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云南——生物多样性百科
今天
要带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动物·大紫胸鹦鹉
大紫胸鹦鹉
Psittacula derbiana
脊椎动物,鸟纲,鹦形目,鹦鹉科,鹦鹉属,别名鹦哥、莺哥。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国内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和广西等地。照片摄于普洱。
大紫胸鹦鹉是一种中型鸟类,体长约为22—36厘米,体重约为85—168克。野外通常数十只成群活动,在繁殖季会组成至多50只左右的群体,聚集时十分吵闹,很少成对或单独活动。
它们外表十分漂亮,全身大部分羽毛为绿色,头部为浅蓝紫色,胸腹部至大腿为浅紫色,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两眼间有一黑带相连,下嘴两侧有一大形黑斑经下颊达颈侧。
雌鸟与雄鸟长相相似,最明显的区别便是雄鸟上鸟喙为红色,雌鸟则呈黑色,幼鸟则红中带黄。因此只看鸟喙,基本就能判断雌雄及幼体了。
每年的2至4月,大紫胸鹦鹉进入交配繁殖季节。在这期间,大紫胸鹦鹉会选择有树洞的大树作为巢树,交配后的雌鸟会在大树的树洞中坐巢及产卵。正是因为这个特性,科学家会在其容易安巢的大树上设置洞状的人工鸟巢帮助其繁衍。
科学家在考察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雄鸟给巢内的“正室”喂食后,如果遇到其他雌鸟,雄鸟也会作求偶动作,随后双方发生交配行为,交配完后雄鸟还会给“小三”喂食。不过据学者观察,雌鸟也可能存在“多夫制”。因此推测,大紫胸鹦鹉配偶形式很可能是混交制。
尽管“三观不正”,不过雄鸟有互相帮忙抚育雏鸟的行为,大紫胸鹦鹉的雏鸟在即将出巢的前期,经常有2—3只雄鸟给巢内的雏鸟喂食,同时还会发生2只成年雄鸟带飞幼鸟的现象。
另外,提起鹦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鹦鹉学舌。其实,在自然界中,并非所有的鹦鹉都可以模仿人类“说话”,不过大紫胸鹦鹉就是其中之一,它能模仿人类说话的秘密在于鸣管和舌头这两个特殊的生理器官。
鹦鹉的舌头非常发达,形状与人的舌头非常相似,圆滑而肥厚柔软,而且有人类舌头那样上下颤动的能力。但有意思的是,鹦鹉鸣管是鸟类特有的发声器官,在气管和左右支气管分叉处,结构复杂,发声机理与人类声带完全不同。
研究推测,鹦鹉发声时,与人类声带结构完全不同的鸣管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通过鸣管中气流的作用以及舌头的颤动,阴差阳错地发出来类似人类的声音。
然而,因为大紫胸鹦鹉“会说话”这个特性,人类总是尝试将其驯服为宠物,使得大量的大紫胸鹦鹉在盗猎中受伤,最终导致野外种群大幅下降,而且在人工环境下,大紫胸鹦鹉也很难繁殖成功,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特别鸣谢:西南林业大学动物学教授韩联宪先生对本文的指导!
跟着小编
一起来回顾一下
前几期
生物多样性百科的知识点吧!
节肢动物·全色云斑蛛:当我眼睛是摆设?你答对了!
脊椎动物·红交嘴雀:天生吃货,最擅长嗑松子
脊椎动物·胡兀鹫:飞越珠峰,我骄傲了吗?
脊椎动物·瓦氏裸趾虎:虽然不会爬窗户,可我长得萌啊!
统筹:连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报设计:郑弼尹
原标题:《【生物多样性百科】脊椎动物·大紫胸鹦鹉:谁是我宝宝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