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秋副主任医师
感染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出现头昏、意识障碍等症状,来我院就诊,经过神经系统查体、头颅MRI检查、血常规检查等,确诊为脑囊虫病(实质型),给予吡喹酮片、甘露醇注射液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不适的症状基本消退,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病情基本稳定。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58岁
【疾病类型】脑囊虫病(实质型)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2/6/3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吡喹酮片、甘露醇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0天,定期复查
【治疗效果】头昏、意识障碍等症状改善
一、初次面诊
患者自述今年58岁,出现头昏症状已经半个多月了,近期还伴有意识障碍,于是来到医院就诊。我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发现颅神经(-),四肢均可自主活动,病理征(-),脑膜刺激征(-)。随后安排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脑内弥漫性分布囊状信号影,呈长T1、长T2信号,病变边界清楚,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信号,病灶主要集中在大脑深部白质内。增强后可见明显小环形强化,无明显融合。暂时无法明确患者的病因,我建议患者暂时住院,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病因,患者表示接受。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我安排患者完善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结果提示都正常。我与患者家属沟通后了解到患者有长期养狗史,随后完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提示嗜酸粒细胞增高,进行静脉血寄生虫检查,提示囊虫抗体阳性。患者的脑脊液检查,提示压力增高。进行囊虫病补体结合试验检查,试验结果提示阳性。患者的诊断明确了,脑囊虫病(实质型)。我建议患者进行药物驱虫治疗和降低颅压,患者及其家属思考后,表示同意。
我给患者吡喹酮片进行驱虫治疗,服用该药物后,虫体张力会增高,虫体瞬即强烈挛缩,增加虫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虫体表膜去极化,皮层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致使葡萄糖的摄取受抑制,内源性糖原耗竭,抑制虫体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杀灭虫体。该药物对虫体皮层有迅速而明显的损伤作用,可以引起合胞体外皮肿胀,出现空泡,形成大疱,突出体表,表皮糜烂溃破,分泌体几乎全部消失,环肌与纵肌亦迅速先后溶解,使得虫体在短时间内消亡。
该药物会加剧由虫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故此药一般不应给予曾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和有潜在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症状的患者。
同时,我还给患者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该药物可以迅速使血浆渗透压增高,通过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中的水分移向血液中,经肾排出从而减少脑容积,降低颅内压。
三、治疗效果
患者入院后,用药治疗10天左右,患者没有出现颅内明显水肿,病情没有加重并逐渐好转,头晕好转,意识转清。复查头部MRI病灶减少。患者自述进食状态和睡眠质量良好,用药后没有恶心、呕吐等异常的症状出现,我准许患者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非常感激医护人员这段时间的照顾和关心,我告知患者,这是我作为医生应该做的。我看着患者的逐渐康复,为他感到开心。
四、注意事项
患者在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不适症状得到较好的缓解,我倍感欣慰,在患者出院当日,我反复叮嘱以下注意事项:
1、患者需要保持合理膳食,提倡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助于增强体质。
2、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尤其注意厕所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习惯,避免虫卵经口传入肠道。
3、患者要密切观察体征变化,注意用药反应,如出现高热、颅压高等症状,应及时返回医院就诊。
五、个人感悟
脑囊虫病是链状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脑所引起的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之一。其可表现为头疼、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该患者有养宠物的习惯,可能还是误食沾有带宠物体内虫卵的食物后,导致虫卵钻入肠壁,随血液循环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发育成囊尾蚴,诱发脑囊虫病,在早发现、早治疗后,预后较好。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家养宠物要定期驱虫。
相关知识
吡喹酮片(宠物用)
一种宠物用吡喹酮咀嚼片和制备方法
恩倍多 宠物驱虫药 猫咪体内驱虫打虫药 吡喹酮片
犬猫寄生虫病防治策略:常用药物及其管理要点
宠物驱虫指南,盘点犬猫常见体内外寄生虫,多种驱虫药作用大不同
宠物驱虫知识大全:寄生虫种类与驱虫药类型讲解
宠内消
10种狗狗驱虫药测评
常见犬病
什么是动物性皮肤病
网址: 家养宠物导致感染脑囊虫病,吡喹酮片可治愈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64476.html
上一篇: 狗狗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核磁(MRI |
下一篇: 动物型磁共振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