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水禽:绿翅鸭
绿翅鸭(学名:Anas crecca)绿翅鸭是雁形目、鸭科的鸟类。绿翅鸭体长约37厘米,雄鸟头部及颈部深栗色,具宽的金属绿色贯眼纹,肩部具一条白色细纹,胁部具灰色蠹状纹,腹部白色,尾下具皮黄色斑块,雌鸟体色为褐色,腹部浅棕色,翼镜绿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黄色。
绿翅鸭广泛分布于整个欧亚大陆,如尼罗河谷、近东、刚果河上游的沼泽区、尼日尔河三角洲等,在加利福尼亚和南卡罗来纳的北美海岸也有分布。中国分布于各省区,卤阳湖主要见于湖泊和积水较深的盐田。绿翅鸭在靠近水边和有掩护的地面筑巢,栖息于水塘、河流、湖泊及沼泽等湿地中,繁殖期成对活动,其余时间结群活动。绿翅鸭通常在水面摄食,也会把头埋到水里觅食,它主要吃水生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昆虫及其幼虫、软体动物和蠕虫。冬季,它的食物则变成包括莎草和谷物在内的水生植物和草的种子。绿翅鸭一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8-11枚,早成鸟。
识别要点:绿翅鸭雄鸟繁殖羽头和颈深栗色,自眼周往后有一宽阔的具有光泽的绿色带斑,经耳区向下与另一侧的相连于后颈基部。自嘴角至眼有一窄的浅棕白色细纹在眼前分别向眼后绿色带斑上下缘延伸,在头侧栗色和绿色之间形成一条醒目的分界线。上背、两肩的大部分和两胁均为黑白相间的虫蠹状细斑;下背和腰暗褐色,羽缘较淡;尾上覆羽黑褐色,具浅棕色羽缘;尾羽亦为黑褐色,但较为深暗;肩羽外侧乳白色或淡黄色,外翈具绒黑色羽缘;两翅表面大都为暗灰褐色;大覆羽具浅棕色或白色端斑;次级飞羽外侧数枚外翈绒黑色,内侧数枚外翈为金属翠绿色,在翅上形成显著的绿色翼镜;最内一枚外翈灰白色,具宽阔的绒黑色边缘;次级飞羽具白色或灰白色端斑,与大覆羽的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两道明显的白色带,分别位于翼镜的前后缘。下体棕白色,胸部满杂以黑色小圆点,两胁具黑白相间的虫蠹状细斑,下腹亦微具暗褐色虫蠢状细斑;尾下覆羽两侧前端为绒黑色,后部为乳黄色,中央尾下覆羽绒黑色。非繁殖羽似雌鸟,但翼镜前缘白色部分较宽。雌鸟上体暗褐色,具棕色或棕白色羽缘;下体白色或棕白色,杂以褐色斑点;下腹和两胁具暗褐色斑点。翼镜较雄鸟为小,尾下覆羽白色,具黑色羽轴纹。虹膜淡褐色,嘴黑色,跗蹠棕褐色。
生活习性:迁徙。每年3月初开始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北迁,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大量出现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迁徙时常成40-50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飞行疾速,排成一条线或 ‘V’字形,两翅鼓动甚快,发出‘呼呼’的鼓翼声。秋季迁徙开始于9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到达长江流域,10月初到达广东沿海一带。迁徙高峰期在9月末至10月末,少数个体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越冬。
习性。喜集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活动。飞行疾速、敏捷有力,两翼鼓动快而且声响很大,头向前伸直,常成直线或‘V’,字队形。在水面起飞甚为灵巧,有时冲天直上,有时扇动两翅在水面掠过一段距离后才从水中升起。游泳亦很好,但在陆地上行走时显得有些笨拙。
食性。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特别是水生植物种子和嫩叶,有时也到附近农田觅食收获后散落在地上的谷粒。其他季节除吃植物性食物外,也吃螺、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在水边浅水处。多在清晨和黄昏有时晚上和白天亦觅食。每日觅食时间较长。休息多在水边地上或沙洲和湖中小岛上。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https://mp.weixin.qq.com/s/QkdNCWvwII5zM6DYcJ1FlA
相关知识
认识水禽:银喉长尾山雀
绿翅金刚鹦鹉价格 绿翅金刚鹦鹉多少钱
罗纹鸭
美丽的水禽——鸳鸯
绿翅金刚鹦鹉怎么过冬 绿翅金刚鹦鹉如何过冬
绿翅金刚鹦鹉繁殖率 绿翅金刚鹦鹉一年繁殖几次
台州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再迎黑脸琵鹭回“家”
绿翅金刚鹦鹉
绿翅金鸠
红翅绿鸠
网址: 认识水禽:绿翅鸭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26247.html
上一篇: 绿桃鹦鹉怎么养 |
下一篇: 【生物物种小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