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在家上网、登录社交网站消磨时间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长时间混迹于鱼龙混杂的社交网站,让众多家长忧心忡忡。可一些专家却认为,孩子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站完成青春期蜕变。禁止还是放任?社交网站在这个夏天再次成为各方人士关注的新焦点。
父母
网上侮辱引发担忧
眼睛盯着小小的屏幕、耳朵里塞着耳机、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移动……这似乎是爱用电脑或手机上网、聊天的青少年统一的“表情”。很多人认为,沉溺于网络交友的青少年往往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和人沟通、经常感到焦虑、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还有家长担心,鱼龙混杂的社交网站容易对青少年脆弱的心理形成致命打击。
今年3月,纽约长岛的17岁女高中生阿里克西斯·皮尔金顿因在“你问我答”社交网站上遭受侮辱性言语攻击而自杀,使得社交网站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你问我答”网以问答、评论为主要模式,创立不久即在全美青少年中迅速走红,每月的访问量达到2800万次。青少年多用它来交流一些比较私密的话题,但利用它进行言语攻击,发表侮辱性评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诸如“你总自视甚高,其实什么也不是”“你笑的时候看起来很蠢”等词句随处可见。
在这类社交网站上,访客在用户个人页面上提出的问题、做出的评论会发送到用户私人邮箱,他/她可以选择忽略、删除或回答。因此父母和老师都十分疑惑,为什么年轻人会愿意将这么多恶意评论公之于众?
新泽西州林伍德高中老师克莉丝汀·露丝认为,在社交网站上,获得的留言和评论越多意味着越受关注,因此虽然许多问题和评论很伤人,但孩子们还是选择公布它们。
纽约拉瓜迪亚中学的学生阿莉安·巴瑞·斯特恩则表示,“你可以在社交网站上发现人们对你的真实看法,这些是他们没胆儿当着你面说的。”阿莉安在社交网站的个人页面上有100多条评论,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过令她十分困扰的话。阿莉安记得曾看到一条关于她某双裤袜的评论,之后她就再也没穿过它了。
皮尔金顿自杀后,家长们开始对社交网站忧心忡忡。纽约的一名女孩也因为在“你问我答”上看到侮辱自己的言论而向母亲哭诉。“所有的评论都很粗俗,而这些居然都来自于她朋友。”这位母亲说道,“虽然那些话让她非常难过,但她仍然忍不住去看朋友对她的评价。我想把那些评论全都删掉,但她所有的朋友都去社交网站,她的社交也是通过网络展开,我没办法阻止她上网。这些社交网络的存在对孩子的成长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专家
孩子更能调适心理
正当许多父母担心,社交网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效应时,许多心理学家却认为,对青少年来说,社交网络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依靠电脑、手机与网络,孩子们可以拥有丰富的情感,发现自我,还能获得与别人沟通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事实上,一项研究显示,在社交网站上花费很多时间的孩子心理调适能力更强、心理也更健康。另一项调查显示,那些活跃于“脸谱”“我的空间”等社交网站的13-14岁少年,他们的网友基本都是认识的同学和朋友,而网上的行为也与平时生活中的一致。而美国有大约86%的孩子经常使用社交网站,十来岁的小学生显示出的心理调节能力要优于那些20多岁的社交网站活跃分子。香港今年4月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遭遇网络欺凌时,57%中学生不会声张,反而63%小学生会向老师或家长举报。
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阿莫里·米卡米指出,“父母们应该先对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如果确认孩子能够正确地看待网上的恶意评论,那就不需要无谓地担心了。”米卡米补充说,“对孩子来说,使用社交网站是一种积极的社交行为,不能因为有欺凌现象的存在而因噎废食地禁止孩子上网。”
14岁的学生梅根·米尔斯和她母亲应该是这种观点的坚定拥护者。梅根在“脸谱”网站个人主页的好友列表中加入母亲唐纳,这意味着唐纳可以随时浏览女儿与其他朋友的聊天记录。对于女儿爱上社交网站这一点,54岁的唐纳丝毫不觉得担心,本身也爱写博客的她还时不时会跑到女儿的“脸谱”主页上顶个帖子什么的。而梅根也答应父母,会兼顾好体操练习和学校课业。现在,梅根的好友列表中不但有学校同学,还有体操队的教练和队友。“人们总是担心互联网会让陌生人更容易伤害你的孩子,”唐纳说,“断网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不管有没有互联网,危险永远都存在。”
专门研究青少年心理的卡佛理·萨博拉曼亚姆发现,孩子们在网络世界的行为表现与虚拟友情与现实生活中的相似度极高。“我认为,大部分孩子并不会被社交网站所伤害。”她说。萨博拉曼亚姆在洛杉矶的儿童数字媒体中心担任副主任。
此外,作为人生必经的发展阶段,孩子的青春期照样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完成,比如说,在网上发现自我,成为一个与父母不同的独立的人。
建议
了解子女合理引导
迄今为止的许多研究都认为,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网络社交世界,远不如父母们想像的那样恐怖。为期3年的“数字青年计划”由来自南加州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该计划2008年度的调查白皮书认为,成年人应该鼓励年轻人多多接触数字媒体,而不是禁止甚至是害怕孩子们接触它,白皮书结尾写道:“网络世界为年轻人创造了了解社会准则、发现自身兴趣、发展各种技能、充分表达自我的新机会”。
另一项由司法部长委托哈佛大学于去年进行的,有关孩子在网络社交中的表现评估显示,未成年人更容易遭遇熟人的欺侮或性骚扰,而不是那些网上的陌生人。这份由哈佛大学博克曼网络与社会中心完成的评估报告认为,在“我的空间”“脸谱”等知名社交网站上,想通过网络勾引未成年人的危险分子立刻会被管理人员“拒之门外”,他的IP地址也会被记入“黑名单”。评估还指出,那些收到陌生人网络性暗示或性骚扰的孩子,大多是自己故意进入成人的电子社区或聊天板块的。
这两项研究评估最后都认为,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归咎于社交网站,然后粗暴地干涉孩子的网络社交。而芬兰研究人员在2010年7月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中则指出,那些生活在缺乏双亲关爱家庭里的网络欺凌受害者更明显地感觉到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障碍以及难与人相处,并患有头痛和腹痛等。
“在任何时代,好的父母亲都意味着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孩子。”康奈尔大学从事儿童服从度与父母有关媒体接触限制关系的研究人员莎拉·拜恩指出。拜恩的研究显示,那些遇到问题愿意与父母商量的孩子,更忠实地遵守父母制定的上网或看电视的限制,而他们在网上遇到坏人的可能性也越小。拜恩补充说,与父母收入、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或政治倾向相比,良好的亲子关系更能够知道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
拜恩经常被社区请去给忧心忡忡的父母“灭火”,不过她认为,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理解孩子们的网络社交行为。“我让这些父母回想自己青少年时期所做的,诸如和朋友煲几个小时电话粥、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在社区聚会上与同龄人调情等举动,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现在所做的和他们当年所做的差不多,只不过现在,这些事情都发生在社交网站上。” 雨农 王雪
相关链接
“网络欺凌”越来越国际化
“网络欺凌”现象在世界各国变得越来越普遍。传统的欺凌行为包括肢体冲突、语言威胁等,网络欺凌则是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故意、反复骚扰他人。
2005年6月,韩国一名女孩因未清除宠物狗留在地铁座位上的排泄物,被人用手机拍下后传至网上,遭网友的“人肉搜索”,最终患上精神疾病。
2007年,英国一所中学10名学生被勒令停学,原因是他们在社交网站上串通一气,辱骂恐吓老师。
2007年,由于邻居13岁少女梅甘与自己女儿发生龃龉,美国密苏里一位中年妇女在社交网站“我的空间”以一个虚假的男孩身份向梅甘献殷勤,骗取她的信任后,该妇女先伙同其他人在梅甘个人主页上发送恶毒评论,后又在网上宣布与她断绝恋人关系,梅甘在卧室壁橱中自缢身亡。
2007年,英国13 岁的男孩山姆· 里森因在社交网站的个人主页上遭到大量攻击和辱骂而自杀。
2008年,英国18岁的少女凯莉· 赫顿与同学艾美莉不合。她在社交网站“脸谱”上威胁要杀死艾美莉,最终赫顿被判进入青少年教导所3个月。
2008年10月,日本埼玉一名14岁女生在家上吊自杀。她留下遗书谴责自己的朋友,称“我要报复,我决不饶恕(在网上)说我坏话的人”。
2009年,美国华盛顿州5名小学女生将一段名为《杀害派珀的6种最佳方法》的短片上传到视频网站YouTube上,短片讲述如何杀死女同学派珀,包括射杀、强迫自杀、毒杀、推下悬崖等。
2010年3月,美国长岛17岁的高中女足选手阿莉西斯·皮尔金顿突然自杀后,在纪念她的网络论坛上还出现了许多侮辱、攻击她的言论。
网络女“恶霸”
更具杀伤力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青少年曾遭受网络欺凌,而那些电子恶霸往往是他们的同学。女生受网络欺凌伤害的几率高于男生。调查显示,约有38.3%女生曾在网上被欺负,略高于男生的34.4%,不过有27.3%的女生表示,如果碰到这种状况会毫不犹豫地反击。女生成为电子恶霸的比例与男生差不多,不过“女恶霸”们的行为往往更狡猾、更具杀伤力。威斯康辛大学助理教授帕钦表示,由于网络身份的虚拟性,不少网民认为不必对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负责,从而令“网络欺凌”现象更加严重。
相关知识
社交网站:猛兽还是宠物
宠物社交网站帮爱宠交朋友
php宠物社交领养网站
垂直社交之——宠物社交
宠物网站
宠物社交服务应用
宠物猫咪图片社交网
宠物社交APP软件开发功能和方案
为什么宠物社交APP开发备受人们关注?
探索宠物网站的成功之路:创业加盟的新机会与利益!
网址: 社交网站:猛兽还是宠物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465.html
上一篇: 前方萌宠出没 开放社交ARPG手 |
下一篇: 蜀山缥缈录社交系统介绍 宠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