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莹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19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一方面心智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则过早地陷入心理困境,甚至发展为心理疾患。青少年心理状况堪忧,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培养全面健康的时代新人,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心理育人力度。
所谓心理育人,即通过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实现育人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身心实际出发,遵循心理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引导,纾解心理困惑,提升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锚定立德树人,促进心理育人,将通过心理教育达到育人目标,借助育人实践促进心理发展,为国家和民族育人育才。
促进心理育人,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是关键。在这个急速变化、竞争激烈的时代,很多成年人把自身的焦虑、担忧传导给了下一代,使青少年成为接收学业压力和社会期望延伸传导的“最底层”。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须形成锚定立德树人、注重心理育人的社会共识,正确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通过各方面育人力量协同配合,同向同行,促进青少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更加健康阳光。
促进心理育人,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心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结合,要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学科教育,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拓展,注重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美育等校园文体活动,强健体魄促进心智发展;要引导学生积极接受劳动教育,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生活体验,历练才干和技能,强化自信自立自强意识。
促进心理育人,要完善体制机制。要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促进心理育人各要素协同发力。学校内部要建立统一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体系、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进一步加强心理测评和预警管理。家长要积极塑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家校之间要建立起协同共育机制,一同对孩子早期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同时,社会也当建立健全心理服务体系,推动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和民族复兴伟业。锚定立德树人,促进心理育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根本改善未来可期。
相关知识
「原创」云岭论坛:锚定立德树人 促进心理育人
“家校协同、立德树人”——心理健康守护家庭行动公益项目在京举行
我校开展两期辅导员心理育人技能专题培训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社会化学习:育人方式的创新
机灵宠物车——小手套
思政元素融入《兽医寄生虫学》课程的探索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心理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工程”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心理健康】积极心态如何提升心理韧性
网址: 「原创」云岭论坛:锚定立德树人 促进心理育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2153.html
上一篇: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蓄积学生内 |
下一篇: 教育部答复“统一编订中小学心理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