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研发出一项新技术,能够对老鼠和果蝇的视神经网络进行测绘。这项突破标志着科学家在揭开人类大脑谜团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重要一步。人类大脑含有大约800万个神经元细胞,利用现有技术绘制完整图像估计需要5.7亿年。科学家希望对此项研究中使用的新技术进行改进,同时借助更为强大的电脑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借助于这项新的成像技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以及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教授与学生们的协助下绘制了老鼠与果蝇视网膜微小片段的3D图像。这项技术有望让科学家绘制详细的更为复杂的人类大脑图像。 《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称,在进行老鼠研究时,大脑组织被切成薄片,而后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扫描。随后,科学家使用电脑绘制一个基本模型,为不同的结构分配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个体之间的交汇点突触。不过,电脑无法完成将彩色片段组合到一起,形成完成个体神经通道图像。 为了完成这项复杂任务,300名学生用了近3......阅读全文
tunel染色所有的神经细胞都着色了怎么区分神经元(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当给C处一个适宜刺激,神经递质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神经末梢释放的特异性受体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导致A处的神经元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
新华网华盛顿1月27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27日宣布,他们在实验中绕过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一步骤,首次直接将实验鼠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这项成果对理解细胞分化及再生医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首先选择了19个与细胞重组或神经发展有关的基因,然后利用慢病毒
华盛顿1月27日电(记者任海军)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27日宣布,他们在实验中绕过诱导多功能这一步骤,首次直接将实验鼠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这项成果对理解细胞分化及再生医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首先选择了19个与细胞重组或神经发展有关的,然后利用慢将这些基因植入来自实验鼠胚胎的
了解疾病的进展机制是找到治疗方法来阻止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脑退化性疾病就是这种情况。经过几年渐进性的研究,现在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重要的步骤拼凑到了一起,揭示了帕金森氏病(PD)在细胞之间传播并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的机制。他们的研究还揭示了
德国慕尼黑大学、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18日宣布在脑细胞再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使用特殊的转录因子可使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神经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老年痴呆症或中风等疾病的新疗法研究。 由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干细胞研究所所长玛格达莱娜·格茨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在一期
匈牙利实验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2019年12月在《科学》发表文章,揭示了神经细胞与大脑免疫细胞之间的新联系。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在脑稳态和神经系统疾病中起作用。当大脑的某个区域受伤时,例如头部受到严重打击或中风缺氧时许多神经元就会受损,有些会立即死亡,有些会缓慢死
单细胞测序技术填补了生命科学领域的许多空白,依靠这项技术,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和杰克逊实验室(JAX)的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了40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亚型,以及用于区分它们的遗传标记和转录因子。 得益于液滴单细胞RNA测序技术(drople
单细胞测序技术填补了生命科学领域的许多空白,依靠这项技术,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和杰克逊实验室(JAX)的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了40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亚型,以及用于区分它们的遗传标记和转录因子。 得益于液滴单细胞RNA测序技术(drople
无论是人类、鱼类还是任何其他类型的脊椎动物,在其一生当中,细胞都会死亡,从而为新细胞腾出空间来进行重要的过程。但是死细胞必须被清除,在胚胎阶段之后,细胞碎片是通过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清除的。 然而,处于胚胎阶段的有机体还没有发育出巨噬细胞和免疫系统。它们是随后在有机体的进一步发育过程中产生的
2023年4月6日,《Journal of Cell Biology》期刊以长文在线发表了题为《Homophilic interaction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 3 coordinates neuro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研究
McAfee(1971)首先证明cAMP参与神经节突触传递。目前认为:当某些神经细胞兴奋时,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并激活AC,在突触后膜合成cAMP,进而激活PKA,通过膜蛋白的磷酸化改变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神经组织内含有高水平的cAMP及其代谢调节
通过体外培养单个分离的鸡视网膜细胞发现:NCAM可以诱导细胞聚合,而细胞的聚合能够被NCAM的抗体的Fab片段所抑制,重新加入纯化的NCAM后,抑制作用又被中和。
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干细胞生物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Biology),日本福井大学(Fukui University)医学院,美国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了HIV入侵宿主细胞的新途径。HIV首先被卷入细胞膜,形成小囊,然后向细胞质释放内容物。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1日出版的《细胞》(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有可能提供其它标靶HIV的方法。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猜测,HIV入侵时直接融合细胞膜。但美国马里兰大
1996年,K.Christopher Garcia教授与他的同事首次解析出了T细胞受体结合靶点时的三维结构。自那时起,分子生物学家就对这些受体痴迷不已。他们想要知道,这些受体如何指引T细胞对那些最为恶劣的健康隐患发起攻击。这些隐患之中,就有癌细胞的名字。该研究的示意图(图片来源:《细胞》)
大多数动物中,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时期产生并组装成神经环路。在胚胎发育后期,对有丝分裂后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Temporal transitions in the post-mitotic nervous system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空间感知研究组通过结合决策信号的测量与微电流刺激的干扰两种方法,解析了大脑神经元信息的读码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神经元》。 大脑对空间的感知包括编码和解码或读码两个重要阶段。大脑神经元的编码机制已有广泛研究,但关于解码的研究工作还相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最近成功将取自成年动物脂肪组织的干细胞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并计划利用这一技术研制人造神经,用于修复受损肢体和器官。 曼彻斯特大学10月18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这一研究由该大学“英国生物组织再生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完成。 研究人员下一步计划从成年志愿者的脂肪组织中提取干细胞,对人体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通过使用遗传工程技术,鉴别出了一系列可以“告知”大脑关闭个体食欲的神经元。 为了在大脑中鉴别出这些行使处理过程以及传递信息的神经元,研究者首先考虑到是什么让动物失去了食欲,这些因素包括感染、恶心、疼痛或者是否吃的太多
大多数动物中,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时期产生并组装成神经环路。在胚胎发育后期,对有丝分裂后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Temporal transitions in the post-mitotic nervous system
躯体感受系统中的多模态感知可帮助人们获得更全面的物体属性,并对物体的状态做出准确判断。尤其是不同受体的感觉信号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被神经元整合并发送到大脑皮层作进一步处理(图1a)。与单模态感知相比,多模态融合感知在评估物体属性和提高物体识别精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传统的人工感知系统中,多
为什么小孩子总是不好好专注吃饭,而是边吃边玩?这种行为特征是否受到大脑的精准调控?一些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复杂的神经调控机制,深刻理解不同行为背后的神经学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大脑的生物学基础。北京时间3月15日晚11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王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56.shtm意识是人类大脑最重要而又非常神奇的功能。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意识是如何消失的?意识消失后又是如何恢复的?3月27日,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宋学军团队在《自然—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阐明了
南南十四五岁,是小区里的“名人”,不论春夏秋冬,他兀自绕最大半径“巡视”。 手掌大的三线品牌平板电脑中,反复放着一部警察题材的电视剧,台词倒背如流,语气惟妙惟肖。 但与老的、少的邻居聊两句时,眼神僵直、笑容僵硬、答案僵化,分手时,瞬间回到电视剧情境中。 有人说,南南(化名)可能有点智障,实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疾病负担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然而从儿童青少年到整个成年时期,抑郁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为疾病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基于抑郁症磁共振脑影像大数据和脑功能连接组学规范化模型,识别了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亚型。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
阿尔兹海默氏症和亨廷顿氏症等疾病经常和老化相关,但是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却一直并不清楚,近日,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常见果蝇的小RNA分子进行研究来揭示疾病发生和老化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Genes & Development上。 Ammar Naqvi教授
科学家早已知道,许多动物是用不为人所见的气味彼此进行交流。美国科学家近日应用红外技术,成功地看见了这一“气味”。利用这一成果,他们发现,果蝇用两个嗅觉器官比用一个能更精确地探测到气味目标。相关论文12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 领导此次研
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与合作者合作,制备了基于二氧化钒相变薄膜的类脑神经元器件,并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探测了神经元突触在外部刺激下的动态连接,展示了类脑神经系统中多通道信号传递和处理过程。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17.shtm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与合作者合作,制备了基于二氧化钒相变薄膜的类脑神经元器件,并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探
糖真的是甜蜜的“毒药”。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7日报道,德国柏林夏里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发现:糖吃太多会损伤大脑功能。研究者发现,吃糖不仅会损伤大脑的物理结构,也会损伤它的功能。高血糖水平与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记忆力较差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它会导致更多的人患上认知障碍症。这是因为高血糖的人,大
相关知识
科学家描绘老鼠果蝇视神经有助揭开大脑谜团
狗狗真有那么爱我们吗?科学家扫描大脑揭开狗狗对人类的真正看法
看到老鼠就被恐惧支配?科学家则通过AI识别出了它的情绪
大脑也能双拼?不同老鼠大脑被融在一起,创造出了“科学怪鼠”!
揭示大脑高强度活动时如何获得能量
最新研究:养宠物有助老年人大脑健康
养宠物有助老年人大脑健康
研究显示养宠物有助老年人大脑健康
在科学史上,都有哪些有名的科学家和他的动物
过敏现象谜团揭开!科学原理揭秘让你大开眼界!
网址: 科学家描绘老鼠果蝇视神经有助揭开大脑谜团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6731.html
上一篇: 哺乳动物大脑神经元也能做深度学习 |
下一篇: 成为一只螃蟹是什么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