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社恐≠内向,国家药监局“社恐新药”已落地中国临床试验

社恐≠内向,国家药监局“社恐新药”已落地中国临床试验

这是现实生活中“社恐”的你吗

渴望社交又拒绝:

在微博、抖音、B 站等社交媒体平台,诸如“社恐太难了”“社恐人群的噩梦”等话题讨论,动辄热度过亿。还有调查显示,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社恐”这一符号,在被广泛的传播、诠释和使用的同时,已然成为一个网络热词。作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简称,它最初来源于一种疾病名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也被称为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焦虑症,其特征是在一个或多个社会情境中有大量的恐惧,在日常生活的至少某些部分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和能力受损。可能包含一定的身体症状通常包括脸红、出汗过多、 颤抖、心悸和恶心,口吃和语速快可能同时存在,严重时可以构成惊恐发作。

在医学上,日常生活中的害羞和社交恐惧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但一定时间后会逐渐消失;而后者则是需要治疗的病症。和害羞不同,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难堪和出丑的极其强烈的或令人身心疲惫的恐惧感。

研究表明社交恐惧症是遗传性的遗传过程中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两种参与人体情绪控制的神经传输介质工作不正常。

患者由于恐惧而真正地陷入病态。他们因为浑身发抖、出汗和心跳加速而无法参加求职面试、约会甚至在公共场合就餐。

不过,广义上的社交恐惧症确实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了,有些人的“社恐”达不到精神疾病的程度,但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这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减少社交活动频率等方式保持正常生活。

2022年1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公布,一款适应症为成人社交焦虑障碍的1类新药临床试验被许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的官网截图)

据了解,该药剂以微克剂量鼻内给药,通过激活鼻腔化学感应神经元,触发大脑中抑制恐惧和焦虑的神经回路,不需要全身性吸收和分布就可以快速起效,安全性良好,在治疗产后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术前焦虑、惊恐障碍和其他与焦虑相关的疾病方面也具有潜力。

目前,社恐的治疗方法包括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心理治疗已有专业的疗法,如CBT(认知行为疗法),学习解决认知、情绪和行为相关问题,提高和改善个体功能水平,以及如何将消极的固化想法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取代;又如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的暴露疗法,将“社恐”者暴露在虚拟现实中,进而有步骤地训练,逐渐过度并适应真实社交环境。

药物治疗方面,则通常使用某些获得监管批准的抗抑郁药进行长期治疗,但这些药物起效缓慢(数周)且治疗效果有限。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拥有适当而舒适的社交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值得被尊重,选择一种舒服的方式活着,也没什么问题。

当我们找到更好的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时,世界也会向我们展示更美好的一面。

- END -

声明: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所发内容仅供科普宣传,目的在于分享信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社恐≠内向,国家药监局“社恐新药”已落地中国临床试验
猫咪很社恐怎么办?
担心社恐狗狗交不到朋友,铲屎官就带它参加了社恐聚会,可结果...
你家猫咪是社恐or社牛?i /e猫咪性格鉴定
一只狗出现这些行为,其实是“社恐”在发作
养狗久了才发现,社恐狗与社牛狗,区别竟然这么大!
听说你社恐?巧了,狗也是
本以为养狗能解决社恐,没想到狗比人还社恐...
本以为养狗能解决社恐,没想到狗比人还社恐……
猫咪社交密码:揭秘“社恐”与“社牛”心理奥秘

网址: 社恐≠内向,国家药监局“社恐新药”已落地中国临床试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765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治疗社交恐惧症最有效的方法
下一篇: 社交恐惧症的十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