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保护动物(鸟类).doc

保护动物(鸟类).doc

《保护动物(鸟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动物(鸟类).doc(13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一朱鹮 朱鹮(音hun),学名Nipponia nippon,又名朱鹭、鹮、日本凤头鹮、红鹤、朱脸鹮鹭。据2008年统计,野生动物朱鹮大约有500只。朱鹮曾经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鸟种,历史上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台湾和中国东部北部的很多省份都有朱鹮分布的记录,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中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学名:Nipponia nippon 英文名:Crested Ibis 别名:朱鹭 红鹤 鹮 日本风头鹮 朱脸鹮鹤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Temminck, 1835)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濒危(E) 国家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 分

2、布: 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濒危原因目前朱鹮受到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和自身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而濒危。由于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遭砍伐,以及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田,本物种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收缩,另外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朱鹮种群高度密集,至今只有一个野外种群,一旦爆发疫情很容易造成种群灭绝,另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与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弱也是造成本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黑颈鹤别称高原鹤、藏鹤、雁鹅等,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中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这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鹤类,使世界鹤类总数达到15种。黑颈鹤名列中国9

3、8种特有鸟类中的第26号,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鸟类红皮书把黑颈鹤定为全球急需拯救的鸟类。二黑颈鹤 黑颈鹤黑颈鹤别名青庄、冲虫(藏语),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皮肤血红色,并布有稀疏发状羽。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初级飞羽和最内侧延长的次级飞羽呈黑色,后者被覆于尾羽上面。外侧次级飞羽内翈和尾羽黑色,尾上覆羽灰色。虹膜黄色。嘴角橄榄绿到角灰色,端部黄。附跖和趾黑色,雌雄相似。幼鸟棕黄色,颈、背、翅部略深,腹部颜色较淡,其嘴、腿为肉红色。黑鹤颈体重在5.3至5.7公斤之间,体长1.14到1.

4、18米。黑鹤颈为候鸟,每年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季在南方越冬。每年4月份迁至可可西里,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活动,并选择适应的地区进行繁殖育幼。生境分布黑颈鹤在国外繁殖于拉达克,越冬于印度东北部,在中国繁殖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2006年4月5日,云南会泽黑颈鹤生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分布区域狭窄,除中国外,仅有极少数在不丹栖息,原来在印度和越南曾有过少量黑颈鹤,但现已绝迹。在中国,黑颈鹤也只生存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甘肃、云南和贵州7个省区。黑颈鹤分布范围北起新疆的阿尔金山,延伸到甘肃的祁

5、连山,南至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北坡和云南的横断山,西起喀喇昆仑山,东至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青海和四川交界的松潘草地及云南与贵州交界的乌蒙山。其中,云南昭通市大山包被誉为 中国黑颈鹤之乡。 濒危原因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黑颈鹤去毛、内脏,取骨晒干,有利尿通淋的功效,治小便不利。因此被利用。过度捕猎:黑颈鹤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禽类,驰名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民间以鹤为“神”,历来受到尊崇和保护,但也有不法分子非法捕捉、杀害,甚至有人以吃鹤肉为荣,对其生存造成了威胁。栖息地破坏: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

6、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 作为高原草甸沼泽栖息的鸟类,本来在“高处不胜寒”的云贵藏生活、迁飞,与世无争。可近年人类对湿地的开发,抽干沼泽使这些高原涉禽正面临丧失家园的威胁。据1992年冬季的数量统计,在中国见到的数量为1268只,近几年又在云南昭通等地发现了较大的越冬群体,数量已超过1500只,估计目前全世界总的数量约有2000只以上。黑颈鹤的生存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高原地区湖泊的开发利用、建立渔场、修筑公路,以及大规模排水、改造沼泽、游牧区域扩展等。这些人类活动使得沼泽干燥,面积不断减少,干扰了黑颈鹤的正常栖息。三棕尾虹雉 棕尾虹雉又名九色鸟,因

7、身上羽毛闪烁着彩虹般的金属光泽而得名,是雉科虹雉属的一种。拉丁学名Lophophorus impejanus,英文名Himalayan Monal Pheasant。主要生活在中国西藏南部、四川、尼泊尔等地,是尼泊尔的国鸟。棕尾虹雉属于大型雉类,体长在70厘米左右。雄鸟和雌鸟分别重1980-2380克和1800-2150克。本物种雄雌异色。雄鸟成鸟通体有多种色彩。头部为铜绿色,红色羽冠较长,具匙状羽端。上体羽毛呈铜绿、紫及蓝绿等色,具有金属光泽;翅膀表面呈金属紫色,铜绿色缘。尾羽为棕红色,下体羽毛为黑褐色,嘴角褐色,脚黄绿色或褐绿色。雌鸟颜色暗淡,通体羽毛呈棕褐色,有黑色、棕色和黄色纹路。颏部

8、、喉部及下背为白色,尾羽为棕色和黑色,尖端为白色。虹膜为褐色;嘴为灰黑;脚为橄榄褐色。叫声:叫声及报警时发哨音,似杓鹬;常立于岩上鸣叫。它们多栖息在海拔25004500米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甸及裸岩地带。喜欢以植物根、茎为食。把巢穴筑在灌丛、岩石下或大树洞中。棕尾虹雉是典型的高山鸡类,生活在海拔25004500米,终年被云雾笼罩着的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和杜鹃灌丛之中。白天活动,晚上栖于陡峭的岩石上或杜鹃灌丛中。常成群活动,冬季有时可以结成2030只的大群。那里自然条件非常严酷,整个夏季几乎总是在阴凉的细雨中和云雾笼罩下度过的,即使是晴天也常被飘浮的白云所缭绕,冬季则被皑皑白雪覆盖,但

9、它却天生一付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雄鸟的羽冠总是竖立的,而雌鸟的羽冠则通常下垂。它的食物主要是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芽、嫩叶、嫩枝、块根、果实和种子等,有时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分布棕尾虹雉多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在印度和尼泊尔密度都在每公顷0.15只左右,在巴基斯坦密度更是高达每公顷0.34只。但在中国数量却极为稀少,仅能见到零星个体,估计总数不足1000只。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主要是不断地扩大耕种面积和牦牛的放牧区,严重损害了棕尾虹雉的栖息地。加之森林过度砍伐等多种因素,使棕尾虹雉的栖息地面积越来越少。作为食物被捕猎:乱捕滥猎、毁巢取卵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丹顶鹤 丹顶鹤(英文名Red-

10、crowned crane)-长寿的象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叫仙鹤、白鹤(其实白鹤是另一种鹤属鸟类)、鴜鷜,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 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它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 分布 历史上丹顶鹤的分布区比现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为往南,可至福建、台湾、海南等地。由于这种鸟在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地方志书中一直有着详细的记载,为研究它的古代分布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分布在:内蒙古达来诺尔,乌拉盖、科尔 沁、呼伦湖、辉河、嘟噜河下游、迎春、小兴凯湖、兴凯

11、湖、吉林向海、莫莫格、辽宁辽河三角洲、河北北戴河、河南黄河故道、山东长山列岛、寿光、昌邑、潍坊、青岛、平邑、汶上、费县、江苏盐城、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灌江、如东、上海、河南庞寨、山东日照、云南昭通、中甸、帕。濒危原因 丹顶鹤是大型涉禽,在湿地环境中属于食物链的上层,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种。日本北海道的阿依努人把生活在钏路湿地的丹顶鹤称为“湿地之神”。目前它们面临的威胁主要有:1、 栖息地的破坏。在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在1960年代以后急剧加重,对湿地的围垦不仅侵占了原有的栖息地,还使原本连通的水系阻断,再加上近些年远东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水域面积缩小严重。人类活动引

12、入的污染也威胁着丹顶鹤的生存,此外如烧荒等开垦方法,对丹顶鹤的巢材和掩蔽处毁坏严重,致使其分布更为狭窄。 2、偷猎:由于自古东亚地区对丹顶鹤就有着对其羽毛和器官的需求,猎杀就难以避免。虽然近些年随着保护法规的建立,直接的猎杀很少发生,但是投毒用来猎捕其他水禽的方法,已成为丹顶鹤的重要死因。五、褐马鸡(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马鸡属中的一个种,它只分布在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境内是除环颈雉外分布最北的一个种,是中国的特有种。 褐马鸡 形态特征 褐马鸡褐马鸡成高约60厘米,体长1米1.2米,体重5公斤,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

13、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头侧连目有一对白色的角状羽簇伸出头后,宛如一块洁白的小围嘴。褐马鸡最爱炫耀的是它那引人瞩目的尾羽。其尾羽共有22片,长羽呈双排列。中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外边羽毛披散如发并下垂。平时,它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披散时又像马尾,故称“褐马线”。褐马鸡整个尾羽向后翘起、形似竖琴,十分美观。翅短,不善飞行,只能从山上向下滑翔式地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全身羽毛深褐色,头顶长着黑色的绒毛。嘴巴粉红,脸部鲜红,眼睛后面有一白色颈圈,两簇雪白的绒毛突出于脑后,象一对白犄角,因而有得名“角鸡”,尾巴蓬松上翘,很像马尾,泛着紫蓝色光亮;喙短而尖。褐马鸡 生活习性 褐马鸡集群

14、,日行性,喜沙浴,善奔走,性机警。留鸟。褐马鸡性情暴躁、健勇善斗,有置死不避艰险的品格。11月,褐马鸡准备越冬。这时,产的防寒,抗逆本领显著增加,并能适应一般的环境独立生活。从12月至翌年的春季,为了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和防御外来天敌的侵害,褐马鸡始终进行群体活动。褐马鸡为杂食性鸟类,大多数植物和动物都是它采食的对象。其中,植物有山尖子、松子、刺梨以及沙棘果等四五十种,动物性食物有像蝇类、蚊类、蛇类以及蝗虫类等。褐马鸡也喜欢觅食真菌类的银盘和羊蹄、荞面蘑菇等。褐马鸡 濒危因素 1、 天敌动物:巢被天敌损害高(达43.75);被天敌捕食的个体。2、因为贸易被捕猎:褐马鸡的尾羽,是畅销国外的名贵装饰

15、品。3、栖息地破坏:保护区外有零星数量,农业及城市的侵占是其主要威胁,砍伐森林及放牧家畜导致栖息地退化。4、作为食物被捕猎: 日渐最多的取卵为食者在保护区是个严重问题。六、绿孔雀 绿孔雀(学名Pavo muticus),也叫爪哇孔雀、龙鸟,是孔雀属两种孔雀之一,另一种是蓝孔雀(Pavo cristatus)。绿孔雀包括三个亚种。绿孔雀的羽毛颜色鲜艳,可以起到保护色的作用,大多数捕食者,例如虎、豹、野狗、猫头鹰、鹰等都没有辨色能力。绿孔雀产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如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在中国主要发现于云南和西藏地区,数量稀少,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绿孔雀是鸟类中的“巨人”之一,体长为12米,体重一般为6千克,所以在云南泸水俗称为“6公斤”,但体重较大的可达7.7千克。它的雄鸟和雌鸟体羽大体相似,但雌鸟没有尾屏。雄鸟羽毛绮丽华美,头上一簇别具风度的冠羽长达10厘米,高高地耸立着,中央部分为辉蓝色,围着翠绿色的宽缘,脸部为淡黄色。苍绿色的头和颈,微微闪着紫光,背部的羽毛像绿玉一般,周围镶着黑边,中央嵌一个半椭圆形的青铜色的斑;胸部的羽毛也是绿色,只有腹部颜色较暗。翅膀不大,上面覆盖着黄褐、青黑、翠绿的羽毛,也是色彩缤纷,在阳光的照耀下,由于羽毛彩色的反光率不同,更显得华丽多彩,鲜艳夺目。分布范围:野生孔雀有蓝孔雀、绿孔雀,刚果

相关知识

提倡保护动物爱护鸟类倡议(其他范文)
提倡保护动物爱护鸟类倡议.doc
关于保护鸟类的广告语.doc
鸟类保护动物有哪些?
哪些鸟类不属于保护动物?
鸟类保护动物有哪些
那些鸟类不是保护动物?
野生动物鸟类保护名录
鸟类保护责任状.doc
哪些鸟类是保护动物呢?

网址: 保护动物(鸟类).doc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4796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广西移民管理警察救助国家二级保护
下一篇: 戴胜、雀鹰和池鹭,上海崇明警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