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它们是世间尚存的天使,而我们,其实已不配看到它们

它们是世间尚存的天使,而我们,其实已不配看到它们

来源:CM公益传播

幸好还有诗

让世间美好得以安放、流传

幸好还有诗

让人类得以从日常琐碎中逃离

诗意地栖居

「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诗歌征稿启动以来,反响热烈,参与踊跃,投稿如雪片般纷至沓来。征稿已于5月20日截止,部分作品于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多地通过线下诗歌展与在地的伙伴们见面。此外,我们在线上陆续展示征集到的优秀诗歌,敬请关注。

第二十期为大家带来 王家新、徐东颜、苏末、沈顺万、向鹏程、马正凯、淇竹、左右8位诗人的作品。他们为 黑颈鹤、勺嘴鹬、卷羽鹈鹕、遗鸥这些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鸿雁、白额雁、红胸黑雁这些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而执笔。

认识珍稀物种,守护诗意自然。再次感谢所有热爱诗歌、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朋友们,为大家带来这一场诗歌的盛宴、人与自然的共舞。感谢你们用诗人独有的浪漫,把珍稀的美好带到大家面前,让自然诗意治愈都市emo,也让珍稀被认识、被珍惜。

01

黑颈鹤

我们来得太早,或太晚了,

在这海拔三千米的

昭通大山包的湖水间,

不见一只黑颈鹤的踪影……

也许,在那最后的厮守中,

它们已交颈而死(注),化为传说,

化为这已变得稀薄的空气……

它们是世间尚存的天使,

而我们,其实已不配看到它们。

注:传说黑颈鹤会为了爱双双交颈而死。

*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上图为黑颈鹤,来源:自然影像中国-谢建国

▲黑颈鹤小科普:国内繁殖于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甘肃南部,越冬于贵州草海、云南昭通、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等地。国外少量见于不丹、印度东北部及中南半岛北部。在青藏高原湿地繁殖,常至湿地周围的草地觅食,繁殖期成对或结小群活动。迁徙越冬期间结成多至上百只的大群,常觅食于农耕地。飞行如其他鹤,颈伸直,呈“V”字形队。体长115厘米。头、喉及颈部黑色,仅有一白色块斑从眼下延伸至眼后,头顶红色,尾、初级飞羽及三级飞羽黑色。幼鸟头部和颈前部偏灰色,面部色浅。虹膜黄色,喙角质灰色或绿色,脚黑色。

*诗歌作者:王家新,中国当代诗人,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先后出版诗集、诗歌批评、诗论随笔、译诗集四十种,并编选出版有多部中外现当代诗选,其全部写作被视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启示录”(吴晓东语)。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表和出版,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节和文学交流活动,在国外一些大学讲学、做驻校诗人。曾获多种国内外诗歌奖、诗学批评奖和翻译奖。

02

黑颈鹤

当黑颈鹤遇到草海

我肯定,草海学会了飞翔

荡漾的鸣呖声

镶嵌了金属的质感,蒲草的重量

成百上千只羽翅,多么锋利

划破血色苍茫,结晶不朽的黑白思想

朝朝代代,是非成败

唯有黑颈鹤,回响草海对接生命的轮回

每个冬天,草海写满了黑颈鹤的偏旁部首

翩然的笔画,纯粹了湖水低吟浅唱

灰白体羽,黑色飞羽

一不小心成了高原草海的皮肤

也有骨头,暗红色头顶偾张成火焰

楔入湖水化作锦绣

无需隐姓埋名,互爱孵化出八仙海的肉身

这也是黑颈鹤骨子里的江山社稷

*诗歌作者:徐东颜,辽宁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锦州市作协理事。诗歌作品散见于《诗潮》《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浙江诗人》等文学刊物,曾获得百余次全国诗歌大赛奖。

03

勺嘴鹬

我想认养一只勺嘴鹬

以我如草滩般平静的内心

——如果它也像你,珍惜每次

与我如故人般的久别

又重聚——

如果它也像你,可爱的扁嘴

总能在你离去时,在我眼眶的潮水中

亲吻到月光的银鱼

*勺嘴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勺嘴鹬小科普:喙端部呈扁平的铲状。侧面看时,喙端铲状几乎不可见而略显上翘。国内迁徙时经过大部分沿海地区,越冬于浙江以南的沿海省份。国外繁殖于俄罗斯,迁徙经日本、朝鲜半岛至东南亚、南亚越冬。由于其特殊的喙形,其觅食方式主要为在浅水中如吸尘器般左右或前后移动喙端滤食,或有时如沙锥般将喙抬离水面又竖直向下插入水中。在高潮栖息时,勺嘴鹬偏好与略大的种类如黑腹滨鹬、沙鸻、三趾滨鹬等混群。

*诗歌作者:苏末,江苏作协会员,诗文散见《诗刊》《扬子江》《星星》《诗潮》《诗林》《青年文摘》《诗歌月刊》《莽原》《草堂》等。获第六届太仓七夕杯爱情诗全国大赛特等奖、首届闻捷诗歌奖三等奖、黄亚洲行吟诗歌国际大赛铜奖、第五届中国伏生诗会三等奖、第八、十、十一届“诗探索 中国红高粱诗歌奖”入围奖。

04

黄河口的声音之卷羽鹈鹕

少小离家时,有一双眼睛

在身后长久而孤独地注视

像我这样,用目光

眷顾一双离索的双翅

当声音一寸寸靠近蔚蓝

理想的色彩一定需要

用信仰去点燃。那一小片海

才有你圆梦的云帆

我知道,你生来嘴不饶鱼

嘴是刀子嘴,却不轻易

道破尘世的荒芜与繁华

潮汐涌来,任海风吹皱海面

有时,面朝大海

我也傻傻看着你身后

那条大河,它多像一根脐带

连着一个祖国

*卷羽鹈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卷羽鹈鹕小科普:国内迁徙时经过北方内陆及沿海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越冬。国外分布于欧洲、非洲、中亚及印度北部。比白鹈鹕大,冠羽簇比白鹈鹕更长且卷曲。习性与栖息地似白鹈鹕。

*诗歌作者:沈顺万,笔名沈默,作品发表于《山东文学》《新世纪文学选刊》《青海湖》《诗刊》《地火》《诗歌周刊》等公开报刊及网站;多次获奖并入选《2015年中国诗歌选》《中国网络诗歌选》《北京诗人年鉴》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春风劫》,传记文学《顾心怿传》等。系山东省作协会员,现工作在山东胜利油田。

05

鸿雁

惯随了风势以后

鸿雁用月光掂量尘世的重

但须除去凡心、除去时间,再解开声音

人字形的防线

如果合适

还可以坐在云的倒影上,也会沉淀出很多

辽阔的雨点

在草原

擅长隐喻的鸿雁

总是把理想,寄希望于昂贵的天空

春来秋去的轮廓在哪里

牧羊人把夕阳摁进了滑翔的嗓音

如同河水醒目的词牌上

被芦苇手绘的巢,是比羽毛还要柔软的

又一个春天

*鸿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本诗配图鸿雁,来源:自然影像中国-谢建国

▲鸿雁雁小科普:繁殖于中亚、西伯利亚南部和蒙古,越冬于东亚。国内主要繁殖于东北地区,越冬于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以植物性食物为食,非繁殖期主要集群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河流、水库、沼泽、农田、海滨、河口以及浅海湾等水域,常与其他大型雁类混群,是亚洲家鹅的祖先。

*诗歌作者:向鹏程,90后,陕西旬阳人,文字散见《中国青年》《青年文摘》《星星·散文诗》《散文诗》《延河·下半月》《诗林》《风流一代》《辽宁青年》等刊物,偶有获奖。

06

给白额雁红胸黑雁留一片天空

目光

与手中的风筝

都撤下来

给白额雁红胸黑雁留一片天空

让它们自由地生活

幸福地恋爱

让它们的羽毛

被云朵阳光翻晒出兴高采烈的睡莲

让它们的羽毛

把整个春天

拎起来

让它们身前身后

都有和平自由与生命的影子尾随

给它们留一片天空

就是给我们留一个春天

它们的影子

被天空举出花开的焰火

足以将你故乡的山水草木

挑开

*红胸黑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红胸黑雁小科普: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极地冻原带,越冬于东南欧和西亚,迷鸟见于西欧和东亚。国内迷鸟记录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西、新疆。以植物的芽、叶以及根茎和种子为食,冬季多和其他雁类或大型鸭类如赤麻鸭混群,栖息于湖泊和宽阔河道等水域。体长53-56厘米。体色艳丽,喙短而头圆,颈粗短,喙基和前颊白色,后颊、前颈和前胸栗红色,臀、尾基部及尾下覆羽白色,其余部分黑色,但各色斑之间有白色线条相隔。虹膜暗褐色,喙灰黑色,脚灰黑色。

*诗歌作者:马正凯,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在绿风》《鸭绿江》《海燕》《辽河》《猛犸像诗刊》《辽宁日报》《辽宁青年》等发表过诗歌。

07

大雁飞过

最后一只大雁如尾巴

在今早七时一刻摆了又摆

与身后的天空说再见

我与雁群约会

它们在空中看我练拳

我有时停下为它们拍照留念

东山顶上的太阳和睡过头的月亮为证

这是近两个月来的秘密

大雁嘎嘎奋力划过

如端午节赛龙舟的选手

天空被划得哗哗作响

尾流在我脑海回漩

与丹田气旋合拢

掤太极拳的环和圆

我们同一时间晨练

雁阵如尖刀

第一批雁群过后

门前的梅花攥紧了拳头

迎面西风宣示出师誓言

年后的雁阵飞过

溪塘的冰盖豁出缝隙

水底的鱼儿们吐出舒心的气泡

这阵子的雁阵刚过去

大地被捅得千疮百孔

探出一个个绿色的小脑袋

最后的这只雁缓缓漫过

裂开的天空已荡不起多少涟漪

还给了麻雀喜雀和鸽子

愈合了往昔的平静和慵懒

门前的梅花打开全部金黄的表白

玉兰花拧开杯盖狂饮

柳树新芽沿着韶光层层攀爬

饱餐的水鸭亭下追忆往昔的艰难

雁尾拽来花红柳绿的江南

檐下的燕窝长了新泥

天空又拥立了新的主人

声声熟悉的呢喃

一声惊雷

从记忆深处

挂上了云端

*白额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额雁小科普:国内迁徙期见于东北至西南,越冬期大部分见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国外繁殖于全北界的寒带苔原和冻原,越冬于北美、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南部。其他雁类一样,以植物性食物为食。非繁殖期多栖息于多水草或草地的开阔农田、沼泽、平原、湖泊、水库和河流等生境中,多与其他雁类混群。体长70-86厘米。通体棕褐色而具白色和黑色横斑,腹部具粗细不一的黑色条斑,臀及尾下覆羽白色,喙基至前额的白色条斑未延伸至上额。虹膜黑褐色,喙粉红色,脚橘红色。

*诗歌作者:淇竹

08

遗鸥

在红碱淖,看到遗鸥漫无边际

我的思绪以花朵之姿,顺着遗鸥方向飞

在雪白里安营扎寨,繁殖辽阔

劫持鸥鸣,在滚滚落日中窒息沙丘的宣泄

那么多的白步步为营,驻颜有术

那么多的湖水,动用鸥鸟的翅膀生出雪的身姿

遗鸥的眼里有远方,高原愿意接受它的驱使

然后与遗鸥一起看山水,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湖心岛里有一种辽阔,在眸语里痴情

望闻问切后的大地山河,遗鸥是唯一药引

先喊疼黄土,再制造陡峭的绿

生态文明在这里还原,我愿意固执地来邂逅

*遗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遗鸥小科普:国内繁殖于内蒙古、陕西、河北,主要在黄渤海地区越冬。国外繁殖于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区。在内陆干旱地区湖泊和浅水湿地集群繁殖。繁殖期具黑色头罩,眼后具月牙形白斑,背及翅上浅铅灰色,下体白色,飞行时翼尖黑色且具白色翼镜;非繁殖期耳后具深色斑,头顶及颈部具暗色纵纹。

*诗歌作者:徐东颜,辽宁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锦州市作协理事。诗歌作品散见于《诗潮》《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浙江诗人》等文学刊物,曾获得百余次全国诗歌大赛奖。

09

红碱淖遗鸥

一整天,我们在红碱淖

寻找与它——同色的乐趣:

红色的鞋,红色的衫衣,红色的泥沙

夕阳下,所有的人和景,也趋于血红

一只孤立行走的遗鸥

红色的小爪,红色的小嘴

泰然自若的样子

与远处湖畔亭亭玉立的少女

气息相近

眼前的遗鸥,我无法原谅

你对世间的一切熟视无睹——

对辽无边际的天空

对万众瞩目的红碱淖

对追逐你的少女

眼前的遗鸥,当你一掠而起的时候

我也无法原谅

你在我心底

点亮了一盏燃烧的灯

*诗歌作者:左右,1988年生于陕西山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人民文学》《十月》《诗刊》《花城》等刊,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欧美、日韩等国。曾获珠江国际诗歌节青年诗人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诗歌佳作奖、柳青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奖项,现居西安。

诗歌和自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离人类都既近又远。当我们路过一花一木一动物的时候,也在路过一首诗。我们因读诗而心思颤动,也因走进自然而怦然心动。诗歌能抚平内心躁动不安的褶皱,大自然也能治愈内心的焦虑与失落。

诗歌陪伴人类,从远古到现代,也将走向未来,被记忆、被传诵、被感动,越来越丰满。

大自然也陪伴人类,从远古到现代,却不知道还有多少未来,物种濒危灭绝,气候异常频发。

自然有诗意,我们守护自然的珍稀物种,也是守护诗歌的天地,更是守护人心的诗意与张力。

自然有诗意,我们不能没有诗歌,更不能没有大自然的奇妙物语。为珍稀物种写首诗,为人与自然的未来留住诗意。

古往今来,诗歌曾让一栋楼、一个人、一座城名扬四海、流芳百世,今天,相信您的诗,也能拯救一个物种、丰满人类的精神世界,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注:文中「小科普」文案来源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小程序,或有编辑。文中配图除特别备注外,均来源全景视觉,获完整授权使用。

编校:曾子芙;审核:丁鹏;核发:霍俊明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它们是世间尚存的天使,而我们,其实已不配看到它们
中国人真的不配拥有搜救犬吗?
狗狗真会照镜子吗?原来它们看到的是这个……
宠物行业越来越热 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尚存空白
狗狗是我们的家人、孩子、还是宠物?它们真的爱我们吗?
都说宠物是治愈天使 ,它们是如何缓解我们的孤独的呢?
都说宠物是治愈天使,它们是如何缓解我们的孤独的呢?
其实猫咪这些行为,是它们“内心焦虑”的表现
聂琳峰的宠物记忆:它们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一只宠物的日常,是它们梦寐以求的一天

网址: 它们是世间尚存的天使,而我们,其实已不配看到它们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7926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鹤舞高原 美不胜收——探访黑颈鹤
下一篇: 荷兰爱亚卡普45w欧引进林伯格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