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屎官养猫的时候,猫咪皮肤病是一件令人最头疼的事情!难治愈,容易复发,及易传染,猫咪很难受,铲屎官很心疼,给大家写了一篇常见皮肤病,这6大皮肤病,一定得注意起来!新手养猫建议收藏,关注,后续会持续分享猫咪护理的健康知识!
1、耳螨
发病部位:内耳道、外耳道
常见症状:外耳道有棕褐色分泌物,还伴随着臭味,猫咪会经常抓耳、摇头、流眼泪。
发病原因:
1.猫咪居住的环境没有及时清理和消毒,疥螨和痒螨有了生长的机会,从而感染猫咪。
2.猫咪的耳朵内污垢长期未清理,导致耳螨在猫咪耳朵中滋生。
3.猫咪与患耳螨的猫咪近距离接触,导致猫咪被感染。
瘙痒程度:★★★★★
应对措施:(轻度耳螨)使用耳道清洗液+滴耳液
(严重耳螨)使用耳道清洗液+滴耳液+口服药
并给猫咪戴上头套,以免挠伤耳朵
预防:定期驱虫、定期给猫咪清洁耳道
2、脂溢性皮炎
发病部位:头部、腿部、尾巴
常见症状:毛发上附着大量黄色油脂,皮肤表面有大量油性分泌物,并伴随着异味。
发病原因:
1.根本原因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过多,造成皮肤油腻,经过皮肤上的微生物代谢之后产生刺激性物质,引起皮炎。
2.饮食因素,饮食单一造成的维生素B缺乏或者长期吃过于油腻的猫粮。
3.猫咪内分泌失调。
4.猫咪胆小,焦虑导致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失常。
5.继发于外伤、体外寄生虫病以及猫癣。
瘙痒程度:★★
处理:使用清洁喷雾+药浴+口服药
预防:身体保持清爽干净、补充营养、维生素
3、湿疹
发病部位:大腿内侧、腹部
常见症状:皮肤上出现血疹、红斑、糜烂、水泡等现象,还可能会伴随着瘙痒、发热、疼痛等症状。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外界的各种刺激导致此病,如机械刺激、昆虫叮咬、皮肤不洁、圈舍潮湿、闷热、汗液浸渍,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持续摩擦,长时间的热晒,涂擦刺激剂,化学药品使用不当均可引起猫咪湿疹的发生。
瘙痒程度:★★★
处理:使用清洁喷剂+药浴+软膏
并给猫咪戴上头套,以免猫咪舔咬患病的地方
预防: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定期给猫咪洗澡
4、猫藓
发病部位:头部、四肢、全身
常见症状:典型为被毛脱落(呈椭圆形、圆形),皮肤有明显界限,还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皮肤损伤。
发病原因:
1.自身的免疫力比较差。
2.长期生活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感染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皮肤病。
瘙痒程度:★★★
处理:(患处少)使用喷剂+软膏
(患处多)使用喷剂+软膏+药浴+口服药
并且给猫咪戴头套,以免抓挠造成继发感染
预防:补充维生素b,提高免疫力、注意卫生;
PS:猫癣是具有传染性的,可以由猫咪传染给人;
5、体外寄生虫
发病部位:背部
常见症状:皮肤上出现结痂、瘙痒、红疹,严重的话还可能引起红斑、掉毛、脂溢性皮炎、皮肤溃烂等皮肤病。
发病原因:
1.经常外出的猫咪:在外出玩耍时,经过外界草地、灌木丛等草木茂盛的地方被寄生虫附着。
2.铲屎官从外面带回来的寄生虫,一些抵抗力较弱的猫咪可能会被感染。
瘙痒程度:★★★★★
处理:体外驱虫药+软膏
若比较严重,建议尽快就医
预防: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
6、毛囊炎(黑下巴)
发病部位:下巴、尾巴
常见症状:猫咪的尾巴和下巴部位的皮肤变黑、红、肿,毛发稀少,根部还有很多小黑点;多见为下巴上。
发病原因:
1.随着身体发育,猫咪会分泌激素,如果分泌过多,内分泌出现失衡,容易有黑下巴。
2.使用塑料餐具,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猫咪有黑下巴。
3.猫粮不适,吃的猫粮过于油腻了,猫咪长期食用就很容易黑下巴。
4.猫咪吃完饭后,下巴沾到食物残渣,没有及时清洁,接触细菌就能轻易诱发黑下巴。
5.猫咪出现心理压力,造成内分泌失调,就会有黑下巴的产生。
6.猫咪自身体质差,加上家里卫生条件不好,接触到细菌或者病毒也会引发黑下巴。
7.猫咪饮水的器具水平放置,猫咪喝水时经常下巴沾到水,长期如此,容易产生黑下巴;
瘙痒程度:★
处理:喷剂+软膏、凡士林+软膏
严重的话需要先剃掉患病处的毛发
预防:合适的猫粮:挑选油脂含量在13%~16%左右的猫粮;给猫咪使用不锈钢或陶瓷材质的猫碗、保证养猫环境干净整洁、保证猫咪的干净清洁、保证猫咪每天的运动量,保证健康的身体;
#猫癣#
如果大家对养猫还有哪里有疑惑,或者有想咨询的知识,尽管留言,有问必答!
创作不易,坚持原创!如果大家觉得博主写的不错,点个赞,点个收藏,加分享呀!关注我!!!后续会持续更新猫咪健康护理知识!下一期:猫咪泌尿系统疾病预警分析!
相关知识
猫咪常见的5种皮肤病该怎么处理?
狗狗常见6大皮肤问题。狗狗皮肤病,养狗经验分享,新手养狗
犬猫常见6大皮肤病一篇搞定✔️铲屎官不用慌
猫咪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
6种猫咪常见皮肤病|预防&处理方法「光想宠物」
猫咪常见皮肤病
别慌!6种猫咪常见皮肤病,宠医教你处理
猫咪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
6种猫咪春季常见皮肤病!预防+治疗!
原创 猫咪常见的6种“皮肤病”,教你如何预防和处理
网址: 猫咪常见6大皮肤病判断+处理,千万要注意来!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1580.html
上一篇: 原创 猫 |
下一篇: 猫藓不用怕!家长只需做好三点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