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述
白颊噪鹛(英文名:White-browed Laughingthrush,学名:Pterorhinus sannio),是雀形目噪鹛科Pterorhinus的鸟类。俗名:白颊笑鸫、白眉笑鸫、白眉噪鹛、土画眉、小画眉、小噪鹛。特征为皮黄白色的脸部图纹。
白颊噪鹛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同时,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低危”(LC),意味着它目前尚不面临严重的灭绝威胁,但仍然是受保护的对象。此外,它也被认为是“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即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低山丘陵及河谷溪流边缘的灌木草丛之中,四五只结小群活动,鸣叫声噪杂而响亮。
2、分布
分布于东洋界印度东北部至中国东南部和泰国北部、、缅甸、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陕西等省以南、西藏、云南以东的华南大陆、包括海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区以及活动于山丘、山脚及田野灌丛和矮树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厦门。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等地的矮树灌丛和竹丛中,也栖息于林缘、溪谷、农田和村庄附近的灌丛、芦苇丛和稀树草地、甚至出现在城市公园和庭院,是中国南方常见的低山灌丛鸟类之一。
性活泼、频繁地在树枝或灌木丛间跳上跳下或飞进飞出,遇人等干扰,立刻下到树丛基部,躲躲闪闪和毫无声响地在低枝间穿梭或藏匿,待危险过去后,则又窜上枝头开始鸣叫。当敌害逼近等紧急情况时,也起飞逃走,但飞不多远又落下,一般不做远距离飞行,有时也通过在地上急速奔跑逃走。
3、生物学分类
Garrulax sannio comis Deignan 白颊噪鹛
目名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雀形目
科名Timaliinae
科中文名画鹛亚科
属名Garrulax Lesson,1831
属中文名噪鹛属
学名Garrulax sannio comis Deignan
中文名白颊噪鹛
英文名White—browed Laughing Thrush.
亚种信息全世界记录4亚种(Mayr & Paynter,1964;Howard & Moore,1980),中国分布3亚种(郑作新,l987、1994),云南记录3亚种。
亚种有细微差异。中国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的鸟(comis)脸色较白,华中的亚种(oblectans)比东南及海南岛的指名亚种多橄榄色。
4、特征
体型:
鉴定特征:中等体型,全长204~260mm。整体灰褐色,头顶栗红褐色;眼先、眉纹和颊部白色,皮黄白色的脸部图纹系眉纹及下颊纹由深色的眼后纹所隔开;虹膜-褐色;嘴-褐色;脚-灰褐。背面纯棕褐或橄榄褐色;腹部皮黄;肛羽和尾下覆羽铁锈黄色。两性相似。
叫声:
偏高的铃声般叫声和唧喳叫声,以及不连贯的咯咯笑声。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集群个体从10余只到20多只不等,有时也见与黑脸噪鹛混群,多在森林中下层和地上活动和觅食。善鸣叫,叫声响亮而急促,其声似'jeer-jeer’,'吉呀,吉呀’地反复鸣叫声,尤其是清晨、傍晚和天气晴朗时,鸣叫更为频繁,常常一只鸣叫,引起群中个体相互对鸣,经久不息,鸣声甚为嘈杂。
5、食性
杂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所吃昆虫主要有甲虫、象甲、金龟甲、金花虫、天牛、步行虫、锹形甲、瓢虫、蝽象、蝗虫、蠼螋、蚂蚱、毛虫、蛾类、蟋蟀、蚂蚁、鳞翅目幼虫等昆虫。此外也吃蜘蛛、蜈蚣、虾等无脊椎动物和石龙子。
剖检采自滇西地区的37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小甲虫和天牛幼虫残体(24次)、蝗虫(2次)、蜻蜓(1次)、蚂蚁(4次)、鳞翅类幼虫(4次)、蝽类(1次)、其他昆虫碎片(9次);植物种子(12次)、草莓果实(4次)、悬钩子种子(5次)、其他果实(7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食物总量的48%,植物性食物占52%。在亚洲东南部的繁殖期为2~8月。巢营于灌丛或树上,离地0.6~6m,巢呈相当结实的杯状。每窝产卵3~4枚。蛋壳呈淡蓝色或淡蓝绿色以至淡绿白色。卵的量度为26mm×19.4mm(Robson,2000)。栖息地海拔350~25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分布范围为印度东北部,缅甸东部和北部,中国华中、华南(包括海南岛)和西南部至印度支那北部。
白颊噪鹛舌呈长三角形。舌尖分又呈“V”字型,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道颈胸分段不明显.食管全长43.33毫米,食管与嗉囊分界不明显;腺胃上圆形乳突少而稀,肌胃发达。
肠几乎与体长相等,小肠较发达,雄鸟约长182.8毫米,占肠道总长88.8%;雌鸟约长196.38毫米,占肠道总长88.6%;具有左右侧盲肠,占肠道总长4.87%;直肠占肠道总长6.4%;肝分左右两叶;胰细长形,分两小叶。这些消化道特征说明白颊噪鹛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白颊噪鹛繁殖期3~7月。
6、繁殖
通常营巢于柏树、棕树、竹和荆棘等灌丛中,距地高1~6米。巢呈碗状,主要用枯草茎、草叶、竹叶、蕨叶、稻草、细藤、松枝、松叶、麦茎和棕丝等材料构成,内垫细草茎、草根、松叶、竹叶、棕丝等。巢的大小为外径11~15厘米×7.5~14厘米,平均13.7厘米×11.4厘米,内径6.5~9.5厘米×6~9厘米,平均8厘米×8厘米。巢高9.8 (8~12)厘米,深6 (4~9.2)厘米。
每窝通常产卵4枚,偶尔也有少至3枚的,每日或间隔1日产1枚卵。卵浅蓝色或白色,卵的大小据22枚卵的测量为26.2 (22.5~28.2)毫米×20.6 (19~21)毫米,重5.3 (4~6)克。产卵后期亲鸟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卵期15~17天,刚卵出的雏鸟全身赤裸无羽和未睁眼,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7、画眉和白颊噪鹛区别
画眉和白颊噪鹛作为两种不同的鸟类,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外观特征和声音上:
**外观区别**:
白颊噪鹛 Pterorhinus sannio
画眉Chinese Hwamei
- **脸部颜色**:最直观的区别在于脸部的颜色。画眉的脸颊区域是褐色的,并且眼后通常有显著的白色条纹,而白颊噪鹛的脸颊则是白色的,且眼后没有白色条纹。
- **白色眉纹**:虽然两者都有眉纹,但白颊噪鹛的白色眉纹可能更为显眼且线条较为粗犷,而画眉的眉纹形态可能有所不同。
- **整体羽色**:白颊噪鹛通体为深浅不同的棕褐色,背部深棕褐色或黑褐色,腹部颜色稍浅,整体色调偏土红色,缺乏光泽;画眉的羽色也有其独特之处,通常更加鲜亮且具有金属光泽。
2. **声音特点**:
- **鸣声**:画眉以其悠扬动听的歌声闻名,其鸣叫声复杂多变,非常悦耳;而白颊噪鹛的叫声则相对嘈杂,不如画眉的歌声那么悦耳。
3. **生态习性**:
- 白颊噪鹛常隐匿于次生灌丛、竹丛及林缘空地,喜欢在地面翻找食物,如昆虫和植物种子。它们是南方常见的低山灌丛鸟类,分布广泛。
- 画眉同样适应多种生活环境,但它们的活动范围和生态习性可能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它们的脸部色彩、听取鸣声,以及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可以较为容易地区分这两种鸟类。
喜欢自然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
也可以加群一起讨论
相关知识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哪些 二级保护鸟类鸟名汇总→买购网
公画眉鸟叫母声怎么办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匆匆的宠物吧】
每日一动物:灰身材薮鹛huī xiōng sǒu méi
成都全面禁售画眉八哥鹩哥3个月后:鸟市萧瑟
江川区画眉宠物店
原创 地球上10大最受欢迎的笼养鸟,八哥第六,画眉第四,百灵鸟榜首
宠物鸟的种类一览,哪一种是你的最爱?
地球上10大最适合家养的鸟类,黄鹂第九,画眉第四,八哥榜首
50元买只画眉鸟也犯法 保护野生动物意识要提高
网址: 同样是画眉,叫声怎么这么难听?白颊噪鹛(土画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395.html
上一篇: 天下宠物:图说学舌鸟的驯养 pd |
下一篇: 给我讲出十种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