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4-26 18:00:34 股吧网页版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 ?1.习惯是人们长期从事某种活动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行为和倾向。这种行为和倾向一旦形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则就会感到不适。因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
2.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包括:
? ? ⑴热爱学习的态度;⑵善于动脑、学以致用的能力;⑶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⑴抓态度作风。家长应经常检查孩子是否专心读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是否工整,对学习能否知难而上,持之以恒。⑵抓作业。家长应察看孩子放学回家是否自觉做作业,做作业前是否复习,做完作业后是否检查,对老师指出的错题、错字是否更正了,作业本是否整洁。⑶抓能力。家长应察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运算的能力。⑷抓技能技巧。家长应察看孩子的作业是否格式正确,写字是否又好又快,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效率如何。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从“强制”入手,严格要求、耐心讲解、仔细观察、随时纠正。⑵要具体指导。一点一滴地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发挥模仿优势。⑶要因势利导。发现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时要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⑷不断提出新要求。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提出要求。⑸要创造学习条件。要让孩子在书桌上学习,要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是否应该对孩子进行惩罚?
? ???一个时期以来,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我们积极主张和推进正面教育,似乎一涉及惩罚就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行的。应该说,这是目前许多人思想中的一个误区。
在当今社会现象复杂纷呈的时代,教育者的说服和宽容给教育对象究竟带来了多大的触动?其效果又如何?恐怕从教师到家长都会有倾诉不尽的苦衷。现代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己为中心的观念和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青少年的脆弱,因而普遍缺乏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小时候条件差,吃了很多苦,所以尽量多地去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或者溺爱子女,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个性品质的培养,特别是耐力、自律、经受挫折和克服困难等方面(这些恰是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响的方面)。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不进批评,受不得一点点委屈。当孩子养成了懒散,注意力不集中,谎骗等习惯时,师长的苦口婆心就变成了罗嗦,忠言也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多奖励少惩罚被多数人认为是较好的做法。然而从教育方法和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讲,奖励和惩罚是孪生兄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忽视教育学概念的惩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不明智的。当然,惩罚也不是见了孩子做的不对就打一顿或怒斥一阵了事那么简单。这里提出四点需要注意:第一,惩罚要明确、及时,让孩子知道有错理当承担相应的处罚;第二,惩罚要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生活实际,不可成人化;第三,切记态度粗暴,惩罚要让孩子心服口服;第四,惩罚要把握好“度”,不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前对青春期前后的学生的管教更加困难,除了生理原因外,重要的就是长期以来孩子个性品质培养不正确,所以家长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孩子广阔、深刻、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于开拓孩子的智慧是极为重要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提高感知和观察能力。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认识、去思考、去体会,以扩大孩子脑子里的印象范围,使之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发展思维能力。
2.启发孩子积极思考。要善于给孩子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一一找出答案来。也可以引导孩子的思路,并用类比的方法去启发孩子找出答案。
3.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见到新鲜的东西就要动一动,问一问,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孩子喜欢探索和有旺盛求知欲的表现。老师和家长切不可随意禁止甚至恐吓他们,以免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应当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培养从小爱学习、爱科学、勤动手、好钻研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接触具体事物,并要求孩子用语言把这些事物的特征(如名称、颜色、状态、大小等)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
5.增强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的独立性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培养起来的。从孩子刚学会手眼协调要自己用勺子吃饭开始,家长不要怕孩子弄撒、弄脏,要让孩子自己吃,否则,孩子往往产生依赖性、懒于动脑,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
6.让孩子畅所欲言。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也要让孩子说完,适时而又恰当地给予指导。在家长制气氛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显得思维呆板,不敢畅所欲言,提不出新的观点,而是看家长的眼色行事,容易受家长的暗示而改变注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是盲从附和随大流,影响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7.加强分类归纳训练。在孩子认识万事万物的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经常给予孩子分类指导,孩子的归纳、抽象和概括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发展。
8.启发孩子“异想天开”。如:传统观念认为,碗是盛饭的,暖水瓶的盛热水的。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碗还可以当一种乐器使用,暖瓶还可以放冰糕而较长时间不化。这就是“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孩子在学习时就不会盲目听信,解决问题时就会思路开阔,灵活自如。
9.经常和孩子猜谜语。猜谜不仅有趣、幽默,而且可以激发和满足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是丰富想象、锻炼思维、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10.开展智力游戏。如摸瞎瞎游戏,有利形成孩子灵活性、推理性、逻辑性的思维品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相关知识
怎么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睡眠习惯
怎样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亲子关系的社交礼仪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
学习习惯要从大班开始培养
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三个步骤。#亲子#成绩#习惯#儿童心理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父母通】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
网址: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47063.html
上一篇: 教育干货:让孩子养成八个学习习惯 |
下一篇: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