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初至今农业板块表现弱于沪深300
2023年初至6月16日,农林牧渔板块整体下跌1.84%,同期沪深300上涨5.75%,农林牧渔表现弱于沪 深300。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5位。 对比农林牧渔内各子行业,林业、种植业、农业综合涨幅居前,年初至6月16日分别+12.24%、 +11.80%、+1.12%;其余子行业均呈现下跌行情,其中饲料、养殖业、动物保健表现靠后,分别为8.35%、-7.71%、-7.12%。综合来看种植产业链表现优于养殖产业链,受制于猪价低迷、产能去化相 对缓慢等因素,养殖产业链个股表现受压制。
(一)历史线性外推不适用于新一轮猪周期
基于生猪价格走势,我们划分基础的猪周期演变,以两个阶段最低点为时间节点,其中间部分为一个 周期,间隔在40-60个月之间。 2009-21年之间的三轮周期均受到外力的助推,包括蓝耳病、口蹄疫、 环保因素、非瘟疫情等,某种程度上加速产能去化,带来猪价高点。21年10月以来的新一轮周期走势 延续了上一轮周期的高关注度(无论是产业还是资本市场),而其一变化是二育群体的增加带来年内 猪价的高波动,其二变化是规模化程度提升明显形成部分产能支撑,使得周期内部走势区别于以往。
23年以来持续亏损,持续去产能。23年1-5月,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生猪均价约为15.04元/kg, 自繁自养头均利润-295.08元。在这种持续消耗现金流的情况下, 产能持续去化是必然的结果,且看 去化幅度和时间长度。 前文提到新周期产生的新变化,我们同时也需要关注到“对称性”存在的普遍意义。经历上轮周期的 超高利润和持续长度,是否意味着更长时间的亏损与探底;从亏损时间看,新周期确实在如此运行。
(二)23年生猪供应压力或增加,猪价承压
1、能繁母猪23年作用量-2%, 1-5月去化约132万头 。 基于养殖周期考虑,能繁母猪存栏量大致影响10个月以后的生猪出栏量,我们预计作用于2023年的能 繁母猪量约为4307万头,同比-1.89%。因此,单纯从量的角度看,23年的产能端供给是下行状态, 但幅度有限。 关于2024年生猪产能端情况,我们认为需要观察23年3月以后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走势。如果可以保持 持续去化,将显著有利于24年供给压力的释放。如果该区间内存栏量保持4300万头以内,24年供给 压力亦有所缓解。
2、养殖效率下行至低位,后续或平稳向上 。基于上文的能繁母猪作用数以及当年生猪出栏量,估算当年MSY情况。我们发现2018年(即非瘟前 夕)行业MSY达到历史高点19.71头;随后受非瘟疫情、盈利能力等方面影响,养殖效率受到持续影 响。我们估算2022年该值约为15.94头。通过拆解MSY,我们发现除与母猪性能相关的分娩窝数、窝均健仔数等指标以外,受养殖环境、管 理能力影响的相关指标(育肥成活率、断奶成活率等)对最终的生猪出栏数亦有较大影响。
3、宰后均重高位,加剧猪肉供给端压力 。 观察2018年以来16省市宰后均重变化,21年攀升至高点94.98kg,随后经历回落—上升,至22年末 达94.5kg,接近前期高点。23年以来库存大猪逐步消化,均重下行,1-5月均值92.64kg(同比 +5%),相比于22年全年均值高出2.2%,整体处于高位。意味着在相同出栏假设下,猪肉供给增加。 观察均重月度间变化,除了特殊情况(疫病、价格急跌)外,由于消费习惯因素(冬季对肥猪的偏 好)、养殖套利因素等原因,H2生猪均重基本高于H1。我们认为23年宰后均重均值或高于22年水平。
全方位管理能力提升是猪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向规模化发展,户均出栏提升。受环保因素、 非瘟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生猪养殖低效产 能被淘汰,规模化程度逐年提升,50头以下生 猪出栏户数由2007年的8222万户降至2021年 的1992万户;而同期,行业层面的户均出栏量 由2009年的9.6头提升到21年的33.4头。 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显著提升,当前的新周期被 拉长,成为过往以散户为主的周期模式向以规 模化企业为主的周期模式过渡。类比美国猪周 期走势,这个过程将带来周期跨度的拉长,盈 利水平的微利化。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如何保 持可持续发展或终将指向自身的全方位管理能 力提升,并体现在成本优势以及某些极端情况 下的抗风险能力。
祖代产能收缩,新一轮鸡周期进行中
2012年以来,我国经历了4轮完整的白羽鸡周期。每轮周期的时间差异较大,在14-44个月不等,均值 为26个月。 2020年至今,由于前期祖代引种量保持高位、行业产能过剩、猪价回落导致鸡肉替代需求降低,以及 新冠疫情影响消费需求等因素,我国白羽鸡价格长时间磨底。随着22年上游祖代鸡引种断档带来的产 能收缩传导,祖代供给拐点已现,或于23年末传导至商品代,白羽鸡价格走势或可期。
供给收缩下的产能结构、价格走势变化
1、祖代引种走向国内育种,向种源自主可控迈进
2021年以前,我国白羽鸡祖代种鸡均为国外引进。21年海外品种市占率合计高达89.44%。 我国白鸡祖代主要引进品种为AA+、罗斯 308、哈伯德利丰、科宝等,其生长速度快、产肉量多,适 合工业化生产。其中,AA+育成历史长、生产性能稳定;罗斯308体质健壮,可根据羽速鉴别公母, 尤其适应东亚环境;利丰胸肉率高,适宜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整鸡市场,对饲养的控光控料要求 较高;科宝胸肉率高、腿短,但体质较弱,耐热不耐寒,饲养要求高,死淘率相对较高。
国产肉鸡育种经历了多次突破性发展。1990年将BLUP育种值估计纳入选培体系,通过杂交选择性能 好、更稳定的家系。目前的主要育种技术是全基因组选择,已创建多种家禽SNP育种芯片,2017年自 主研发的京芯1号已更新至3.0版本,进一步降低检测成本,从生物样本到基因组育种值选种可在2~3 周完成。未来,新表型及高通量自动化表型精准测定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会是育种发展的重点。国家多次发布政策,重视度日益提升。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的总体目标是2035 年,培育肉鸡新品 种30个以上,其中白羽肉鸡4~6个,自主培育品种的商品代市占率超80%,其中白羽肉鸡超60%。
2、祖代拐点已现,父母代 产能历史高位
23年6月4日我国祖代种鸡 总存栏量(后备+在产)约 169万套,其中在产祖代存 栏108万套,从年度均值看 拐点已现,处于高位回落 状态。 在产祖代种鸡下行至2020 年年度均值水平,结合后 备祖代存栏均值54万套 (19年以来的低位),我 们认为祖代存栏存在进一 步下行的可能。
父母代存栏历史高位,静待供给拐点到来。23年6月4日父母代种鸡总存栏(后备+在产)3740万套, 其中在产、后备存栏分别为2108万套、1632万套,均处于历史高位区间。随着祖代存栏的下行,父 母代存栏亦将迎来产能拐点。 受祖代引种受限的影响,22H2以来父母代鸡苗价格持续攀升,价格最高点达65.13元/套,种鸡企业盈 利能力得到显著好转。价格随着养殖链的传导将逐步影响到下游。
3、价格随养殖产业链次第传导,静待23Q4商品代产能拐点
从供给端到商品代的传导,需要经过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四个代际,核心群遗传进展一般需要 4~5年传递到商品代。目前我国肉鸡养殖链通常从祖代引种开始,传导至商品代毛鸡出栏通常需要60 周(14个月)左右。22Q2祖代引种开始收缩,基本对应23Q4商品代产能拐点出现。 白羽鸡的扩繁系数较高。1套祖代种鸡可以扩繁45-50套父母代种鸡,而1套父母代种鸡可以扩繁120- 130只商品代鸡苗,即祖代到商品代的扩繁系数高达5400-6500。
4、原料成本高位压制养殖盈利释放
成本端饲料原材料价格对肉鸡养殖利润有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肉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鸡苗成 本分别约占60-70%、10-15%。2021-2022Q3,受气候、俄乌危机等方面的影响,饲料主要原材料玉米、豆粕等价格震荡上行,推动 肉鸡饲料价格持续上涨,期间饲料价格+16%,养殖成本+22.37%。2022Q4以来,原材料价格震荡下 行,23年6月16日玉米现货价2775.29元/吨,距最高点下行7.74%,后续养殖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
(一)疫苗行业迎市场化时代,CR10达55%
1、动保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六年CAGR+8%
兽药行业分为三大类:兽用生物制品(以疫苗为主)、兽用化药(分为化学制剂、原料药)和中兽药。 其中化学制剂占比最高,2021年占总销售额的40.1%,疫苗占比约为24.8%,盈利能力较强。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提升,我国动保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015-2021年,我国兽药年销售额从 413.57亿元增长至686.18亿元,CAGR为8.80%。其中,兽用生物制品年销售额从107.08亿元增长至 170.18亿元,CAGR为8.03%。
2、疫苗迎来市场化大时代,助力市场规模提升
“政府集采-先打后补-停止集采”各阶段稳步推进,疫苗行业将迎来市场化大时代。农业农村部要求 2025年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采苗。2013-2021年,我国非强免疫苗占比持续提升,自39.4%增长至 64.6%。大力发展市场苗,将扩大疫苗整体市场规模。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市场苗定价是政府招采 苗的5-10倍,毛利率高10-20pct,具备非强免疫苗优势的企业将从中受益,未来市场苗的增长将是企 业业绩增长的核心。
3、猪用疫苗市场化销售占比提升至71%
我国兽用疫苗以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为主,2021年合计占比87.28%。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 集约化发展,猪用疫苗市场总体呈增长态势,自2013年的44.28亿元销售额增长至2021年的81.68亿 元,CAGR为7.95%。21年猪用疫苗占兽用疫苗销售额为48%,同比+5.36pct。 201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退出国家强制免疫疫病,针对生猪的强制免疫疫病只剩下口蹄疫, 非强免猪用疫苗占比提升显著,2021年该比例为71%。
4、疫苗行业竞争规范化,CR10提升至55%
GMP新规落地,推动兽药行业集中度提升。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 年修订)》,在优化结构、提高准入门槛、提高企业生物安全控制要求、完善责任机制等方面做出修 改。2022年5月31日,新版GMP完全实施,凡是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都被迫暂停了生产。自2016年以 来,我国兽药生产企业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拥有GMP证书的兽药生产企业仅有1320家,同 比下降16.4%。从细分行业来看,我国生物制品(疫苗为主)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CR10自2017年 的36%提升至2021年的55.28%,而化学制剂行业CR10低于25%,市场竞争格局相对较为分散 。
(二)下游养殖规模化、盈利性影响疫苗销量
1、下游养殖行业集中度、规模化程度与疫苗规模呈正向关系
2004 年至今规模生猪养殖模式下的医疗防疫费始终高于散养模式,2011-18 年两者差额在4 元/头上 下。随着18年非瘟疫情爆发,规模、散养模式下的防疫费分别提高至 2021 年的29.2元/头、24.7元/头, 两者差额最大值为2020年的7.8元/头。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规模生猪养殖防疫费更高,在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升的背景下( 2003年以 来年出栏数500头以上的规模场占比持续提升至21年的0.88%),疫苗市场规模存在提升潜力。对于 疫苗企业来说,在现有产品的竞争过程中,需更加强调对规模养殖企业的把握与突破。
2、下游养殖利润恢复对疫苗销量具备提振作用
作为后周期行业,疫苗销量受下游养殖业景气度影响。猪价上行时,养殖户盈利修复,开始加大疫苗 使用数量及品类,因此猪价与疫苗签批发量基本呈现同向变化,且存在一定提前量。历史复盘发现,猪价领先疫苗签批发量(移动平均6个月)4个月左右。当前对应的前期猪价处于底部 区间,且生猪养殖持续亏损,我们预计短期内猪用疫苗需求大幅改善的压力较大。23年4-5月我国疫 苗签批发量合计3159次,同比+8%。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报告
2023农林牧渔行业中期策略:关注养殖产业链,布局于周期低谷期.pdf 6积分 258 3 2023/06/19 农林牧渔业ESG发展分析.pdf 4积分 61 1 2024/08/08 农林牧渔行业2024年半年度展望:农林牧渔行业,把握养殖链景气回升,关注宠物新消费.pdf 3积分 54 0 2024/08/01 农林牧渔行业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产能去化持续兑现,主线低估.pdf 4积分 47 0 2024/07/30 农林牧渔行业专题研究:Q2猪企扭亏,关注养猪板块业绩兑现.pdf 3积分 81 4 2024/07/18 农林牧渔行业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把握养殖景气的预见性,洞悉宠物赛道的成长性.pdf 3积分 80 1 2024/07/15 农林牧渔行业2024年度中期策略:右侧价格兑现,板块多元配置.pdf 2积分 61 0 2024/07/12 农林牧渔行业2024中期策略:生猪搭台,养殖起舞.pdf 5积分 55 1 2024/06/25 牧原股份研究报告:深耕生猪养殖的龙头标杆,低成本助力穿越周期.pdf 3积分 242 9 2024/04/09 2024年生猪年度报告:北风融雪南风凝,红海浪中舟亦行.pdf 3积分 559 13 2024/01/16 农业行业2024年度策略:看好生猪养殖股在2024年的投资机会.pdf 5积分 341 10 2024/01/15相关知识
2023年农林牧渔职业技能考试
独家解读!2023年动物疫苗行业市场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
宠物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市场空间分析
深入剖析: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策略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通知公告 关于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畜牧兽医行政处罚典型案例的通报
猫三联疫苗打破外资垄断!动物保健行业搭上宠物热?
2023年宠物衣服行业投资分析:宠物衣服投融资市场逐渐活跃模板.pptx
2024年宠物写真创业计划书项目策略.pptx
重要数据出炉,美国2023年宠物行业消费额1470亿美元
宠物行业如何做好内容营销,四招帮你建立内容营销策略
网址: 2023年农林牧渔行业中期策略 23年生猪供应压力或增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9211.html
上一篇: 这28种烈性犬,天台禁养! |
下一篇: 这6条健康养狗的“黄金标准”,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