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为什么非要两个人一起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猫头鹰日志(MalltoWin Log)
为什么七夕非要两个人一起过?我选择一个人过。如果说10年前的情人节自己过还被视为“单身狗”,如今“单身不必就是单身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因为这就是生活方式。
2018-08-17
1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农历七月初七
28岁的小新毕业后独自来到了这个城市,独在异乡为异客已经有6年多了。独自在外奋斗的她,住在一个不到20平米的老出租屋里,由于线路老化,停水停电是常事,邻里关系更是形同陌路。
今天,办公室的同事们似乎都不是很有工作的状态。下午三点一过,有的女同事就从包里拿出化妆品开始补妆;有的在小声议论着晚上的安排;有的则直接去经理的办公室:忐忑不安的进去,欢天喜地的出来。小新抬头看了看桌面上的台历,“哦,原来今天是七夕”。
五点一过,有的同事就像离了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有的在座位上收拾东西,边收拾边聊天,看到小新坐在座位上不慌不忙,就问“今天七夕打算怎么过啊?”小新略带尴尬又不失幽默的说了一句“一笑而过,哈哈”。但是心里难免有一些失落,但转念一想“七夕也不是什么大节,还什么节都过啊”,笑了笑,暗暗觉得自己似乎有些矫情。收拾东西回家。
路上看见很多卖花和气球的,看见了路上的一对对甜蜜的情侣。
小新忽然觉得自己很孤独,拿起手机给闺蜜和几个平时不错的朋群发了短信“晚上一起吃个饭吗?”过了很久,几条短信回复“今天和男朋友在外面吃饭了”“今天是七夕,说好了要和男朋友一起的,下次吧~抱歉啦”……
回到家后,觉得很饿,看看空空如也的冰箱,想了想菜市场离得不近,自己累了一天又懒得做饭,下楼去了离得比较近的一家经济小馆。平时门庭若市的小馆,今天略显清静。吃完饭结账时发现自己忘带钱包,翻遍了口袋只有10块钱不到。尴尬的看着小馆的老板,老板笑了笑“没事的小姑娘,你总来,下次给上就好了,没关系的”。抱歉的看着老板,小新连连道谢,尴尬的走出了餐馆。
回家路上,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个电话报了平安,父母又问起了谈恋爱的事情,在电话里说了邻居家的谁谁说过年带着男朋友回家,这么大的女孩也不知道着急,还说今年过年回家又安排了相亲,让小新尽快将家庭稳定下来。小新像往常一样敷衍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回到家洗了澡,打开电视,传来女主播清亮的声音“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关上电视,打开电脑,看见QQ空间里,朋友们都在晒礼物、晒美食。
关上电脑,关上了灯。翻来覆去却睡不着,想着这些年自己独自在城市生活的艰辛,心里不是滋味。想喝点酒,或许能睡得快一点,但时钟已指向了晚上10点,超市早已关门。万般无奈,继续“烙饼”,心中暗暗想着“明年的七夕,我绝对不要再这样过了!”
2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农历七月初七
28岁的琦琦在硕士毕业后独自来到了这个城市。居住在单身长租公寓里。虽然地方不大,但却“五脏俱全”。不仅在房间里有空调、WiFi、及一切生活所需家具,该公寓更提供公共厨房、餐厅、健身房、安全监控、快递代收、洗衣服务和便利店以及不定期举办的社区活动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服务。
今天是七夕,下班后,同事们问琦琦“七夕怎么过啊?”琦琦笑着说“今晚没约人,选择自己过。七夕快乐”。
收拾东西,离开公司。去吃了最爱的火锅,服务员看到她一个人,便热情地拿来一个陪伴玩偶放在对面的座位上。这顿饭吃得很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好,一共160元,您怎么支付?”
“微信吧,谢谢”
回到住处,去公寓配套的健身房运动一个小时后,又从旁边的24小时便利店买了牛奶和果汁。
回到家,向家里报了平安,说了一下最近的工作和身体状况。喂完猫咪后,洗澡做面膜。
刷了刷朋友圈、看了看微博的新鲜事。从手机APP上预订了明天早晨的水果和日常鲜花,然后安心入睡。
单身≠单身狗
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正所谓“爱情诚可贵,单身价更高”。从“被迫单身”到“主动单身”到现如今“崇尚、享受单身”,向往单身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据相关机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单身成年人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14%,与1990年的6%相比,27年里增长了8%。富裕的大都市带动了晚婚趋势,其中魔都表现尤为突出:上海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已达到30岁。2011年时女性平均初婚年龄还是27岁,且这一数字仍有上升趋势。有超过36%的单身女性表示,不结婚也可以很幸福;而高达80%的人表示,宁愿单身也不愿意仓促结婚。可见由于婚姻观念、个人情感、幸福观等方面的变化,“单身”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单身人口为何越来越多
单身人口越来越多的原因,首要因素就是受仍然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所影响而导致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人口性别比的严重失衡下,不少男性被迫成为“光棍”。同时,女性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也在影响婚恋年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一方面,高学历的女性倾向于选择同等学历或比自己学历高的配偶;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经济水平的提高,女性对男方经济收入方面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这也让很多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成为“剩女”。此外,随着现代婚姻观念的转变、诱惑的增多,近年的离婚率也在持续上升,“70后”和“80后”成为离婚的高发人群,婚姻持续的时间也已变短,这都让单身人口的数量有所上升。
单身人群的教育程度及首日情况
根据《2017单身女性调查报告》,80%的单身女性年收入在10万元以内,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单身女性约占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女性初婚年龄也越晚。早在2000年左右,新加坡女性的初婚年龄就已经是30岁;日本政府2015年发布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日本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岁。可以看到,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各方面的差距都越来越小。根据前述报告,我国黄金单身族分布最多的前八位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长沙、南京和武汉;黄金单身族中女性比例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而教育程度与经济独立亦是族群聚类的显著特点;单身一族多居住于单身公寓或小户型租住房,生活上追求便捷化、轻量化和多功能,仅满足个人需求即可。
依赖社交媒体,追求精致生活。出于脱单需求,单身族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性高于其他人群,社交媒体是展示自我的平台,单身族普遍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呈现一个精致完美的自己,从而乐于提高魅力,如学习、化妆、健身等。
单身人口年龄层
根据珍爱网发布的《2017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单身人群中90后占比最大,80后其次,年轻化的结构使单身人群更注重个性化的消费、崇尚高消费生活而带来的种种商机。另一方面,新的消费观和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也使其更注重产品、服务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一轮的“单身潮”正在到来。随着单身人口的增多,“单身经济”的兴起,为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中国的单身经济时代来临
由于没有较多的家庭责任,单身人群自然而然地更倾向于关注自我、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通常更倾向于只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而随着人们对单身状态的观念转变,单身生活的内容也变得日益丰富,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向各个领域渗透的所谓“单身经济”,也让各类企业嗅到了商机。从单纯的“光棍节”到电商推出的“双十一”,就是对单身经济近年来发展的最直观见证之一。食品外卖行业也受益于单身经济,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外卖行业销售额增长44%,有外卖商家表示,65%的订单来自未婚的顾客,其中快餐最受单身顾客青睐,“单身人群是我们最重要的顾客”。另据相关研究显示,国内超半数的单身男女最爱旅行,与已婚人士相比,单身人士更喜欢观光并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
在中国,生活在大城市的80后、90后们显然更愿意为生活品质买单,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大多将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单身年轻人这一消费客群上。2017年5月淘宝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中, 90后人数也达到61%,毫无争议地成为“空巢青年”代言人;从地域分布来看,深圳超越北京、上海,生活在深圳的90后男生一跃成为中国最庞大的空巢人群,人数高达113万。
英敏特在2017年3月《针对单身消费者的营销——中国2017》报告显示,61%单身消费者最感兴趣的领域是电影、电视剧,其次是56%旅行和48%运动健身,针对“和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设计的”市场活动最受单身者的喜爱,针对单身者的年龄段设计的市场互动更受欢迎。无论是哪一种活动,融入圈子并认识新的朋友,是人们参加活动最强烈的需求。
衣—— 单身经济带动奢侈品消费
另外,有研究发现,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珍爱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单身女性调研报告》显示,除日常生活开支外,八成单身女性有额外消费规划。
此外,超过五成的女性表示有储蓄习惯,而另外五成女性则已经从经济独立升级为轻奢消费者,其中有25.35%的单身女性有额外长途旅行的经费,17.48%的单身女性有“有买房/买车能力”,还有6.75%的单身女性会有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餐饮消费
“空巢青年”一人食,成为隐形消费热点
随着在大城市打拼具有独居生活的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多,单身族在吃饭、旅行和娱乐中独自行动,“一人家庭”逐渐增加,餐饮巨头们盯上了这一商机,针对此一趋势,做出改变。很多有先见的品牌针对空巢青年设计产品和服务,凸显出客群精准、粘稠度高、复购率大的优势。2亿人群的市场很大,餐营者的机会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深日剧粉或是时髦人一定都知道这部《孤独的美食家》,剧中主人公也是只单身汪,他四处开心觅食的一人食生活引起了广泛关注。
“单身经济”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T.McCarthy2001年在《经济学人》杂志中首次提出的。但那时,他设想的单身经济的目标群体为女性。“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但现在,“单身经济”早已不再局限于这个群体,而是不分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的单身独居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上,中国人习惯围桌而食,哪怕是近十几年来,分餐制逐渐推广开来,餐具分开、公匙公筷应用广泛,但围、聚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群食是主流,相比之下,一人食自然是小众。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特别庞大,即使是小众,涓涓细流也汇成了一股无法让人忽视的消费群体。
根据美团点评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其用户中65%的消费者为独居青年。这些独居青年的显著消费特点是“高频次”。
20年的发展史上,呷哺呷哺小火锅曾经是典型的一人食消费场所,甚至是你能想起来的极少数适合单身人士用餐的餐厅。一份肉、一个蔬菜拼盘、一个锅底、一份小料就解决了很多人的就餐问题。一个人吃火锅尴尬,但一个人吃呷哺呷哺则轻松自在。如今,成都火锅企业“百年老妈”也推出了主打一人锅的品牌“壹小馆”,虽然小火锅吃起来感觉没有大火锅热闹,但这种就餐形式还是找准了一人食顾客的脉动。
外卖小火锅品牌“淘汰郎” 2015年3月创立,同年8月就获得8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2017年7月,获得由真成基金、创新工场、智明星通CEO唐彬森投资的千万级别A轮融资——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一人食者吃出来的。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自发热火锅逐渐流行开来。虽然在安全性上尚有很多不稳定因素,但凭借着方便、快捷、低廉,它仍然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
火锅这个品类不仅仅撑起了中国餐饮业的半边天,也是一人食领域的王者。
根据天猫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单人份食品的销量同比增速超过200%,据FT中文网数据,美团外卖65%的订单来自单身客户。餐营者做一人食可以借鉴日本餐饮业“量少”的特点,在套餐中增加内容,减少分量,或推出双拼、多拼的特色服务,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做到口味更丰富,解决单身顾客的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餐营者商院)
对于来自下厨超能星的单身狗,厨电厨具厂商可以顺势而为推出适合一人食的厨电厨具,比如小号烤箱,小容量电水壶、热水瓶、电饭煲、榨汁机等等,食材厂商可以推出一斤装的米、面粉,500毫升的油,以及小容量的调味品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餐营者商院)
树德生活馆推出24小时全天候经营,以“为整座城市点亮一盏灯”的情感点,与单身客群产生共鸣。其标语:“好好生活,因为总有个人惦记着你”于单身人群显得超暖心,单身不等于粗糙,任何状态下都要努力对生活凹造型。
住——长租公寓城单身经济热点
“单身汪”,还是“单身贵族”?或许差别就在于后者“善于花钱,也更擅长赚钱”。
对于众多单身族来说,房地产无疑既是一大笔最大头的支出,但也是可以期待升值的投资。在单身经济的引领下,小户型的需求水涨船高,很多房地商开发出针对单身人士的小户型,主要面对单身的背包客。由于现今的很多单身人群对细节的追求劲头可以用“锱铢必较”来形容,市面上还涌现出不少精心布置设计后的单身公寓,让单身人士可以拎包入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龙湖冠寓官网)
行——小型轿车受青睐
单身人口的增多,也提供了产业创新和转型的更多可能。“比如轿车行业。之前市场需要5人座以上的,面向家庭的轿车,但随着单身人口增多,便宜又省油的1人座小轿车会渐渐受到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休闲娱乐——宠物、KTV、健身、保险、家政、外卖等行业
有数据显示:16%的单身消费者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所,31.6%的单身消费者每月的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聚会等社交消费,5.4%单身消费者购买储蓄保险。现今的单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
再比如单身贵族不愿把时间花在做饭、做家务上,这会带动外卖、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在保险及理财行业,强调“生活保障”和“风险防范”概念的商业保险,以及以教育养老为核心的理财险种都开始打出了单身理财的旗号,还有专门为单身女性定制的远期理财计划等。作为单身人士,虽然可以享受单身生活的自由和随意,但不能以牺牲未来的质量为代价。由于单身者抵御风险的能力比一般的家庭差很多,还承载着无数的消费欲望,所以可以按照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财务实力,以及未来的打算为自己准备专项基金、防御性保险。
同时,宠物开支高于个人开支,也是单身男女的一大特征,很多人花在宠物的钱财,远比花在自己身上的多,引起宠物行业的消费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2017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结语:
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地不断觉醒,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空巢青年”的人数将日益增多,影响经济的变革。虽然“中产”是时下消费主流,但在中产阶级中肯定有不少“空巢青年”,在未来也将有更多的“空巢青年”从“中产”的标签下细分出来。
当产品体验不足以令消费者为之买单时,需建立一个适当“场景”来烘托产品、打动消费者,对应的是与精准目标客户的情感连接,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老铁扎钱包。为“空巢青年”打造的个性化、专属化消费场景将博得他们的好感,成为新的商业入口。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唱歌、一个人读书、一个人的生活.......正在创造一个人的经济潮,而这对当下的商业社会的主体企业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
hands up!让小编看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参考资料:
1、乐晴智库精选《单身经济崛起,催生万亿市场新机遇》
2、餐营者商院 《单身经济时代来临,越单身越消费》
3、中国烹饪杂志4月10日《从一人食看单身经济》
4、、中华网《单身潮来袭,单身经济悄然兴起》
5、《商业周刊/中文版》总第393期《过什么七夕 一个人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D:commercialproperty
关注零售、商业与商业地产的新思维和新趋势,25万业内精英人群订阅,已成为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专业自媒体平台。如需投稿、交流、合作,请添加微信 malltowinunite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商业地产价值赋能,本平台原创内容皆由猫头鹰研究所(MalltoWin Lab) 专业出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