步伐[17]。但是片面的只是一味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而忽略病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功也是错误的。深思现代病理学的纵、横发展及由宏观到微观的深入,学习者还应注意掌握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重视实物标本的观察。要把理论与实际观察紧密结合,联系思考,要遵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只有如此,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习者和名副其实的兽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马学恩等.家畜病理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潘耀谦.动物病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动物医学进展,2000,21(3)

3白小明.当前病理学理论教学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

(12)

4畲锐萍.病理学的发展趋势[J].中国兽医杂志,1997,23(2)

5 J.J.Going and B.A.Gusterson.Molecular Pathology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Vol.35,No.14, pp.1895-1904,1999

6孙青,严金海等.论病理学发展中的多学科交叉现象[J].医学与哲学,2000,21(2)

7 Stanley R.Hamilton. Molecular pathology[J].Molecular Oncology,6(2012)177-181

8李学农,丁彦青等.病理学学科发展的哲学思考与启示[J].医学与社会,2001,14(2)

9郑杰等.迎接新世纪,提高分子病理学研究水平[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1)

10高鹏等.分子病理学的衍生——病理学发展轨迹之必然[J].山东大学学报,2011,49(10)

 

11万妮,黄国亮等.生物芯片技术与病理学发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5)

12 Karoly Szuhai,Anne-Marie Cleton-Jansen et al.Molecular pathology and its diagnostic use in bone tumors[J].Cancer Genetics 205(2012)193-204

13吴长德,赵德明等.动物病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49-50

14王伯沄,王文勇等.我国病理技术学的发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1)

15 Burkhard Madea,Pekka Saukko et al.Molecular pathology in forensicmedicine—Introduction[J].ForensicScienceInternational 203(2010)3-14

16 J.J.Ramos,http://doc.wendoc.comcasta,et al. A novel educational approach: Using sheep as a model in teaching veterinary pathology[J].Small Ruminant Research 110(2013)133-137 17王尧河等.对现在病理学发展的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6,17(1)

相关知识

宠物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动物病理学ppt课件
浅谈我国宠物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宠物用品市场分析 2021宠物用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2023宠物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2国内宠物药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
艾瑞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ppt
《动物病理学》医学心理学兽医
2024宠物医院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未来趋势分析
2021宠物护理用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网址: 动物病理学简史、发展现状及趋势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3622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医生能否自考?宠物医生自考条
下一篇: 动物病理学绪论和疾病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