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 026场 ——
▼
7月21日下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8年第二十六场讲座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讲。李唯老师来到大讲堂,为市民带来《关怀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的主题讲座,一起来欣赏讲座精彩内容: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开始都希望他们将来可以考上北大、清华,后来不行了就考普通的大学吧,再不行就希望他们身体健康、不违法犯罪。实际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会逐渐回归到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孩子们能找到自己所爱的人,能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能维持与亲朋好友的良好关系。总之,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幸福一生,那么如何成就幸福呢?关怀教育理论家内尔·诺丁斯说:“教育活动要帮助学生成就幸福的追求,就必须帮助孩子发展关怀能力 。”
第一部分 关怀伦理学——关怀教育理论的基础
关怀伦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利根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先提出。她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发现,女性的道德观念、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与男性存在着差别。男性倾向于公正原则和个人的权利(公正伦理),对错分明,而女性则更多地考虑关怀和关系(关怀伦理)。公正伦理的价值取向是个人权利的平等和公平,关怀伦理的价值取向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系。
关怀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内尔·诺丁斯在《培养有道德的人》一书中提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智力和学业进步,更是培养能够关怀他人、有能力、有爱心同时也值得别人爱的人。”下面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思想。
一、关怀的来源
由于人生的各个时期,我们都需要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就是我们的基本需要。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乐于关怀他人的。从下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见,通过父母的引导,一个三岁小孩的关怀能力很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关怀的性质
关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关怀者要全身心、开放的、无条件的关注被关怀者。我们通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很多父母对孩子说“你要是考一百分我才喜欢你,你考了不及格我就不喜欢你,把你扔到外面去。”这样的关怀就变成有条件的了,如果被关怀者不觉得这种行为是为了他好,那么这种行为并不构成关怀,只是一厢情愿。
概言之,认真倾听并积极回应是关怀的基本标志。
三、关怀伦理学的特点
1.关怀伦理的情感性
在诺丁斯看来,道德原则并不足以产生道德动机,道德情感对道德动机产生的作用更为基础。
2.关怀伦理的情境性
关怀是一种关系,依赖于关怀双方及特定的环境。在关怀中需要考虑的总是具体情景特定的人,特定的需要和特定的反应及体验,而不是依据普遍性法则做出推理和判断。
3.关怀伦理的关系性
关系性的含义有两点,第一点是把人们看成相互联系的,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点指的是关怀是一种关系,关怀者和被关怀者是相互作用的,被关怀者更应对关怀者的关怀行为做出积极回应。
第二部分 关怀伦理学视域下的学校教育
帕克·帕尔默曾说:“学生或许记不住当年你曾教给他的知识,但你对他的关怀和爱,却让他刻骨铭心。”从人的心理发展角度看,人的一生会受到四个重要他人的影响:幼年时期是父母;童年时期是老师;少年时期是同学和朋友;青年时期是恋人。人们在回忆起自己老师的时候,基本上不太会记得他们所教的文化知识,反而让他们难忘的是老师对他们关怀的小细节。
学校作为关怀伦理实践的特殊领域,是师生开展教育活动的生命场,让学生学会关怀是学校教育的真谛所在。因此,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能够接受关怀和付出关怀的人,让关怀在教育结构中、在学校关系中、在课程中清晰的体现出来。
一、关怀的内容
教育应该围绕关怀这一主题来开展,而不是传统的各类学科。所有学生都应该受到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教育,这种教育指导他们去关心自己,关心亲密的人,关心世界上的其他人,关心植物,关心动物,关心环境,关心目标与方法,关心各种观点。
二、关怀教育的要点
1.重视情感的作用
关怀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父母培养孩子的基本要求是成为一个好人。
2.重视环境的营造
营造最有利于道德生活的学校环境将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重视关系的建立
好的养育和教育都是从关怀和信任关系的建立开始的。对教师而言,培养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要比培养学生的智力和道德更加基础。
三、关怀视域下的道德教育方法
大家普遍认为道德教育很重要,那么如何让孩子成为有道德的人呢?
1.树立榜样
从关怀的角度看,学生学习的榜样必须是能有效给予关怀的楷模。当我们去树立榜样的时候,必须把它对关怀的重要性展示出来。我们教一个小女孩抱宠物,我们会偶尔看一两眼这只宠物。但我们的着眼点是那个小女孩,而且我们在意的还有她是否通过我们的演示学会了抱宠物。美国年度教师艾斯奎斯曾说“我们希望孩子们成为一个友善的人,那我就必须是她见到过的最友善的人。”
2.进行对话
对话每一天都会发生,但是有些父母和孩子的不叫对话,那叫指示。比如父母对孩子说“你该去弹钢琴了!”“你该去吃饭了!”孩子说:“我不想去。”父母说“你必须去”,双方看似在交流,但并不是在对话。真正的对话应该是开放式的,双方都在倾听,而不是命令和服从。在对话中,关怀者必须关注被关怀者,而被关怀者则要接纳关怀者给予的关怀,这种接纳也是一种关怀。
对话会增进相互了解,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促使深入思考与反思,而且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交流能力。有些家长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孩子不听我说的话,这有点冒犯了我的权威。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样会让两者的关系失去平衡。孩子在有效的对话中能了解到更多的东西,比如事实的真相、礼貌谈话的规则、言行举止、信任与信心、倾听的方法、怎样使自己的回答不伤害到他人等。对话不是辩论,它的目的不是一决高低,分出胜负,而是理解与你对话的另一方。
3.实践关怀
成人需要提供机会,让孩子去实践关怀。带孩子积极参与各类给予关怀的活动,鼓励孩子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努力培养人和人之间相互关怀的这种能力。
每个人都要持家,持家知识和经验是获得幸福的基础。鼓励孩子做家务,培养他的关怀力。比如孩子学做饭的时候,他会去考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喜欢吃什么。通过做家务能理解父母的不易,还能学到很多经验,为以后独立生活和成家打好基础。
鼓励孩子参加志愿者服务,让孩子在服务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并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一种温暖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感。志愿者往往是那种能感受到其他人的需要,并对之发出回应的人,志愿者常常能意识到他们的工作在延续社会精神和民主的关联方式。
这是一个发生在澳洲校巴上的真实故事。妈妈霍莉的做法引人深思。
从关怀出发,理解对方,加上善意的表达, 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样,我们在家庭、在学校也应该是这样。
4.予以认可
如果我们在认可的过程中,将最有可能的动机与真实情况相匹配,体谅他们的苦衷,这也是关怀一个人的过程。通过认可,我们使被关怀者将注意力转向怎样让自己做得更好。假如你抓到一个考试作弊的孩子,如果你了解他,你就可以说:“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让你的父亲开心,但是你本可以选择另一种更好的方式。”然后你说,你可以是一个更好的孩子。当他下次想要作弊时,就会想到你曾经所说的。
关怀的能力以及关怀的范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发展起来。学校和教育有义务满足学生被关怀的需要。
第三部分 关怀教育实践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激扬,从而让他们自觉生长。
如何激扬呢?通过严厉的管教、讲大道理,是不行的。红树林外国语小学坚持“生命关怀为本,幸福发展至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怀的,然后才能促使他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些从小就沉浸在关爱当中的人,长大后更有可能获得幸福。
通过上面两张图,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在于激扬学生生命,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成长为具备关怀能力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充满关怀的人文环境,开展富于关怀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关怀中体验,在关怀中成长。
一、学校教育理念
1.从儿童的自身出发
儿童喜欢故事胜过道理,跟他讲很多道理不如给他讲一个故事,喜欢参与胜过收听,喜欢丰富胜过单调。所以孩子经常会有这样不爱学不去学的情况,实际上是孩子害怕失败,他害怕学了也学不好,所以才宁肯说他不学,所以很多家长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家长早早的让他有安全感,让他觉得只要尽力了,学不好也没关系,就不会发生孩子不愿意学的问题了。
2.从教育规律出发
教育应该遵循个体生命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的熏陶和浸染,始终充满了爱与温情。
3.从课程的结构出发
既有时间上的跨度,也有空间上的跨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甚至是一个整体,一个多维空间。
二、构建关怀课程
1.在课程性质上,关怀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是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的根基课程。通过关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关怀以及关怀他人的能力。
2.在课程价值取向上,关怀课程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爱的基础之上。关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个体生命的珍贵,学会自我关怀以及关怀他人。
3.在课程内容上,关怀课程着重在关系的建立上,涉及到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
三、微笑课程
微笑是世界通用的最美丽的无声语言,微笑传递着快乐、真诚、信任、鼓励、欣赏、关怀或安慰,微笑让爱在空气中流淌,微笑让我们更亲密。红树林外国语小学要求学生每天对着镜子练习五分钟的微笑,说话之前先微笑,微笑着和人打招呼。
四、班级导师制
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的校训是“关怀每一人,开怀每一天”。学校实行班级导师制,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怀。导师在思想、学业、心理和生活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便更好地多方面了解学生,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个性化的关怀。每个班配三个导师,导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观察学生的课堂和课间表现。导师每周要与学生进行多次日常对话,每月出一份书面报告,详细向家长反馈所负责学生当月的全面表现情况,包括学业表现和品德表现,包含一些关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事件的反馈。
五、“好父母”成长学院
莫言说:“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成立了“好父母”成长学院,利用周末的时间邀请国内外各类家庭教育专家为学生家长进行现场讲座和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关怀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家庭中的关怀教育
美国时代周刊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孩子长大后能记住父母什么呢?是妈妈的叮嘱还是爸爸的大道理?是父母的温柔以待还是严厉管教?是父母陪他玩时的欢笑还是对他学习的督促?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妈妈的叮嘱父母的温柔相待,陪他玩时的欢笑都是爱和关怀,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一般来说,以下四个场景会让孩子一生难忘:
1.你给他全部关注的时候
当你停下手头的事情,专注地和孩子谈谈心,或投入地和他一起出去打球、跳蹦床,这些都将永远铭刻在孩子心里,但有些家长说我周末都在家陪着孩子,但是你旁边看电视,玩手机,这种陪伴还不如不陪伴。俞敏洪不允许他的孩子小时候玩电脑,而他自己也以身作则,陪着孩子的时候连工作邮件都不回,就是因为他不想让孩子误会。
2.你让他感到安全的时候
孩子会记住你在床边为他们驱赶“怪物”后的安稳,或在噩梦之后拥抱他们的安心。但同样,也会记得你脾气变得像怪兽一样让他们担心恐惧的时候。
3.你和另一半相处的时候
闭上眼睛想想,在你脑子里是否也有父母相处时的场景,至于这个场景是激烈的争吵,还是爱意满满的纪念日,都深深地印在你心里,并对你有潜移默化且巨大的影响。
4.你的家庭传统
孩子们都喜欢不期而至的惊喜,但对可预测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动更是记忆深刻。比如端午节一起包粽子、中秋节一起赏月吃月饼、过年一起包饺子、全家一起打篮球。
七、最佳家庭的教育性
最佳家庭提供的不只是衣食、住宿和安全,还有关爱。这种富于关爱的关系具有教育性,因为这种关爱允许孩子们拥有一片天地,去比较自由地探索,去学习他们真正想学的东西,并使他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对于有些不想学的内容也必须有最基本的了解。
家长仅仅说“我关怀”是不够的,如果你不能成功地与孩子建立关怀关系,你的教育就很难在他身上获得成功。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建立与孩子的关怀关系呢?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一直将自己的今天归功于自己的家庭教育,他给家长们提了四点建议:
1.面对孩子成长要保持心平气和和正能量的状态。
2.给孩子设立一些行为规范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3.在读书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再坏也坏不到哪里。
4.父母对孩子传递情商和逆商比传递任何东西都重要。
现在家长们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都希望孩子多读书,但是家长希望孩子读的书跟孩子自己想读的书往往之间是有矛盾的,怎么去解决呢?首先要允许孩子读自己爱读的书,然后才建议孩子读父母觉得有益的书。
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应该保持心平气和。比如孩子违反了规定,我们家长通常都是气急败坏的,会大声的去呵斥他,其实这是不对的。有个小孩子,喜欢在超市里奔跑,叫喊,经常会撞到他人,一般来说,家长肯定会去严厉的教训孩子,但这个孩子的家长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把孩子从超市里带到一个空旷的停车场,让孩子跑和叫喊,然后孩子却想回到超市里去,他想让爸爸帮他买许多好吃的,于是这个小孩便号啕大哭。然后孩子的爸爸说,你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平静下来,不吵不闹,不乱跑,我再带你回超市,于是孩子就强忍着眼泪慢慢平静下来了,整个过程这位家长都是很心平气和的。
对待孩子的问题,从来都不能马虎,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所以通过关怀的教育去引导孩子是很重要的。
八、关怀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亲爱的世界:
请教予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一生做到说好话,走好路,做好事,这就足够了。我还希望世界让她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繁花。教予她,磊落的失败远比欺骗换来的成功更荣耀;教予她,坚持自我信念,哪怕人人言错;教予她,置群氓的喧嚣于不顾,在自觉正确时要挺身而战。世界请温柔地教予她,但是,不要娇惯她。请尽你所能。
——安妮·斯通
这是美国安妮·斯通写给世界的一封信,信中处处洋溢着关怀和爱。关怀教育可以归结成这样一段话:我有多好,看你如何对我。你给我足够的关怀和爱,你相信我可以成为一个充满关怀和爱的人,你对待我的行为方式是友善的,我也会成为友善的人,我期待得到你的关怀,我也同样去关怀别人。
主讲嘉宾:李唯
深圳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校长,全国十佳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科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管理、教师发展、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等。
著有《国旗下课程》《小学英语反思性教学探索与实践》《在国旗下种一棵童年的种子》等。
根据嘉宾PPT和现场速记稿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关怀教育,让孩子在爱中茁壮成长
张雪峰的女儿教育揭秘:富养背后的情感关怀
肯定行为:正面强化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心学问教育怎么收费?爱的灌溉: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滋养与呵护
让孩子在礼仪中成长:奉贤新教育的成功实践!
养宠责任重大:爱与关怀并存
从情感关怀的视角谈班集体教育
育儿宝典:用爱与耐心书写的成长密码
养宠物:培养孩子责任感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米嘟萌宠乐园,打造梦幻宠物世界,让爱与关怀无处不在
网址: 关怀教育,让孩子在爱中茁壮成长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4178.html
上一篇: 基督徒可以养宠物狗吗 |
下一篇: 康乃馨加玫瑰花语:爱与关怀缺一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