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际组织大力推进教育神经科学的转化与应用

国际组织大力推进教育神经科学的转化与应用

教育神经科学是将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整合起来,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横跨文理的新兴交叉学科。教育神经科学不同于神经科学领域以及教育学门类下面其他学科的研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专业,其发展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国际组织为何大力推动教育神经科学?

(一)教育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投入下,脑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实施,为教育积累了海量的实证研究证据。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随着教育神经科学的诞生,脑科学与教育的联结成为国际教育的前沿研究领域。教育神经科学采用循证教育的决策与实践策略,注重教与学的神经生理机制,强调教育的实证研究范式,明确指向教育决策与实践的科学化与有效性,近年来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基础,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都为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与转化应用投入巨额资金,提供支持和创新解决方案,这一新兴的学科因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2003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设立学习科学中心计划,1999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启动“学习科学与脑科学研究”项目,国际脑研究组织 -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教育局(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IBE-UNESCO)启动“学习科学”项目等。这些项目都是为了促进教育和学习系统的公平性和高质量。

目前,全球已有 100 多个有关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机构与组织,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都已经建立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机构或者转化应用机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型学校)。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神经科学的转化研究与应用实践正如火如国际组织大力推进教育神经科学的转化与应用荼地展开。

在我国,华东师范大学于 2010 年率先建立了第一个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机构,培养教育神经科学的专业人才,同时开展了转化应用研究。目前,我们的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型学校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如上海、沈阳、潍坊、淄博、泰安、哈尔滨、昆明、贵阳等地都已经设立了不同特色的教育神经科学实验学校。这些实验学校采用循证的教育教学策略,根据教育神经科学提供的金标准,设计了大量的课例与教学方案,其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精准地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例如,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以及所有学科、所有学段的有效教学,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的语言、数学、外语、音乐、体育、美术、舞蹈、道德、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劳动教育等学科(学习领域)的教育教学。

世界著名期刊《神经元》(Neuron)在 2010 年的“特邀综述”中,将华东师范大学列为国际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重镇。最近这几年来,除了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香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建立了教育神经科学相关的研究机构,培养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

(二)教师教育改革的紧迫需要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活动中传播的知识已经过时,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019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社出版了《数字时代的心智开发:面向 21 世纪教育的学习科学》(Developing minds in the digital age: Towards ascience of learning for 21st century education)一书。在该书的前言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说:“许多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并在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活动中传播的知识已经过时,有时与最近的研究成果相矛盾。推动教育发展最迫切、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不断更新教育系统的知识库。许多国家都缺少将科学证据转化为教育政策和实践的机制和措施。”

实际上,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国际教育的顶尖组织在最近的 20 多年时间里,积极推动教育神经科学的知识进入职前与职后的教师教育中。

国际组织的重点举措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立教育神经科学学科,推进全球教师教育改革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的“学习科学与脑科学研究”项目可被视为一门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199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Center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CERl)启动了由 26 个发达国家的教育部长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共同参与的大型研究项目“学习科学与脑科学研究”(Learning Sciences & Brain Research),共同架设脑科学与教育的桥梁。该项目共分为两个阶段:在研究的第一阶段,从 1999 年到 2002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集了欧洲、美洲、亚洲的著名研究者与教育决策者,在美国、西班牙、日本分别举行了三次高峰论坛,从跨学科的角度讨论了与“早期学习”“青少年学习”和“成年人终身学习”有关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并确定了与教育相关的脑科学研究路线:阅读能力 -计算能力 - 终身学习与情绪发展。

研究的第二个阶段从 2002 年开始到 2005 年,这个阶段,主要形成了三个世界性的研究网络。2002 年5 月,OECD 年会论坛“脑与学习:21 世纪的教育革命”(Brain and Learning:A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for 21st Century)在巴黎举行,30 多个国家参会。会上,确立了美国、欧洲、日本的三个研究网络:(1)美国重点研究脑与读写能力的关系;(2)欧洲重点研究脑与计算能力的关系;(3)亚洲的“脑与终身学习的研究”,侧重终身学习与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意念等方面的神经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这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中小学、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最值得一提的是,“学习科学与脑科学研究”项目采用的是“哥伦布法”,即向西起航寻找“香料”,但是并没有预设目标,其目的是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与教育相关的认知神经科学知识。该项目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理解人脑的运行规律有助于设计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这些实证科学知识是教育者在做出教育决策时应该了解的,但是正如哥伦布当年在起航时并不知道航程的终点 , 该项目在 1999 年启动时 , 也无法预测脑科学的研究对教育的启示作用。“哥伦布法”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学习科学与脑科学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该项目的目标是促进一门具有超学科特征的新的学习科学——教育神经科学的诞生与发展。由于在项目启动之初,研究者们并不清楚这一门学科的内容与特征,因此,在 1999 年到 2006 年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实践者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合作的平台,以促进不同的研究者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各自领域的问题,了解其他领域的问题,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促进各自学科的发展。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是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主编出版了两本书:《理解脑:走向新的学习科学》(Understanding the Brain: Towards a New Learning Science)、《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Understanding the Brain: The Birth of a Learning Science)。

在超学科的讨论中,该项目所遇到的挑战对于教育神经科学的未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复杂的学科、政治、文化、历史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给教育神经科学的超学科建设以及转化应用带来了许多阻碍。克服这种阻碍需要国际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这些年来,研究者与决策们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推进策略,如建立教育神经科学的专业共同体,设立教育神经科学的专业研究机构,开设教育神经科学专业课程,形成一支教育神经科学的“超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等。

(二)国际脑研究组织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强联手,推进教育神经科学的知识进课堂

1. 国际脑科学研究组织:推进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科学项目

国际脑科学研究组织成立于 1961 年,但是其缘起可以追溯到 1947 年在伦敦召开的一次临床神经生理学会议。那次会议由脑电学会(EEG)主持,该会议促成了1947 年在伦敦成立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学联合会(IFEEG)。1958 年,在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学联合会及其他团体在莫斯科召开的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成立一个代表全球脑研究的国际组织。于是,在 1961 年,国际脑研究组织成立,以回应世界各地神经科学研究者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即建立一个跨国的中央组织,以促进脑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国际脑研究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神经科学学会,旨在通过培训、教育、研究、外联、举办活动,以及出版《神经科学》和《国际脑研究组织神经科学报告》两份期刊,在全世界促进和支持神经科学的发展。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课程设置及相关问题的全球示范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最初于 1925 年由瑞士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创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担任国际教育局的局长长达 40 年之久。201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六届会议宣布国际教育局为课程设置及相关事项的全球示范中心。现在,国际教育局的任务是加强会员国在设计、开发和实施课程方面的能力,确保教育和学习系统的公平、质量、发展相关的工作与资源利用的效率。这项任务使其能够支持会员国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SDG4):确保有质量的全纳教育和公平教育,增加全民终身学习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作为全球课程设置及相关问题的示范中心,为会员国带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高度的重视,并促进了全球教育部门对课程设置问题的共同理解。

3. 国际脑研究组织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学习科学项目

从科学的角度来探索人脑的学习方式以及这些学习方式对人类的学习和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随着各种类型的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这些海量的研究成果已经可以为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供可靠的证据,这些研究结论与证据对于建立有效的、有影响力的教学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这种认识,自 2015 年开始,教育领域的顶尖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与神经科学领域的顶尖组织国际脑科学研究组织强强联手,建立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启动了“学习科学项目”。该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教科文组织会员国、世界一流的学术和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基金会、企业家和民间学会等,均为对探索和进一步发展神经科学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有着浓厚兴趣的利益攸关方。他们的需求推动了国际教育局学习科学门户网站的建设,也推动了国际教育局其他学习科学项目和活动的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有关教育问题的战略和参与全球政策与决策的知名度、参与机会和洞察力。该项目主张,神经科学的研究增进了我们对人脑学习方式的了解,因此,需要向教育实践者、政策制定者与政府部门宣传有关人脑如何学习的知识,以促进教育界将有关人脑如何学习的研究成果转化运用到目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问题,如课程开发、教育公平等国际紧迫问题的解决上,目的是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三)其他国际组织推进教育神经科学的措施

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多边国际组织。2012 年,联合国学术影响力、联合国教学委员会等组织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了“模糊学科界限:国际教育的发展”大会。此次会议邀请了美国、加拿大、中国的三位教育神经科学家来研讨教育神经科学的转化与应用问题。笔者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报告,会后参加了《模糊学科界限会议国际宣言》(2012)的撰写。该宣言号召全世界的大学要在职前、职后的教师教育中开设“教育神经科学”课程。会后,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发布了《模糊学科界限国际会议宣言》。事实上,在这个国际组织的宣言发布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北京师范大学(2008)和华东师范大学(2010 年开始至今)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了“教育神经科学”课程。2017 年,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了“教育神经科学”的教材编写重点项目,由笔者担任主编。

世界银行也高度重视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2006年,世界银行出版社出版的《贫困生的有效学习: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Efficient Learning for the Poor:Insights from the Frontier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一书,从贫困对学生的生理与认知机制的影响出发,探讨了贫困生的有效学习策略,以及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如何在教育公平政策中运用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

此外,2022 年,笔者还受邀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圣雄甘地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组织撰写的《国际科学与循证教育评估》一书,该书由 45 个国家的 30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在全球推进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该书主张用教育神经科学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依据来制定国际教育政策,引领教育实践,全面走向循证教育决策与实践。

我们的贡献

(一)深入研究联合国教育政策,创建国际教育政策与教育神经科学的联结

由于比较教育的研究背景,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国际教育政策的研究,发表了系列性的教育政策研究论文。在联合国教育政策研究方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以及在联合国多个国际组织工作和参加不同项目的研究经历,从教育神经科学的视角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

在文化适宜性教育政策方面,阐述了东西方文化分别对人脑的社会认知加工、社会情绪加工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因此,教育改革要取得成效,既要考虑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又要重视新型文化的塑造。

在学会关心政策方面,探讨了关怀伦理的神经机制以及教育对策。人的生物倾向赋予人类亲缘关怀、族群内关怀的机制,但是这种亲缘关怀和族群内关怀的生物倾向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与国际交往中是缺失的,是教育促进人类形成了共同的伦理关怀,去关爱素不相识的弱势群体。

在教育公平政策方面,从表观遗传学、神经科学等综合视角分析了贫困学生的脑与认知加工特征,探讨了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提出科学的教育阻断策略和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需要重视表观遗传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

(二)主持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学会的第一场有关教育神经科学学科建制的大讨论

2009 年 5 月 28~30 日,笔者作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访问学者,赴美国费城参加第二届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学会年度会议。由于在哈佛大学所做的研究以及长期以来深耕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经历,笔者被选为此次大会的分会场主席,首次在国际心智、脑与教育学会年度会议上组织教育神经科学学科建构的讨论,主题是“不同文化,不同学科,共同的目标:教育神经科学的领域建构”(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ent disciplines, one goal: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此后,大量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机构迅速在世界各地创建起来。我回国后也被引进到华东师范大学任职,主办我国首届教育神经科学国际研讨会,邀请国际著名交叉学科的研究者来上海交流。此后,我们在中小学、幼儿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将研究与实践转化结合起来,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

(本文刊载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3年9月10日出版,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周加仙)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认知神经科学:美陆军高度关注的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的交叉学科领域
行为神经科学:9 个重要见解和应用
从实战视角看神经科学的商业应用
行为神经科学,研究大脑的行为神经科学:探索心灵的奥秘
行为神经科学
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与转化生物医学团队
【理论前沿】神经科学的特殊教育回应
动物的代谢与能量转化调节.pptx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游戏化学习研究综述
行为神经科学专业介绍及行为神经科学相关课程辅导

网址: 国际组织大力推进教育神经科学的转化与应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676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大脑与行为(从神经科学视角解读行
下一篇: 聚焦人类与脑血管疾病抗争的科学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