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白颊长臂猿
Nomascus leucogenys
白颊长臂猿,隶属于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国内曾经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目前野外几难见到。照片摄于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
白颊长臂猿雄猿有点酷,通体漆黑,唯一捧“大胡子”是白色,平添了几分沧桑。雌猿通体黄褐色,头顶一块呈棕黑色。白颊长臂猿体型较小,成年后体长通常为50-60厘米,体重6公斤左右。
它们白天活动觅食,以多种热带型野果、嫩树叶、花苞、树芽等为主要食物,也吃昆虫、小鸟。它们奉行“一夫一妻制”,性格温和,很少争斗。一到晚上,就会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树木顶端休息。
在中国境内,仅云南南部少数几个地方曾经记录到白颊长臂猿的行踪,其中西双版纳的勐腊便是白颊长臂猿曾经的故乡。据记录,上世纪60年代,勐腊县就五六百只白颊长臂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短促的猿啼。
遗憾的是,自70年代起,白颊长臂猿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如今难以见到野生种群。曾经常常响彻勐腊的猿啼声,已成回忆。
照片中的白颊长臂猿名叫缘缘,于2018年被解救至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那时候还是婴儿期,还在吃奶。”在该公园做森林体验师的阿福见证了缘缘的成长。
“除非受伤,我们几乎不会干预它。”阿福说,缘缘以及另几只被救助的白颊长臂猿,依旧保持了野性,“它们都是清晨叫,下午不会叫,除非变天要下雨。”阿福说,白颊长臂猿好像活动的天气预报,只要天气变化,就会长鸣,“那种啼叫,有一种悲怆感。”
领地意识,深深地刻在了它们的基因中。“缘缘的活动范围差不多有5平方公里,另一只年长的白颊长臂猿活动范围有10平方公里。”阿福说,几只白颊长臂猿之间时常争抢地盘,彼此争斗过程中甚至会受伤。
尽管公园已经尽量少地干预白颊长臂猿,但它们身上的一些野性依然消失了,“最明显的就是,野生白颊长臂猿非常警惕,一定不会接近人类,但缘缘它们会来和人交流,讨要食物和水,也会模仿人的行为,会撒娇照镜子。”
长臂猿是森林里的旗舰物种,是一个森林健康的标志,它们和猩猩家族一起组成类人猿,是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而目前全球19种长臂猿的境况都十分堪忧,在IUCN的红色名录上,有13种列为濒危,4种列为极危。
2002年,中国邮政发型了一套《长臂猿》邮票,旨在呼吁人们保护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就在其中。人们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还能回到森林,人们还可以听到那清脆的猿啼。
子涵,普洱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环球人文地理》《云南画报》等杂志期刊及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刊发;写作之余热爱摄影,用镜头记录人文风俗。
策划统筹 赵娟 连惠玲
文字整理 连惠玲
海报设计 郑弼尹
相关知识
【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脊椎动物·黄胸织布鸟:有图有真相,鸟界建筑师非浪得虚名!
【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脊椎动物·夜鹭:换一个发型,你就不认识我了?
【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夜鹭:换一个发型,你就不认识我了?
【生物多样性百科】脊椎动物·黄嘴河燕鸥:国内仅云南分布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百科】脊椎动物·普通翠鸟:水上“蓝精灵”
长大必须离开家庭的动物:白颊长臂猿,不然会打扰到父母的亲密
北白颊长臂猿
世界上最酷的猿,白颊长臂猿长相冷酷
白颊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行动
【生物多样性百科】脊椎动物·绿背山雀:性格活泼 行动敏捷
网址: 【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脊椎动物·白颊长臂猿:安逸的生活虽有吸引力,我却依然向往“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世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81861.html
上一篇: 科学网—《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 |
下一篇: 模式标本遗传数据的重要性:南白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