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动物交配六亲不认?雄性遇上自己母亲怎么办,马不欺母是真的吗?

动物交配六亲不认?雄性遇上自己母亲怎么办,马不欺母是真的吗?

动物发情时是否会和自己的亲属交配?

这是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到生物学、进化论、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在人类社会中,近亲通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也是有害的,因为它会导致后代的遗传缺陷和疾病的增加。

那么,在动物界,近亲繁殖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危害和禁忌呢?



动物为何要近亲繁殖

不仅是人类,动物的近亲繁殖也会产生各种隐形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宠物圈子的人知道“越纯种的,寿命越短。”

那么,为什么还有动物会进行近亲繁殖呢?这主要是由于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繁殖策略所决定的。

一方面,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比较封闭和孤立,如岛屿、山顶、洞穴等,导致它们的种群数量较少,交配对象的选择范围较小,近亲繁殖的概率较高。



就像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大象龟,由于岛屿隔离,每个岛上大象龟都形成了独特的亚种,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很少,近亲繁殖很常见。

另一方面,一些动物的繁殖策略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良基因或者提高繁殖成功率,而选择进行近亲繁殖。

比如蜜蜂的繁殖方式是雄蜂和雌蜂的近亲交配,这样可以保证雄蜂的纯合性,使其能够传递自己的基因给后代。



“马不欺母”

但也不是所有动物都会选择近亲繁殖的,有些动物基因中也是存在“伦理道德感”的,它们会采取一些手段,来防止近亲繁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

马是一种高等的哺乳动物,它的嗅觉、味觉、听觉都非常灵敏发达,可以通过这些感官来识别自己的亲属和非亲属。

马的交配行为,主要是由雄马主动发起,雌马被动接受的。当雄马发现一只发情的雌马时,它会先用鼻子嗅一嗅,甚至用舌尖品一品雌马的阴道的气味,如果发现是自己的亲属,它会立即停止交配的意图,转而寻找其他的雌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马不欺母”的道理,也是马的一种伦理道德的体现。



“马不欺母”的典故,在我国古代就早有流传。

故事讲的是,宋代江西余兆县有两兄弟,都是朝廷重臣,为了争夺家产,兄弟反目成仇,打了六年的官司,无法分出胜负。

后来,当地的一位老知事,用一篇文章教育了他们,让他们惭愧地和好如初。

文章中,用了“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这样的话,来比喻动物的伦理道德,指责兄弟的无情无义。

这个故事后来广为流传,成为“马不欺母”的典故的来源。

不过,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已经无从考证,但“马不欺母”的现象,却是有科学依据的,是马的一种本能行为,也是马的一种智慧。



动物避免近亲繁殖的智慧

有一种叫做非洲森林象的大象,它们的避免方式,和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非洲森林象生活在非洲的热带雨林中,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猎杀,它们的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导致近亲繁殖的风险很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非洲森林象会通过一种叫做“鼻子吻”的方式来识别亲属。它们的嗅觉比一般动物敏锐很多,能分辨出族群中每位亲属的味道。

交配之前,它们会先用鼻子触摸对方的嘴巴和象鼻,从而感知对方的气味和味道。如果发现是自己的亲属,它们就会放弃交配的意图,转而寻找其他的大象。



狮子也有一套避免近亲繁殖的“方法”。

狮子是群居的动物,它们的交配行为,主要是由雄狮主导的。

当一只雄狮占领了一个狮群的领导权后,它会杀死前任雄狮的幼崽,迫使雌狮重新发情,然后与之交配,以确保自己的基因能够传递给后代。这样的交配方式,虽然可以提高狮子的繁殖成功率,但也可能导致与自己的亲属交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狮子有两种方式:一是雄狮会在一定的年龄后,离开自己出生的狮群,去寻找其他的狮群;二是雌狮会在一定的年龄后,推迟自己的交配期,等到自己的父亲或者兄弟离去后,再进行交配。这样就可以减少与自己的亲属交配的概率了。



除了马、狮子,其他动物也有各自的回交避免机制,它们都是通过气味、叫声等独特的方式来分辨亲属,从而避免近亲繁殖的。

比方说崖燕、蝙蝠等等,它们就是通过叫声分辨是不是自己的亲属的。

它们在寻找幼崽的时候会先发出呼唤,然后根据幼崽的应答来确定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这些动物的叫声都有自己的特征,可以让它们识别出自己的亲属,避免和自己的亲属交配。



有一种叫做红嘴相思鸟的鸟类,它们是一种非常忠诚的鸟类,它们会和同一只鸟结成终生的伴侣,共同筑巢、育雏,并且它们也会避免和自己的亲属交配。

它们会通过羽毛的颜色和图案来识别亲属,它们的羽毛有红色、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每只鸟的羽毛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

人类或许看不出它们有何区别,但它们自己却能分辨出来,并且通过这些特征来辨别自己的亲属,从而避免近亲繁殖。



结语

所以说,大多数动物交配也讲究伦理道德,它们的生命本能远超人类想象,也正是禁止近亲繁殖,才有了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世界。

动物交配并非“六亲不认”,它们也有自己的伦理道德,也有自己的生存策略。它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辨别亲属,从而避免或者减少近亲繁殖的可能性。这些方式,有的是基于感官;有的是基于行为。

这些方式,都是在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也是动物的一种智慧。



近亲繁殖的危害,不仅是对个体的,也是对种群的,也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一种宝贵财富,它可以使生物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也可以使生物之间形成平衡的关系。

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生物就会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也会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正是因为动物们禁止了近亲繁殖,才有了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世界,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美丽的画面。

相关知识

越低等的动物越有可能回交?公马不会欺母,但兔子交配不挑对象?
为什么狗狗会与母亲发生交配行为
为什么狗狗会近亲繁殖?难道狗成年后认不出自己母亲和兄弟姐妹?
为什么猫咪会和母亲“近亲繁殖”,它们没有羞耻心吗?
动物没有伦理观念,流浪雄狮长大后遇到母亲,会和母亲交配吗
为了后代,一次交配14个小时,交配之后雄性就是死亡
鹦鹉是一夫一妻制动物?别被它们欺骗了,那可不是终身伴侣
什么是三花猫?三花猫都是母的,这是真的吗?
动物繁殖与交配
原创 家里从小养大的宠物,从没见过同类求偶交配,是怎么学到的?

网址: 动物交配六亲不认?雄性遇上自己母亲怎么办,马不欺母是真的吗?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6711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传骑马术丨你真的了解马吗?
下一篇: 马的一生都是站着的?它是怎样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