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胸绿鸠是小型鸟类,雄鸟的前额、眼先和头顶为黄绿色,枕部、后颈和上背为蓝灰色,背部、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翅上的小覆羽为褐绿色,尾上覆羽更多棕褐色,尾羽为深灰色,具宽阔的淡灰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后者在中央尾羽上较窄,外侧尾羽上较宽。翅膀上的中覆羽为绿色,具有宽的黄色边缘,翅上的大覆羽为黑色,也具由宽的黄色羽缘。颊部、喉部和前颈为绿色,颏部和喉部的中央为黄色,上胸部横跨着一条宽的红紫色横带,紧接其后又有另一条更宽的棕橙色横带,是它与其他绿鸠类的主要区别之一。下胸为淡黄绿色,到腹部变为亮黄色。体侧为灰绿色,尾下覆羽棕色。[2]
雌鸟和雄鸟的羽色相似,但胸部没有紫色和橙色的带斑,与腹部同为绿黄色,尾下覆羽较淡,为淡棕黄色,背部、肩部有较多棕褐色。
虹膜的外圈为粉红色至绯红色,内圈为蓝色,眼周的裸露皮肤紫蓝色。嘴呈淡蓝绿色,先端黄色。脚深红色,爪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48-155克,♀135-200克;体长♂242-274毫米,♀254-285毫米;嘴峰♂17-20毫米,♀17-19毫米;翅♂152-160毫米,♀144-158毫米;尾♂92-108毫米,♀91-100毫米;跗蹠♂20-23毫米,♀20-25毫米。(注:雄性—♂;雌性—♀)[2]
播报
栖息环境
栖息于山地丘陵和低地上的热带雨林及次生林中。[2]
橙胸绿鸠
播报
生活习性
橙胸绿鸠主要为留鸟,通常单独或成5-6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与其他鸟类混群活动。早晨和傍晚活动最为频繁。喜欢栖息于枯立的树顶枝上。叫声为美妙抑扬的口哨声。主要以榕树果实为食,也吃其他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橙胸绿鸠
叫声:抑扬顿挫的哨音接以ko-wrrrook, ko-wrrroook, ko-wrrroook声,告警时发粗哑的呱呱声或kreeeew-kreeew-kreeew。[2]
播报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等地,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偶尔见于台湾。[1]
橙胸绿鸠分布图[3]
播报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4-7月。发情时上下挥动尾羽,不断地鞠躬和点头。营巢于林中的小树上,也在较高的灌木树上和竹杈上营巢。巢甚为简陋,主要由细的枯枝堆集而成。每窝产卵2枚。[2]
鸠鸽育雏期,在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泌乳素(又称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鸽乳。鸽乳是由雌鸽和雄鸽的双侧侧囊淋巴区,即嗉囊床淋巴区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脱落分泌的充满脂肪颗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组成,初乳期后逐渐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颗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头一般在开始进人孵化状态的第4-5天,雄雌鸽的嗉囊床开始萌动,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进入育雏前状态。第13天其厚度和宽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 透明略带黄色的鸽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鸽出壳后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开始减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续呕雏到2周龄左右,嗉囊床开始萎缩,而鸽乳分泌也逐渐停止。食糜浆中逐渐掺入由腺胃返流而来的通过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浆,然后变成直接饲喂掺水的颗粒饲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时出壳,孵性好的鸽最长可继续孵化 延迟到第22-24天(这些都和鸽的孵性、孵化季节和胚胎发育信息反馈、胎雏的破壳频率等有关,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雏期往往会自动延长孵化期,而在酷暑闷热天往往难以坚持),此时育雏鸽就会伴随着嗉囊床的萎缩而自动停孵。
https://www.xhspx.com/index.php/vod/detail/id/72019.html
相关知识
橙胸绿鸠和花头鹦鹉
橙胸绿鸠绿斑鸠饲养
绿斑鸠饲养橙胸绿鸠
橙胸绿鸠绿斑鸠宠物鸟养鸟
绿鸠简介 绿鸠长什么样
绿鸠(鸠鸽科绿鸠属动物)
#0284 灰头绿鸠
绿鸠
#0286 黄脚绿鸠
非洲绿鸠绿斑鸠
网址: 橙胸绿鸠的外观特征及性别差异说明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82619.html
上一篇: 二级保护动物灰头绿鸠在榕树上 |
下一篇: 罕见的红颈绿鸠,飞入寻常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