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领取:
回复【论文写作】或【课题申报】
可领取免费学习资料
01 理论名称
自我建构理论
02 理论内涵
“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镌刻于古希腊神庙门楣上的警世箴言,道出了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题。数百年来,围绕着“自我”,众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进行过探索。“自我建构"(self-construal)是这一领域中较晚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
自我建构概念的提出,基于Markus等人对文化因素于个体社会化过程影响的分析。西方个体主义文化强调每一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意义,东方文化相信人际关系的价值要求人与人之间保持相互的联系与依赖。由此,Markus等区分了分别在西方和东方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两种自我建构类型独立型自我建构(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和依存型自我建构(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前者注重自身独特性追求个人的独立自主,与之相联系的自我表征多涉及个人特质、能力和偏好;后者注重自己与他人的联系,渴望获得良好人际关系,其自我表征多以人际交往为背景。
研究者Brewer等进一步发展了Markus等人的理论,主要有两方面的重要推进。首先,独立和依存同为人类的两种基本需求,个人取向和人际关系取向的自我建构应当同时共存于每一个人身上;同时,人际关系取向的自我建构仍可作进一步划分,即是从亲密关系,还是从自我和团体之间的关系来定义自我。Brewer等认为每个个体的自我建构都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从自身独特性定义自我、从自己与亲密他人的关系中定义自我、从自己和所从属团体的关系中定义自我。他们将这三种建构倾向分别命名为个体自我(individual self)、关系自我(relational self)和集体自我(collective self)。此后延续Markus理论体系的研究者也对其所提出的依存型自我建构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团体倾向的依存型自我建构(group-oriented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和关系倾向的依存型自我建构(relational-oriented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并指出前者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具有普遍性,后者则是北美文化中女性的典型自我建构类型。
在当前的自我建构研究领域,对自我建构这一概念的理解是较为一致的。即,每个人都会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定义自我,只是对于不同个体而言,三种建构倾向的相对强度存在差异。这一思想被Sedikides等人命名为三重自我建构理论。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对三种建构倾向的命名上,存在两种术语体系,其间存在着的——对应关系是:独立型自我建构一个体自我,关系倾向的依存型自我建构——关系自我,团体倾向的依存型自我建构——集体自我。在自我建构研究领域不同研究可能采用不同的术语体系。
Brewer等人对Markus理论的第二点重要推进是,明确指出情境因素会影响哪种建构倾向被激活成为当前情境中主导的自我建构倾向。而这实际上也与Markus和Wurf(1987)曾经提出的动态自我概念(dynamic self-concept)的思想一致。因此,从稳定性的角度看,自我建构可区分为特质性自我建构(chronic self-construal)和情境性自我建构(situational self-construal)两大类。前者指个体稳定的自我建构系统,后者指当前情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自我建构倾向。在实证研究中,前者主要通过自制量表测得,后者依靠不同的操作手段激活。
03理论应用场景与解决问题
基于自我建构理论下,研究反摄影旅游者行为。择取游后的不摄影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利用半开放式访谈收集资料,并综合运用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的资料分析方法,试图描绘反摄影旅游者的形象,即从被研究者的眼中探知其眼中的摄影与旅游、从研究者的角度总结反摄影者的特质与心理机制,并评价其旅游体验质量,再进一步从自我建构的角度,对反摄影者进行分类。
研究自我建构对购买意向的影响。探讨社会认同,自我建构对品牌购买意向的影响,以社会认同,自我建构为自变量,购买意向为因变量。从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建构与购买意向的关系来研究,对品牌创建以及对品牌管理及营销活动有实际指导意义。
04参考文献
[1]刘艳.自我建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03):427-439.
[2]马萌萌. 自我建构理论下反摄影旅游者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刘芳君. 大学生社会认同 自我建构对购买意向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
05 相关范文
[1]刘雪丽,朱有义.巴赫金对话理论视阈下主体的自我建构[J].俄罗斯文艺,2019(04):117-124.DOI:10.16238/j.cnki.rla.2019.04.017.
[2]王永祥.自我建构·新闻话语·语篇连贯:巴赫金符号学理论视角[J].俄罗斯文艺,2019(04):116.DOI:10.16238/j.cnki.rla.2019.04.016.
[3]郑治国,刘建平.认识你自己:自我建构理论相关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60-167+172.
[4]张晨,朱静,段锦云,田晓明.参与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6,22(01):26-36.
[5]刘艳.自我建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03):427-439.
[6]王庆忠.从双重阅读到自我建构: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思考[J].天府新论,2009(06):16-20.
[7]刘艳,邹泓.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与评价[J].心理科学,2007(05):1272-1275.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07.05.052.
06资源获取方式
获取方式1:关注下方公众号,回复关键词【理论介绍】,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获取方式2: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原始数据!
来源:学术鸽
声明: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平台所有,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本号。
课题申报通知 | 课题写作参考 |课题资料领取
论文证书考试 | 论文写作参考 |论文资料领取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自我效能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宠物和人情感论文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强化理论的实际应用
归因理论的现象及应用
心理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
角色理论
网址: 理论介绍|自我建构理论:理论内涵、应用场景与代表论文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76663.html
上一篇: 合伙协议书范本 15篇 |
下一篇: 心理学经典理论应用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