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鸟类学常用术语

鸟类学常用术语

雏鸟nestling:孵出后至廓羽长成之前,通常不能飞翔 幼鸟juvenile (juv.):离巢后独立生活,稚羽刚换成正常体羽,但未达到性成熟的鸟 亚成鸟subadult (subad.):比幼鸟更趋向成熟的阶段,但未到性成熟,有的也作幼鸟的同义词 未成年鸟immature (imm.):指除成鸟羽色之外的所有色型,包括幼鸟和亚成鸟 成鸟adult (ad.):发育成熟能进行繁殖的鸟,羽色已能显示出种的特色和特征 繁殖羽breeding plumage:成鸟在繁殖季节的被羽,也叫夏羽,是在早春换羽而呈现的羽 非繁殖羽non-breeding plumage:繁殖期过后所换上的羽,亦称冬羽,旅鸟在迁徙过程中完成换羽 留鸟resident (R):在该地区整年出现且有繁殖记录的鸟种 候鸟migrant: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 冬候鸟winter resident (W):留在该地区度冬的鸟,通常秋天抵达,春天离开 夏候鸟summer resident (S):留在该地区繁殖的鸟,通常春天抵达,秋天离开 旅鸟traveler (T):仅在该地区作短暂停留的候鸟,通常在春天或秋天过境 迷鸟vagrant (V): 原不属于该地区的鸟种,但因气候不佳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而出现在该地区 基部basal:机点部位 鸣叫call:除鸣唱外鸟类发出的其它鸣声信号 滑翔gliding:两翼平伸或略呈后掠而无扑翼动作的平直飞行 黑化型melanism:近黑的色型 迁徙migratory:一般指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鸟类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定期、集群飞迁的习性 色型morph:一种特殊的、由遗传所决定的羽色类型 换羽moult:羽毛的定期更换 指名亚种nominate subspecies:最先发现或者最先命名的就是指名亚种或称模式亚种 古北界Palearctic ('Old Arctic'):欧亚大陆、格陵兰和北非 羽饰plume:一种特形延长的羽毛,常用于炫耀表演 鸣唱song:一般指在繁殖期由雄鸟发出的长且复杂的鸣声 种species (sp.):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指一群生活在一定的地理分布区,且外表相同的生物,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交配繁殖,且后代仍有繁殖能力者 亚种subspecies (ssp.):一物种中的一个在形态上有别于其他类群的类群 次端(subterminal):于近端处 泰加林taiga: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森林植被类型 端部(terminal):端点部位 沾染washed:某种特殊色彩的着染

鸟类各部形态描述术语

1、头部 额(forehead):与上喙基部相接连的头的最前部 头顶(crown):额后的头顶正中部 枕部(occiput):为头的最后部,或称为称后头(hindhead) 冠纹(coronary stripe):头顶中央的纵纹 冠羽(crest):头顶上伸出的长羽,常成簇后伸 枕冠(occipital crest):枕部伸出的成簇长羽 顶部(cap):常用来指额、头顶、后头前部直到眉纹以上的一大块区域 围眼部(circum- orbital region):眼周围区域,有时为裸皮 颊(cheek):为一使用不太规则的术语,指眼下的颧部区后方;或指耳覆羽,或指此二区的联合 耳羽(auriculars):眼后、耳孔上方区域的羽毛 眉纹(supercilium或superciliary stripe):位于眼上方的类似“眉毛”的斑纹 贯眼纹(或称过眼纹,transocular stripe):自眼先穿过眼(及眼周)延伸至眼后的纵纹 眼先lore:嘴角之后,眼之前 眼圈orbital ring:眼的周缘,形成圈状 颊纹(cheek stripe,或称颧纹malar stripe):自喙基侧方贯穿颊部的纵纹 髭纹moustachial stripe:位于下嘴基、介于颊与喉之间的纵纹,亦称颚纹maxillary stripe 颏(chin):喙基部腹面所接续的一小块羽区 颏纹(mental stripe):纵贯于颏部中央的纵纹

2、颈部 后颈(或称项,nape):与头的枕部相接近的颈后部 颈冠(或称项冠,nuchal crest):着生于后项部的长羽 翎领(ruff):着生于颈部四周的长羽,形成领状 披肩(cape):着生于后颈的披肩状长羽 喉(throat):紧接颏部的羽区 喉囊(gular pouch):喉部可伸缩的皮囊,食鱼鸟类常具。 颈圈collar:环前颈或后颈而过的具色彩反差的条带或横斑

3、躯干部 背(back):自颈后至腰前的背方羽区 肩(scapulars):背的两侧、翅基部的长羽区域 翕(mantle):上背部、肩部及翅的内侧覆羽所合成的一块羽区 腰(rump):下背部之后、尾上覆羽前的羽区 胸(breast):龙骨突起所在区域 胁(flanks):体侧相当于肋骨所在区域 腹(abdomen):胸部以后至尾下覆羽前的羽区,可以泄殖腔孔为后界 肛周(crissum):围绕泄殖腔四周的一圈短羽

4、喙 会合线(commissure line):自嘴角至喙尖的咬合线,其边缘称啮缘(tomia) 嘴角gonys angle:上下嘴基部相接之处 隆端(dertrum):喙端的隆起部 鼻孔(nostril):喙基的成对开孔 鼻沟(nasal fossa):上喙侧部的一对深沟,鼻孔位于沟内,见于某些海鸟 嘴须(rictal bristles):嘴角上方的成排长须,在某些飞捕昆虫的鸟类比较发达 副须(supplementary bristles):头部除嘴须以外的成排小须,依着生部位可分别称为鼻须(nasal bristles)、颏须(chin bristles) 蜡膜cere:上嘴基部的膜状覆盖构造 嘴裂gape:嘴的肉质内衬

5、翼 飞羽(remiges):为翅的一列大型羽毛,依着生部位可分为:着生于掌指骨(手部)的初级飞羽(primaries);着生于尺骨(前臂)上的次级飞羽(secondaries);着生于肱骨上的三级飞羽(tertiaries) 覆羽(wing coverts):为覆盖在飞羽基部的小型羽毛。其中覆于初级飞羽基部的称初级覆羽(primary coverts),覆于次级飞羽基部的称次级覆羽(secondary coverts)。次级覆羽可明显地分为三层,即大覆羽(greater coverts)、中覆羽(medium coverts)和小覆羽(lesser coverts) 翼角(bend of wing):翼的腕关节弯折处 翼镜(亦称翅斑,speculum):翼上特别明显的色斑,通常为初级飞羽或次级飞羽的不同羽色区段所构成 小翼羽alula:着生于第二指骨上的羽毛 腋羽(axillaries):翼基下方(“腋下”)的覆羽 肩羽(scapulars):位于翼背方最内侧的覆盖三级飞羽的多层羽毛,当翅合拢时恰好位于肩部 缺刻(emargination):初级飞羽羽片的外翈先端突然变窄,致使这一段的外翈几乎贴紧羽干,形成“缺刻”,是许多鸟类的种问分类依据(例如柳莺) 前翼缘leading edge:翼的前缘

6、尾羽 尾上覆羽(upper tail coverts):上体腰部之后、覆盖尾羽羽根的羽毛 尾下覆羽(under tail coverts):下体泄殖腔开口之后、覆盖尾羽羽根的羽毛 中央尾羽(central rectrices):居于中央的一对尾羽。其外侧者统称外侧尾羽(latral rectrices)

7、脚 脚foot:股(thigh)、胫(shank)、跗跖(tarso-metatarsus)和趾(toe)的总称 跗蹠tarsus:在胫之下,为一般鸟脚显著部分,除少数鸟类被羽外,其它附生各种鳞片,其中后缘常具有两个整片纵鳞,前缘鳞多变 鳞片 主要在跗蹠部,包括大型横列的盾鳞(seutellated)、小型多角型的网鳞(reticulated)和连成整片的靴鳞(booted) 距(spur):自附距部后缘伸出的角质刺突,其内常有骨质突

8、羽饰斑纹 通常用于分类学上的羽饰斑纹有:点斑(spot),鳞斑(squamate),横斑(bar),蠢状斑(亦称不规则鳞状斑,vermiculation),条纹(stripe),块斑(patch)及羽干纹(shaft streak)。后者为羽干颜色不同于羽片而形成的条纹或沿羽干区分布的较窄的条纹。

相关知识

鸟类学常用术语
鸟类学分会
我国鸟类学文献分析
解释宠物狗美容的五大术语
食品标签基本术语解释
犬展常用术语及英文缩写对照
“第十七届中国鸟类学大会”第二轮会议通知
第十五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在东北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临床医学术语征集活动开始啦!
国内哪个大学有鸟类学

网址: 鸟类学常用术语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399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中国新闻网】性选择如何影响鸟类
下一篇: 毛球修剪器怎么用 毛球修剪器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