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纵纹腹小鸮

纵纹腹小鸮

纵纹腹小鸮又名小猫头鹰、小鸮,是鸮形目鸱鸮科小鸮属的一种鸟类, [10

]纵纹腹小鸮的体长约23厘米;无耳羽簇;体色为棕褐色,头顶较平并具细密白点,具浅色眉纹,白色髭纹较宽,腹部灰白且具褐色纵纹,背部褐色,具白色点斑;虹膜亮黄色;嘴黄色;脚灰白色,被羽。 [11

]

纵纹腹小鸮国内分布于除贵州、浙江、安徽、湖南、福建、广东、海南、上海、重庆、广西、香港和澳门外的各省区。纵纹腹小鸮在卤阳湖主要见于草地和农田;主要栖息于丘陵、草原和平原的农田地区,昼夜皆活动,早晨和黄昏时较活跃;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纵纹腹小鸮主要以啮齿类、两栖爬行类、小型鸟类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以崖壁洞穴、石堆或废旧建筑物缝隙为巢;其繁殖期为5~7月;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为28~29天;晚成鸟。 [12

]

纵纹腹小鸦嗜食鼠类和昆虫,对畜牧业、农业和林业都有好处,在保持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13

]因人类活动导致数量减少,现为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4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15]

体小(23厘米),无耳羽簇。头顶平,眼亮黄而长凝不动。浅色平眉及白色宽髭纹使其形狰狞。上体褐色,具白纵纹及点斑。下体白色,具褐色杂斑及纵纹,肩上有2道白色或皮黄色横斑。虹膜亮黄色,嘴角质黄色,脚白色、被羽, [3]爪黑褐色。 [4]

纵纹腹小鸮

栗鸮

体量

体小(23厘米)

体长约29厘米,体重311-360克

特征

无耳羽簇;体色为棕褐色,头顶较平并具细密白点,具浅色眉纹,白色髭纹较宽,腹部灰白且具褐色纵纹,背部褐色,具白色点斑;虹膜亮黄色;嘴黄色;脚灰白色,被羽

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红褐色鸮。其心形脸庞及时而竖起的“耳朵”与仓鸮甚似。上体红褐而具黑白点斑,下体皮黄偏粉具黑点,脸近粉色。虹膜深褐色,嘴乳黄色,脚黄褐色,爪黄色,中爪内缘具栉状突

图片

纵纹腹小鸮

栗鸮

栖息于低山丘陵,林缘灌丛和平原森林地带,也出现在农田、荒漠和村庄附近的丛林中。 [4]

常见留鸟,广布于中国北方及西部的大多数地区,高可至海拔4600米。部分地昼行性,常立于篱笆及电线上,会神经质地点头或转动,有时以长腿高高站起,或快速振翅作波状飞行。好日夜发出占域叫声,拖长而上扬,音多样。 [3]在岩洞或树洞中营巢。通常夜晚出来活动,在追捕猎物的时候,不仅同其他猛禽一样从空中袭击,而且还会利用一双善于奔跑的双腿去追击。 [4-5]以昆虫和鼠类为食, [6]也吃小鸟、蜥蜴、蛙类等小动物。 [4]

纵纹腹小鸮

纵纹腹小鸮分布于欧洲、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和中部、俄罗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锡金、不丹、蒙古和朝鲜等地。

中国分布于新疆、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广西、贵州、陕西、宁夏等地。 [5]

纵纹腹小鸮

繁殖期为5~7月。雄鸟和雌鸟在黄昏和拂晓时的鸣声增多,活动增强,相互追逐、嬉戏。雄鸟用伸颈耸羽,左右摆动等方式来炫耀雌鸟。通常营巢于悬崖的缝隙、岩洞、废弃建筑物的洞穴等处,有时也在树洞或自己挖掘的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2~8枚,通常为3~5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8~29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双目紧闭,勉强抬头,侧身横躺,全身具有黄白色的绒羽,头大、颈细,嘴峰为肉青色,需要亲鸟喂养45~50天才能飞翔。 [5]

纵纹腹小鸮共有12(或14)个亚种,其中分布于中国的有4个

(亚种分化参考资料) [7]

CITES附录:Ⅱ 控制商业贸易,除个人少量携带之外,所有标本,任何出口必须取得出口许可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 地方主管部门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利用许可证、配额、标识。 [1]

相关知识

这种萌翻全世界的小猫头鹰,能当宠物吗?
巴掌大的猫头鹰当宠物?我劝你想都别想
到底是谁毕业还包分配啊?这所动物“学校”不一般
印度雕鸮
世界各地各种鸟类名称知识大全(2)
[ 节气 ] 大寒 · 鸟之鸮
上海冬鸟图鉴
常见的害虫有哪些
55只获救野生鸟重回蓝天
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鸟类介绍(二)

网址: 纵纹腹小鸮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85165.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其实,猫头鹰既不是猫也不是鹰
下一篇: 12只猫头鹰成长记录,人工孵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