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2018全球首只笼养绿尾虹雉在四川破壳而出

2018全球首只笼养绿尾虹雉在四川破壳而出

2018年05月06日 11:36:59来源:四川新闻网

5月5日,全球首只笼养绿尾虹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6日讯(记者 刘佩佩)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大型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性易危物种,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目前,野外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2018年3月,四川成立了由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组成的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绿尾虹雉的保护。5月6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联合实验室取得了喜人成果,5月5日,全球首只笼养绿尾虹稚在四川成功破壳。

笼养绿尾虹雉蛋

  据了解,绿尾虹雉分布范围小,地域狭窄,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以及周围与青海、甘肃、西藏相邻地区。据有关资料:绿尾虹雉野外现存数量不足3000只,并受到天敌袭击和人类活动威胁,数量不升反降。由于野外种群急速下降,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保护机构尝试以人工扩繁的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但收效甚微,目前绿尾虹雉全球笼养种群仅剩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1只。

  2017年,四川省林业厅邀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大熊猫保护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到绿尾虹稚的保护上。2018年3月成立了由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组成的联合实验室。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组织相关科研人员迅速响应,在了解绿尾虹稚基本信息的同时也积极与国际保护机构进行对接。今年3月,欧洲雉类协会相关专家访问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借此机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邀请相关专家前往基地就绿尾虹稚的孵化、营养供给、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行为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终于,在2018年4月4日,笼养绿尾虹稚产下第一枚卵,并于4月12日确定为受精卵。在蜂桶寨保护区及成都大熊猫基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枚受精卵于5月5日成功出壳,让人更加高兴的是后续仍有受精卵孵化。

  (部分图片由成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知识

2018全球首只笼养绿尾虹雉在四川破壳而出
极度濒危!今年我国首只笼养绿尾虹雉破壳而出,全球仅2千多只!
今年全球第一只笼养绿尾虹雉孵化 鸟类大熊猫破壳而出
今年全球第一只笼养绿尾虹雉孵化 鸟类“大熊猫”破壳而出
“鸟中大熊猫”!今年全球第一只笼养绿尾虹雉破壳而出
鸟类“大熊猫”绿尾虹雉破壳而出[组图]
四川蜂桶寨笼养绿尾虹雉的饲养繁殖
四川繁育出12只“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
今年喜添7只绿尾虹雉 中国“鸟中大熊猫”笼养种群翻一倍
四川繁育出12只绿尾虹雉

网址: 2018全球首只笼养绿尾虹雉在四川破壳而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8157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绿尾虹雉:高山上的“彩虹鸟”
下一篇: 第八十章 神奇的古墓,下一站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