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鹦鹉羽毛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在减数***过程中,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间发生的基因重组可使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2)若F1与白色鹦鹉***,既AaBb×aabb,后代出现蓝色(A_bb)鹦鹉的概率为×=.F2表现型为绿色的鹦鹉基因型为A_B_(AABB,AABb,AaBB,AaBb),F2产生的配子AB=,Ab=,aB=,ab=,可求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蓝色:黄色:白色=64:8:8:1.
(3)如让杂合的黄色鹦鹉与杂合的蓝色鹦鹉杂交,既aaBb×Aabb→绿色:蓝色:黄色:白色(死亡)=1:1:1:1(死亡),所以绿色占.
(4)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有四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鉴定其基因型,可选择测交法,既选择多只白色雌性鹦鹉与之杂交.
①如后代全为绿色鹦鹉,则其基因型为AABB;
②如后代绿色:蓝色═1:1,其基因型为AABb;
③如后代绿色:黄色为1:1,则其基因型为 AaBB;
④如后代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1:1:1,其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2)绿色:蓝色:黄色:白色=64:8:8:1
(3)
(4)多只白色雌性鹦鹉
②绿色:蓝色═1:1
③AaBB
④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1:1:1
楼上的貌似跑题了
我来回答吧
鸟的繁殖期,可以通过调配一些饲料来促使观赏鸟发情!蛋米是最常用的催情饲料
我介绍两种给你
搓蛋米:直接将小米与蛋液混匀→晾干→搓散即可喂鸟
炒蛋米:将鸡蛋打入小米中拌匀,上锅翻炒至微黄,放凉后密封保存
虎皮鹦鹉是一种小型的鹦鹉,他的特点是小巧玲珑,毛色艳丽,体质比较强壮,容易饲养。虎皮的饲养繁殖相较其他各种家庭笼养鸟来说算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把虎皮的繁殖搞好,我觉得,功夫还是要下一些的。虎皮鹦鹉是一个有着比较多亚种的小型鹦鹉种类。常见的虎皮多为身上条纹为破浪形的,颜色有绿,蓝,黄,白四大色的
首先,我想讲一下,以繁殖为目的的选鸟应注意以下几点:雄性:鼻子上的腊膜在幼年期(5个月内的鸟)呈肉红色,成年后为蓝色。一般,年龄越大,腊膜颜色越深。一生鼻子的腊膜都应光滑平坦。雌性:鼻子上的腊膜在幼年期呈奶白色。成年后,鼻子的腊膜越发变皱,并在发情繁殖时转为褐色。褐色越深,意味着此母鸟越是需要***繁殖了。特殊虎皮的雄性,一生鼻子的腊膜均为肉红色虎皮的年龄区分:虎皮一般5到6月成熟。成熟后,在头部顶上会有一块区域都附上同一色的毛,颜色光亮,羽纤维较幼年时的要粗。俗称戴帽子。绿色和黄色的鸟的帽子是黄色的;蓝色和白色的鸟的帽子是白色的。 此外,虎皮幼年时,爪皮红嫩。年龄越大,颜色越为发青发深。
选一对种鸟时,要尽量选一对体形大的。雄鸟:最好是一岁左右的,有繁殖经验的一岁雄鸟为佳。看雄鸟时,是要讲一些经验的。我希望条子长,呕性好的雄鸟。呕性好,体现在他喜欢沾花惹草,时不时呕出一些食物以讨好周围的鸟,喜欢喂其他的鸟。还有,草娇凤的雄鸟眼睛上要有一圈漂亮的眼沙(高级虎皮却要一点眼沙也不带)。眼沙为眼睛上一白色的圈。眼沙中的即为瞳仁了。草娇凤的雄鸟在发情时头上的毛回竖起来,眼沙变厚,瞳仁缩小。看花鸟市场里的草娇凤雄鸟就要选这种:体大,身条长,毛色艳丽,条纹清晰,泄殖孔干净无占粪,泄殖孔周围的毛齐呈白色,活泼喜欢招惹身边的其他鸟,单独时爱把嘴顶着东西上下磨蹭同时眼沙眼沙变厚瞳仁缩小(雄性足的标志)。
一只好的雄种鸟对繁殖很重要。培养出的雄种鸟繁殖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只要体力好,一般可以用2到3年。(一个鸟友有只雄种鸟甚至养了5年,带了十几窝才出送) 再说雌鸟,个人喜欢才成年的7月龄雌鸟(体形最好也是大一些)作种。一般只用来抱四至五窝,感觉多了以后,雌鸟的经验是多了,可体力和蛋的质量却会每况愈下。讲了这些,不知有没有给想养一对虎皮繁殖的朋友一些启发、帮助。
虎皮的繁殖期饲喂
关于虎皮的饲养繁殖,虎皮是一种容易饲养,体质较好的鹦鹉。可由于多年对虎皮的饲养经历以及对这种鸟的喜爱,令我深深的觉得要将虎皮养好却绝不是一件不花气力的事,要注意的事项还是可以总结归纳的。
在选好一对你心仪的虎皮种鸟后。我们就应在食物,巢箱,养笼几点上花点功夫了。
食物
众所周知,虎皮的主要食物一般都是喂小米的。关于是喂带壳的还是去壳的,我个人比较偏向去壳的。去壳的小米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的营养流失。不过,这些营养我觉得完全可以从其他途径中补回。而且,喂去壳的小米对主人和虎皮都方便,省时省力,完全是利大于弊!对于要繁殖的虎皮来讲,只是喂以小米,我觉得是不够的。这会使得,老鸟可能不堪育雏的艰辛,寿命缩短,甚至奇异夭折。对雏鸟而言,也可能导致它们发育缓慢、不良,成活率低。
建议除小米外,应还要增加: 本文来自www.douno.cn
1、墨鱼骨一根,用铁丝吊起。既可以使得鸟可以啃食补充钙质,也能充当雄鸟在孵化期的玩具。雄性好的公鸟体力充沛,非常活跃。当雌鸟孵卵时,他很有可能在孵卵期和幼鸟刚破壳时期频繁进出孵化箱,肆意践踏卵和幼雏,导致不良后果。让公鸟一直有事可做是重要的。
2、绿叶菜和水果(青菜,苹果),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也可以提高亲鸟呕性。注意:要小心农药问题。我的青菜一般全年自己种(不要不相信,我就用月饼盒种在阳台里)。
3、大米。一开始,虎皮一般都不喜欢吃大米。给点时间,让鸟慢慢适应,你会发现虎皮能吃的东西真的不少! 吃大米,是为了给虎皮(特别是小鸟)补充碳水化合物以及一定的植物脂肪质。从小吃大米的虎皮明显个子较大,体力好,发育的快。
4、沙土或碎砖粒(注意要消毒)。另用瓶子挂起,用以补充鸟儿的矿物质摄取。
小米的学问
喂虎皮的蛋小米是有分别的:
1)生蛋拌小米晒干。生蛋清中,我发现有使得虎皮发情的物质,吃生蛋拌小米的虎皮,比较容易繁殖,只在催情期给。
2)鸡蛋蒸小米晒干。从小鸟孵化开始小米就全选用这种了。
3)普小米。喂给刚出窝的小鸟直到它要繁殖
巢箱
虎皮的巢箱,个人有个人的意见。一般上海市场上出售的巢箱(有两层,尖顶的小木房子),我除了刚开始养时用过,就对其再没有好感过。一句话:这种巢箱太烂了。虎皮的孵化箱,我一般自己做。后来,我就出钱叫木工按着我自己做的巢箱样子做。我设计的虎皮巢箱(内壁)要有三个鸟的宽度(约10~15CM),长一个半鸟身(约20CM),高度一般一个鸟的高度多一些(约10~12CM)。虎皮的巢箱,我一般选用就一层的。讲究通风透气,但尽量不要见光。通风透气度要根据地方的气候(温度,湿度)、季节(如果,你希望一年四季都能有保障的繁殖率)而定。
虎皮巢箱的材料选用,我也是有所考虑的。
底板
要有一定的厚度(约三厘米厚以上,但也别太厚,使得巢箱很笨重),木料我一般用松木,容易得到,有自然清香,基本耐用度一年以上,而且不太加重巢箱的整体重量。重点:我的巢箱底板上都会凿一个蛋坑。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巢箱要三厘米的厚度了吧:) 试试看吧。衔接宽度的木板,一般稍厚一些就可以了,可以订上钉子,承重,那就是它们的任务了。前后的门面板,一般的复合板就可以了。薄一些便于打洞。上顶盖,铁皮做的盖子。
巢箱尽量挂笼外,以便于观察,清理。巢箱内应铺垫锯木屑,以保持巢箱的清爽整洁。每窝小鸟出窝,对巢箱应消毒清理。建议,用沸盐水(或适量高锰酸钾水)对巢箱清晰消毒,再清水洗净,置烈日下暴晒消毒。暴晒法也适用于对木屑的处理。
本文来自www.douno.cn
虎皮的繁殖基因问题。
我的认识应当说比较直观些,可能也有些肤浅。虎皮(不清楚其他的鸟)现性的特征多数是随公亲鸟的。但基本法则是:母鸟现性特征多数遗传自亲公鸟的;隐性基因特征多数是遗传亲母鸟的,甚至一些行为习惯。而公鸟的现性特征则多数是遗传亲母鸟的;隐性基因特征一般遗传亲公鸟的。
根据/实例:
1。波浪纹公鸟和红眼母鸟配,公鸟不带隐性红眼基因的话,子代要出现多数为现性红眼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小鸟基本都是波浪文的,但会颜色淡一些,选这样的母鸟再和红眼的公鸟配能得到改良后的红眼睛 - 现性是普通红眼,但个体大,身条长,毛色亮,适合繁殖。
2。普通波浪纹公鸟和葵花顶波浪纹母鸟配,子代多为普通波浪纹系,少有葵花顶波浪纹的出现,有也是公鸟带葵花顶。(但葵花高度多为退化趋势)
3。普通兰波浪纹公鸟和普通绿波浪纹母鸟,子代多为普通兰波浪纹系。再用子代和普通兰波浪纹系的配,却可能出现各种颜色的波浪纹。按出现几率依次为:兰,白,绿,黄。
4。普通红眼和普通红眼配,但母鸟吃蛋。蛋一生出,就尽快抢救出巢给保姆鸟(多为普通波浪纹虎皮)孵,孵出的子代再繁殖,出现的母鸟中多还会有吃蛋的习惯。
中国鸟市常见虎皮种类特性简析:
波浪纹:算是虎皮各亚种中最接近野生种群特性的。体形容易被改良变大,较其他亚种聪明,活泼。育雏的能力最为优秀。
派系:基本算是波浪纹的变种。有很多波浪纹的特性,但普遍基因不是很稳定。子代易出现“返祖”现象
云片/剌花:体质,育雏都不如破浪纹。体形一般偏小。但经筛选,容易改良。起性方面有优势。
黄化/白化:黄化和白化都算是一种病理特性。黄化较白化,基因稍好些。纯种白化是各亚种中体力,育雏,起性,智力各方面都算是最差的。不经改良过的白化,在不启用保姆鸟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成功繁殖出雏鸟。蛋的***律普遍偏低。蛋的数量少,个体小。雏鸟孵出也容易发生弃喂的现象。 黄化体和白化体又再分为有白翅,金翅,带沙和无沙几种。分类方法基本按大翅羽和眼圈的成色来决定。
豆瓣花:波浪纹至高级虎皮品种的一个过渡品系。基因最有可能发生一些“变化”(可能进化或退化)基本上我对虎皮基因的了解都在上面的文字里说明了。
注:至于黄化和白化配对可能出现的基因现性状态。可以参照实例4。不过,特殊品种和普通品种是略有不同的。要理解这点,首先要理解白化这种病理的特性。白化:是会出现在很多种动物身上的,包括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灵长类(人类自己)。白化的基本特性是生物体自身缺乏色素***的能力,体发/羽/毛呈现出白色(也可以是灰色的)。基本上,除了人类自身,所有的白化体动物都还会有一个特性,眼睛的颜色是呈红色的,这是因为白化体动物自身缺乏色素***的能力,眼部的颜色会由于缺乏色素而只能自然呈现出眼睛晶状体后血管中的血红素颜色,并且,所有的白化病生物都会格外害怕强光,在强光下会看不清东西。白化/黄化虎皮是由带有这种病理基因的虎皮一代代演变而来,据资料讲,白化/黄化虎皮有白化病理基因,但作为一个种群,白化特征却不能完全被看作是一种病理。白化/黄化虎皮有一定的色素自身***能力,但相当相当的弱。成鸟白化虎皮在阳光下,其是有颜色的 - 微弱的蓝色成鸟黄化虎皮在阳光下则显现绿色黄化虎皮和白化虎皮再杂交,有时有如调色板一样,子代的黄色会减弱,白化中会开始带有淡黄色。个人怀疑隐性派系虎皮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黄化虎皮和白化虎皮的杂交一般不太受肯定。他们的羽色容易让人想到他们是*种。但我也有见过黄化虎皮和白化虎皮的杂交体呈现出清晰的色块,色块边缘不模糊(派系种鸟的挑选标准之一),身价上升很多。
外形特征虎皮鹦鹉头羽和背羽一般呈黄色且有黑色条纹,毛色和条纹犹如虎皮一般,所以称为虎皮鹦鹉。虎皮鹦鹉属于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种,其羽毛颜色光艳,性情活泼且叫声清脆、易于驯养,在我国是大众鸟友最喜欢的鸟种之一。头部呈圆,喙部有钩曲,喙上方有蜡膜(多数虎皮鹦鹉的性别可通过蜡膜颜色来分辨)。虎皮鹦鹉腿部比较短,四趾,其中两趾向前、两趾向后,易于其攀树、攀物。
鸟体为黄绿色;头部後方、颈部两侧、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每片羽毛均带有黄色和黑色;喉咙和面部为黄色;脸颊下方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紫色,喉咙部分有3个黑色点状;胸部羽毛带有细窄的黑边。主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飞行羽为灰绿色并带有浅色的条纹;内侧灰色并且带有白色的斑纹;尾巴上方***的羽毛为蓝绿色,尖端黑色,内侧黑色。鸟喙橄榄黄色,蜡膜蓝色;虹膜白色。母鸟的蜡膜为灰棕色,仅带有一点点浅蓝色,到了繁殖季则会变为深棕色。幼鸟体色较深,公母幼鸟的蜡膜都为粉红色,需要3到4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
虎皮鹦鹉平均寿命是7年。体长16~18厘米,体重35克。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雄鸟鼻包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
成鸟头顶较圆平,嘴壳甚强大,上嘴壳基部为蜡膜覆盖,上嘴壳弯曲如钩状;体羽色彩艳丽多变,常见色有黄、绿、蓝、白、蓝绿、浅黄等色,因头、颈及背部的羽色中多具有黑色或暗褐色横纹,而得名虎皮鹦鹉。足趾为对趾型,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适宜在枝头攀缘。更适宜握物和取食。尾型尖长,***尾羽延长如箭。成鸟雌雄区别在于蜡膜的色彩,雄性蜡膜呈青蓝色,雌鸟蜡膜为肉褐色。成鸟蜡膜及嘴壳基部较为枯燥,无光泽。足趾浅肉色。。。生长繁殖 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
目前国内饲养及玩赏的虎皮,均为人工饲养下繁殖的笼养鸟,其体质均有减弱。故饲养者宜选择体躯宽长,体态丰满,精力充沛的个体进行饲养繁殖,有利日后种群复壮。野生虎皮鹦鹉喜结群生活,以植物种子及果实为主食,营巢于洞穴中,每年繁殖1—2巢,每巢产卵4—7枚。卵呈椭圆形,卵壳为纯白色。在人工饲养中的虎皮鹦鹉、由于嘴壳坚硬,足趾与利嘴配合攀缘灵活,非常善于拆毁笼舍,故宜用较坚固的房舍及金属网围筑适宜的笼舍饲养。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10℃。
我国南方城市,冬季气温不低于0℃,可利用露天笼舍饲养繁殖虎皮鹦鹉。家庭中少量饲养,可选用适宜的箱笼,饲养及繁殖效果甚佳。笼舍内需设置足够的栖架,供其攀跃和栖息,笼内地面或笼底部垫细砂,供作砂浴和取食。饲养室需通风良好,光照宜长。大量群饲的虎皮鹦鹉,饮水量很大,又因此鸟常在饮水的同时排粪,常易污染其饮水,所以最好采用家禽使用的自动饮水器供水,使之不能入水洗浴,可保持饮水清洁。
饲料混合比例为:粟或黍7份,稗子2份,苏籽1份。这种混合的粒料,适于饲喂多种小型鹦鹉,另外加喂矿物质饲料,如墨鱼骨、贝壳等。人工饲养的虎皮鹦鹉、在光线比较黑暗的巢穴内产卵孵化、若巢中光线过强,则孵化效果不佳。一般供给的人工巢箱,由内外两个巢室组成,外巢室具有通向笼舍的巢口,内、外室间的隔板留有洞口相通。内巢室垫锯末或细砂,是雌鸟产卵孵化的地方,巢箱的参考尺寸为,内外巢室各为16厘米(长)×16厘米(宽)×16厘米(高);巢口直径5~6厘米,巢口下缘距巢底6~7厘米。
北京饲养虎皮鹦鹉,每年秋、冬、春三季繁殖,夏季因气候炎热,连续坐巢孵卵不但影响亲鸟健康,而且孵化及育雏率也明显下降,幼鸟体质不佳,故一般多于夏季停止繁殖,其控制的方法是每年7~9月,将饲养笼内的巢箱取出,进行巢箱的清洗消毒,10月以后再将巢箱挂入笼舍内。每年10月至次年6月间,虎皮鹦鹉可产卵孵化育雏3~4巢;每巢产卵4~7枚,最多达10枚,卵壳纯白色,卵重2.5克,孵化期18天;雏鸟留巢34~38天,约40日龄开始独立生活。幼鸟在6~8个月性成熟,并开始求偶繁殖,最佳繁殖年龄为1~5岁。
在南方饲养虎皮鹦鹉,四季都可繁殖,但是如果夏季温度过高,还是建议不要让亲鸟抱窝。
虎皮鹦鹉4个月龄达性成熟,开始发情、***,可作为种鸟进行繁殖了,虎皮鹦鹉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窝可产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产1枚蛋,在产第三枚蛋时雌鸟开始坐窝孵化,孵化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18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30天左右,雌鸟在孵化期间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以免亲鸟受惊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虎皮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3~4年,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为了对种鸟群进行提纯复壮,应不断更新种鸟。虎皮鹦鹉平均寿命7年。
相关知识
虎皮鹦鹉的遗传
虎皮鹦鹉花色怎么配对(虎皮鹦鹉繁殖配对原则)
培育白化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的寿命解析:影响鹦鹉寿命的因素
宠物大全:虎皮鹦鹉的详细资料
这只虎皮鹦鹉是什么种类,
30.鹦鹉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宠物鸟.人们在养殖鹦鹉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着鹦 鹉生理活动的规律. (1)某人的一只绿色虎皮鹦鹉与蓝色虎皮鹦鹉交配.后代全是绿色虎皮鹦鹉.再用后代中的绿色虎皮鹦鹉与他人的——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十大珍稀虎皮鹦鹉品种探秘
虎皮鹦鹉有几种颜色?
虎皮鹦鹉基因原理
网址: 虎皮鹦鹉的遗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4857.html
上一篇: 宠物鼠吃什么?如何喂养? |
下一篇: 鸟类的社会进化和种群遗传结构.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