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建议立法保护伴侣动物,提出对待伴侣动物应“管理”和“保护”并重。
其实,伴侣动物问题由来已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我国关于动物保护和管理的一般性法律尚不完善,动物法体系由野生动物法、实验动物法、畜牧法等专门立法构成,伴侣动物专门立法缺失,这也导致在伴侣动物保护、反对伴侣动物虐待等出现执法不严、无法可依的问题,引发社会分裂、道德滑坡。伴侣动物遗弃造成伴侣动物流浪,流浪动物抓伤咬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担忧。基于此,笔者认为推动伴侣动物立法具有其现实价值,也是对生态文明法制思想的践行。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提高饲养门槛、减少伴侣动物流浪的发生
虽然现在各省各地方基本上都有养犬条例等,但实操中,仍然存在宠物狗买卖、饲养、遗弃各个环节监管缺失的情况,以及猫咪和其它宠物无从管理的现象。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从源头提高饲养门槛,规范养宠行为,避免随意收养和遗弃的现象,减少伴侣动物流浪的发生,督促宠物主人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2、 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主要职能部门的责任
伴侣动物归谁管、怎么管、怎么检疫、怎么监督、怎么考核、怎么收容等,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主要职能部门的责任,从而避免了不敢管、不能管、管不了的问题。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各职能部门依法向不文明养宠、遗弃和虐待伴侣动物的行为“亮剑”。
3、 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有喜欢伴侣动物的,也有不喜欢伴侣动物的,喜欢者会说“喵喵狗狗这么可爱,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不喜欢者会说“乱叫乱咬,真的烦死了”,其实无论是喜欢者还是不喜欢者,反感的都是不文明的养宠行为,而不是伴侣动物本身。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从根本上规范养宠行为,避免因不文明养宠造成的社会不和谐。
4、 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生命教育
人们最常接触到的动物就是伴侣动物,人们对待伴侣动物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虐待动物的行为,会导致未成年人对生命的漠视,缺乏同情心,进而出现未成年人参与虐待动物的事件发生,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培养。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则提出《关于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指出应该强化生命教育。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规范养宠行为,减少虐待动物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养成,使孩子们从小做起,尊重和保护生命。
5、 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被宠物咬伤抓伤的事情屡见不鲜,不仅给受害者造成身心创伤,也激化了社会矛盾,更主要的是埋下了公共卫生安全隐患。2023年10月,成都崇州羊马街道恒大西辰绿洲小区内,1名女童被无人看管的黑色罗威纳犬撕咬致右肾挫裂伤。2024年1月,哈尔滨依兰发生一起恶犬伤人事件,伤者杨女士全身13处受伤。这样的事件大家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其中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让人后背发凉,我国每年死于狂犬病人群数以百计,而狂犬病是可以100%预防的。推动伴侣动物立法有利于防疫,有利于减少伴侣动物流浪的发生,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两会”代表委员聚焦“伴侣动物”等建言献策,也是对其极端重要性的一种反映。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处理人与人、人与伴侣动物的关系,也是生态文明法治思想的本质要求。因此,推动伴侣动物立法势在必行。
文章:Pierre 审核:Cherry 编辑:石头
相关知识
推进伴侣动物立法势在必行|聚焦“两会”
2024两会聚焦宠物与动物权益保护,倡导立法护航行业良性发展与兽医体系建设
支持|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再提反虐待动物立法
“两会热议宠物行业发展:强化生物安全、推动立法进程与规范化管理”
关注两会“动物保护”发声,关爱行动时不我待!
为什么伴侣动物保护立法迟迟无法落实?浅谈立法规制
从伴侣动物保护的两会提案看我国动物保护立法
最高检报告点名辣笔小球、代表呼吁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必修课丨两会热点聚焦(3.8)
盘点两会动物保护热词:为它们要福利 关系你我的福祉
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议案:建议制定《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
网址: 推进伴侣动物立法势在必行|聚焦“两会”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51763.html
上一篇: “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国际研讨会”召 |
下一篇: 【活动】波奇法治大会,一起抵制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