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摄影对话之金镜头(53)|兰红光:把工作与兴趣更好地融合

​摄影对话之金镜头(53)|兰红光:把工作与兴趣更好地融合

2017年始,人民摄影报推出了“摄影对话”栏目,邀请摄影名家、编辑、记者对在各个摄影领域中有成就、有创新、有思想、有代表性的摄影师、策展人、评论家进行对话。深入他们的内心,挖掘我们不曾熟悉的细节。

近期将系列推出对2018年度人民摄影"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获奖者的特别采访,本期是由人民摄影报记者贾晓霞与年度最佳照片和体育新闻类单幅金奖获得者兰红光的对话。

摄 影 对 话

金镜头获奖摄影师

兰红光

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高级记者。从事新闻摄影工作34 年。曾两次担任新华社驻东京分社特派摄影记者。参与了第十四至十九届党代会,第七至十三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以及三届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等报道,多次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报道,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摄影一等奖、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人民摄影“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银铜奖和“ 年度最佳作品”。中国体育摄影十杰、中国人大新闻奖等各类奖项。

人民摄影"金镜头"(2018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年度最佳照片和体育新闻类单幅金奖

《首金》

Q

先为我们讲讲这幅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兰 红 光

冬季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界的一大短板, 2018 年举办的第23 届冬奥会, 自开赛以来中国队还没有获得一枚金牌。到2 月22 日,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夺金点仅剩下短道速滑男子500 米比赛。短道速滑是中韩两国的优势项目,多年以来,两国一直在冰面上针锋相对,兵戎相见。2 月22 日上午,因感冒加重,我一直在媒体村的房间里昏睡。中午时分,冰上拍摄组组长韩岩打电话给我,下午短道男子500 米决赛,想让我在终点二楼看台上的摄影区域值守。我当即忍着病痛,背上长枪短炮乘坐班车来到赛场。

比赛开始后, 武大靖力挺重压,风驰电掣,一路过关斩将,以绝对优势打破世界纪录,拿下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的一枚金牌。冲过终点后,武大靖忘情庆祝,身披中国国旗在赛场内缓缓滑动。我透过取景器,看到武大靖从镜头前徐徐滑过,一名韩国选手一直在冰场上站立不动。瞬间,我决定改变拍摄意图,将原来准备只拍摄武大靖背影和奥运五环标志的构图改为既有前两个元素又有韩国选手。天赐良机,此时,韩国选手正好低下头来, 我毫不犹豫按下快门。回看照片后,通过连在相机上的WLAN 专线向编辑部传回这张照片。不一会儿,国内同事来微信说“你的照片刷爆屏了……”

《你该开开窍了!》

《拼搏只为出线》

Q

在您心中,摄影意味着什么?

兰 红 光

摄影是我的职业,也是我观察世界的手段,是我对世界再认识的无声阐述;摄影是我奋进时的冲锋号、疲惫时的兴奋剂、惰怠时的助推器、孤独寂寞时的心灵鸡汤;摄影是我的玩伴,是我亲密无间的兄弟;摄影也是我的存在。

《牙买加飞人》

《我赢啦!》

Q

看来,摄影已经彻底融入了您的生活中,那您又是如何让兴趣与工作更好地交融?

兰 红 光

职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把工作变成自己的兴趣、乐趣。毋庸置疑, 工作首先是谋生的饭碗,过去这只饭碗里装什么饭,可能身不由己。但是在多元化的今天,则需要我们精心打理碗中所盛之物。如今,把爱好变成工作很容易,难的是当你真正从事这项工作时,是否能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地对兴趣和爱好葆以初心,并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为之倾注心血与汗水。

《你的目光,忧郁中带伤》

《无言的结局》

Q

您认为一幅优秀的体育作品,除了精准再现赛场转瞬即逝的精彩一刻,延伸出画面的情感、思考是否也应该是其更高境界?

兰 红 光

摄影是通过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但我们不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如果新闻图片在给观者传达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能刺激观者思考的细胞,变形象读图为抽象思考,甚至能够在哲学层面来咀嚼玩味,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才能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如果体育新闻摄影记者仅仅把目光定格在赛场上的那些“精彩瞬间”,那永远参悟不到体育新闻摄影的真谛。

《聆听祝福》

《痛并快乐着》

Q

日常工作中,您更多是作为中央组的记者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拍摄, 记录大国政要极具时代、历史价值的新闻瞬间,如何在完成既定动作的同时,更好地突出领导人形象,展示他们在国际舞台的叱咤风云,突出他们如常人般的温度和情感?

兰 红 光

政治家是我多年来主要的拍摄题材之一。政治家多数时间和场合都沐浴在高光时刻,同时还具有很多独特的神秘色彩。除了拍摄政治家日常的工作状态及领袖风采,还应该记录政治家们常人般的普通一面。

表情是人物精神的外化形式,被摄对象的表情一直是我着力捕捉的。这需要敏于观察和勤于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拍摄的瞬间多有偶然,但偶然中也孕育着必然的因素。这种思考和预判能力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和精心的准备。拍摄前需要了解拍摄场地情况,灯光亮度、色温,出席或者参与活动的相关人员,更要了解被摄者个人信息,尤其是不熟悉的外国领导人,他们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习惯动作等。了解的越多越容易选择新闻点和看点,也就越容易抓住那些精彩的瞬间,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可读性强的图片。而当你举起相机的时候,要把心态放稳,气定神闲。这样,你从取景器里看到的已不再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千万个被摄对象中的一员,你的朋友、你的邻人。如此,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2016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杭州

2011年1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法国戛纳回答记者提问

Q

此外,您还参与过很多重大题材的报道,这些报道机会给了您怎样的历练与收获?

兰 红 光

新华社摄影部是国内最大的新闻摄影团队,服务于这个团队的我获得了很多参与重大报道的机会。这么多年的历练让我意识到,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岗位和任务,在重大报道中,每一个环节就像榫卯一样,要精准结合、无缝对接。作为摄影记者要树立团队观念,做到守土有责。要时刻关注自己负责的点位上所发生的一切和精彩瞬间,做到无一遗漏,该给后方的编辑部传输什么样的照片,自己要了然于胸。然后才能考虑在此基础上如何突破与创新。

2014年3月27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出席国事活动前,在巴黎凡尔赛宫的庭院中散步。

2016年3月31日,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白宫出席核安全峰会前,向在场的新闻记者致敬。

(刊发于人民摄影报2019年第36期·2版)

编辑|程一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摄影对话之金镜头(53)|兰红光:把工作与兴趣更好地融合
亨利格兰时尚短片《山峦之间》荣获首届电影与时尚单元最佳摄影奖
摄影镜头最新资讯
大学摄影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设计与摄影的融合共存!
衡国良:新闻摄影人的不了情 | “金镜头”30年回望②
如何拍好动物之“宠物摄影”|《影像之美》摄影实战教程(28)
人民摄影报金镜头新闻摄影评选评委黄文
科普与艺术的融合,让你大饱眼福
讲好生态摄影故事 | 对话摄影家谢建国

网址: ​摄影对话之金镜头(53)|兰红光:把工作与兴趣更好地融合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7854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年度最佳广告片|与LV一起去旅行
下一篇: 原创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