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苏州博物馆:追寻“光线魔术师”的奇妙旅行

苏州博物馆:追寻“光线魔术师”的奇妙旅行

2018年我曾经来过一次苏博,当时行色匆匆,只顾得看文物,没来得及细看“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先生的杰作,这次正是要补上这个遗憾。

盛夏的苏州,云雾漫盖天空,却被藏在背后的太阳熬得煞亮,炽热的天气令人酷热难耐。人们参观苏州博物馆的热情竟然也如这气温般高涨,馆内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人潮汹涌间,若你有独具一格的眼光,就是此刻的主人。——佚名

来吧,集中注意力去捕捉空间的明暗变化,让我们展开一段“光线魔术”的奇妙旅行。

一、中央大厅的格子世界。

光线的奇妙,从博物馆入口开始。大门的重檐屋顶由钢架和玻璃构成,光线从四面八方涌入,屋顶变得十分轻盈,似乎随时会飘然而去。

验过票后走入门内,面前是一大片灰框白底、棱角分明的屋宇,一间高大房子正敞开着大玻璃门。

在传统私家园林中,位于入口的屋舍称为“堂”,形制较大,用来待客、饮宴和议事,又是连接各个功能区的枢纽。如果把苏博看作一座园林,那么入口大厅便是这座园林的“堂”。大堂坐北朝南,整个南面都是大幅透光的玻璃。

穿过玻璃门,便忽然进入了一个黑白色的几何世界,四面八方都是黑框白底的格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各种格子拼起了墙面、天花。

二、宛如林荫下的长廊

大厅的东西两侧有通向展厅的廊道,上空高敞。

我也探访过苏州园林的廊,其中尤以留园的曲廊为有名,但它们都在室外,而这条长廊却在室内.....等等,真的是室内吗?一片天光潇潇洒洒地从顶上飘落下来,散落在墙上、地上,游人的身上。我忽然想起资料介绍,贝先生擅长用玻璃,擅指挥光线,是一位“光线魔术师”。

图片来自苏州博物馆官网

“一定要有光!“

“嗯......但是江南的夏天很晒啊!”

“所以玻璃天棚的下面还有遮光条,你不觉得这很像荫凉的竹棚?”一位扎着马尾辫子的清爽女生站在前台旁边,穿着志愿者背心,普通话里带着淡柔的气息。

“竹棚疏密不一,我看这密规整的天棚,倒像是一对张开的蝉翼。”我向嫣然的志愿者挥挥手,走入长廊。

长廊宽敞且高,天棚并不是平坦的一线而过,而是高低错落,两级天棚之间的落差用玻璃封挡,以引入更多的光线。

图片来自苏州博物馆官网

直射的天光被横盖的蝉翼收去了锋芒,化作一片柔白,洒入廊内,清光如水,渺若林荫。

三、贯窍的“气眼”——天井

长廊两侧墙面为简洁的灰框白底,一侧通向展厅,另一侧墙上开有几扇六角形玻璃大窗,占据1/3墙面。

图片来自苏州博物馆官网

透窗看出去,外面是一个极小的庭园,两米见方之内,栽有一棵石榴树,树旁立着一块玲珑俊秀的太湖石。几个沉甸甸的果实直要垂到太湖石上。

这方小小庭园又称“天井”,几个天井巧妙分布在各个方向的廊道、房屋之间,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有一树一石透过玻璃窗映入眼帘,再加上天光洒落,仿佛身处园野。

如果少了这几扇窗景,一面白墙未免显得呆板。若要挂上装饰的画幅,纵有妙手丹青,又如何及得上自然的活色生香?

这些天井连通博物馆各处,使得整片建筑气贯脉连,生机盎然,犹如“气眼”。

长廊另一面的展厅,同样以落地玻璃来引入室外景致。

展厅内部

四、点睛的小池和修竹。

除了潇洒的借光、借景外,还借水,借竹。

廊道的转折处是通向二楼的架空楼梯,挑高的空间让人眼前豁然开朗,又见一片碧绿映入眼内,从长廊穿出的气流变成上下旋转,带动霭霭水气沁肤而来。原来在楼梯插植着一丛翠绿的修竹,几枝茂盛的竹枝直伸到十多米高的顶棚,竹旁有一泓小池,清澈的池水微微荡动,引入一片清谧气氛。

楼梯上空(图片来自苏州博物馆官网)

这真是精妙绝伦的手笔!以大体量的玻璃引入自然光线和景观,再以小型水体令水汽环绕室内。抬头便见蒙蒙天光,左右顾盼,又有花草树木和澄静湖面映入眼帘,茵然水气沁肤,仿佛身入林溪。

五、传统水墨画和现代主义凝合的后园。

沿着东西两侧的廊道前进,两番曲折之后,便来到北面的后园。

一走入园内,首先看到的便是北墙上的片石假山,这又不仅仅是假山,还是一幅山水画。

图片来自苏州博物馆官网

远处有山,山前有湖,湖上有桥,桥头有松。白墙不仅仅是画纸,也是画里的留白。眼前一泓碧水舒卷开去,有平桥横亘,只觉水无尽头,远山邈邈。山上黄石苍茫,青峰拔峭,叠错的峰峦逐渐去远,逶迤不尽,湖光山色间,一片疏朗明秀。细看之下,青石中部颜色稍淡,犹如云带漫过山腰。

从贴着水面的平桥走到西面平台,只见对面有一片外形简单、灰白两色的屋宇,凝立在天水之间,有松桂相依,净植淡雅。

图片来自苏州博物馆官网

这片景致的外形、色调极简,故而极有力量,由里达外,臻于至诚,如曾子言:“诚于中,形于外。”

以现代主义的线条为“梁柱”,以传统水墨画的色调为“板”,一条桥梁横空飞越,将传统的士林气度从千古引至眼前。在这一刻,园林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内心的表达。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奠基人段义孚先生曾写道:“当我们步入一座中式园林的时候,楼台亭阁,花草树木中的一点一滴都有可能把我们引入一个世界,让感官、意识和灵性在其中得到极大的拓展。

据报道,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是贝先生“属于心灵的个人项目”。在贝先生少年时,因为是家族里的长孙,每放暑假他都会从上海来到苏州,居住在潘儒巷的贝氏大宅,以了解家族事务。当时贝氏家族已购下闻名遐迩的古园林狮子林,将其纳入大宅中。耳濡目染下,苏州园林的印象自然渗入少年记忆之中,更于七十多年后,融合了“贝式流派”,将横跨中西、纵贯古今的气度,展现在世人眼前。

在这位“光线魔术师”的魔棒下,苏州博物馆面面玲珑,处处畅通。而且大师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座精妙绝伦的杰作,更融汇传统园林与现代主义,开创出一条现代中式园林的道路。

参考资料:

1、苏州博物馆官网。

2、央广网百家号.贝聿铭:建筑是人类对诗意栖居的美好表达.2019.05.18

3、段义孚.《恋地情结》,商务印书馆,2018

相关知识

苏州博物馆:追寻“光线魔术师”的奇妙旅行
苏州博物馆的光与美
博物馆照明设计中,对自然光的利用
大师贝聿铭 ‖ 用光线来做设计
邓为狐狸胸针:追寻奇妙生物的时尚风潮
上海博物馆奇“喵”夜:携猫共赏古埃及文明的神秘
苏州
第2届华东国际宠物展览会一苏州站。哇哦!今年 6 月份的华东
博物馆照明之28米超高空间如何布光?埃克苏(AKZU)博物馆照明应用实例
苏州市老园丁书画、摄影作品展于苏州教育博物馆正式开展

网址: 苏州博物馆:追寻“光线魔术师”的奇妙旅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905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摄影中光线的基本知识
下一篇: 手机摄影,最全用光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