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养蚕”实验是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中一个获奖项目。这个来自香港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的实验方案名为“研究蚕虫在太空的变态过程”,是由四名女中学生设计的。
航天员寄语。图片来源: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纪念特刊截图
“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颁奖典礼图片来源: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官方网站
“神舟十号”航天员张晓光分享其航天经历图片来源: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官方网站
来自香港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的四名同学,她们分别是黄采妍、王嘉宝、邓梓仪和梁芷韵。图片来源:文汇报
实验一开始她们没有想到用蚕来做实验对象,最初的设想是用蝴蝶作为实验对象。两种生物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她们认为吐丝结茧是受重力的影响,蝴蝶和蚕都可以吐丝结茧。但是老师建议她们说,这个是中国的航天实验,希望能用和中华文明有关的生物,所以最终决定用蚕作为实验对象。
她们设计了一套方案,计划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开展试验,但成功的前提,是要保证“航天蚕”从发射到太空生活期间的安全和健康。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科技人员专门研制了一间太空屋。
太空屋
这间太空屋外形像颗胶囊,有手掌大小,对于蚕来说足够宽敞。其两端的半球体用航天级合金打造,中间部分采用特殊透明有机玻璃。两种材料都很轻,且易于加工制造。透明的房子,便于航天员随时观察。
“航天蚕”的伙食
蚕是不折不扣的“吃货”,除了睡觉,其余的时间几乎全在吃,结茧之前更是食量大增。为了保障“航天蚕”的伙食,科技人员在太空屋两端的合金盖里装满了味道媲美桑叶的饲料,并把合金盖设计成瓶盖一样的螺旋口,以便在需要时拧开,换上新鲜饲料。
火箭发射阶段,航天员要承受加速度带来的巨大压力,必须有宇航服保护。为保证“航天蚕”在发射阶段安然无恙,科技人员把它们包裹在特殊的填充物里装进太空屋,以此吸收冲击和震动,就像穿上了宇航服一样。进入天宫二号后,航天员会再把填充物取出来。
但是,太空蚕宝宝可不是想当就能当的。首先它们得是科学家培育改良的品种“秋丰白玉”。其次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训练,才能从4000名“海选”选手中脱颖而出。哈哈,也是蛮严格的哈。除了要符合高标准——颜色要白、体型要大,还有各种训练:将蚕宝宝上下翻转之后,观察它们的反应速度是否敏捷。
另外,“太空屋”中“食堂”、“卫生间”齐全,房间的内壁还做了粗磨砂处理,并粘贴了无纺布,让它们在失重环境下也能行动自如。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人的生活条件比不上蚕的感觉,哈哈,没办法,谁叫人家能吃能喝能吐丝呢,说它能,它还上天了。哈哈。
踏上太空之路前,这6只蚕宝宝都要穿上科学家为其定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由航天用的聚氨酯海绵制成,能够有效减轻火箭发射时,巨大加速度带来的巨大压力的影响。
特制的“宇航服”——航天用聚氨酯海绵
那么问题来了,在飞船发射时,这些可爱的蚕宝宝、小小航天员在哪里了呢?当然是和航天员在一起啊。在火箭发射直播镜头里,人家正和航天员一起肩并肩上天呢,嘿嘿,到现在为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们被放在飞船的什么位置,我来告诉大家吧。看!它们在这儿呢。
想飞上天和航天员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可爱的蚕宝宝,恭喜你们,终于和航天员肩并肩了。
爽不爽?爽!
蚕宝宝们如果会说话,肯定也会说:爽!
看看,这个装置不简单,都是小小航天员
来个近景,OK
蚕宝宝的家
航天员进入到天宫二号后,这些小家伙也从返回舱来到了天宫二号的实验舱。
看,航天员陈冬拿着的就是太空蚕实验装置
2016年10月17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驾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开始太空之旅。在轨飞行33天后,于2016年11月18号顺利返回,并带回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搭载的有关物品。2016年11月22日上午,在太空遨游了33天的6只“秋丰白玉”蚕圆满完成太空实验任务后回到中国农业大学,它们中的5只蚕宝宝已经在太空吐丝结茧。
可爱的蚕宝宝终于平安回来啦。图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
相关知识
天宫二号太空实验之“太空养蚕”实验
科学网—带只宠物游太空
被遗忘的太空猫
从“草根”到承载太空实验重任的“天上明星”,为什么是斑马鱼?
太空出差一去半年,能养个宠物撸一撸吗?丨Young望星空 追星逐梦
拔河与板手腕都难以在太空中进行
实验用动物
动物如何适应太空环境?空间站小鼠行为说明了这些事
常见鱼类实验动物品种
蓝猫淘气3000问之太空历险记
网址: 天宫二号太空实验之“太空养蚕”实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64015.html
上一篇: 自制植物“生长剂”,不出一个月, |
下一篇: 电子手表用户界面设计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