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这个话题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或者“空穴来风”。说实在的当我看到研究数据的时候我也非常的吃惊。在过去的2008年到2017年里,我国宠物的数量从3000万只增长到2.5亿只,年均增长率25.6%,而同期上海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不到3%。可能这样对比不是特别恰当,但确实反应出宠物的发展大有“异军突起”之势。
而关于宠物狗具体数据是这样统计的:人与狗数量的比值,全球平均值在10:1左右,也就是说生活中每10人的身边就会“环绕”一只宠物狗。一般而言,狗占了宠物数量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没有统计到的农村里的田园狗、流浪狗等,我国已经达到全球平均水平。而同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狗比”更高达到4:1,那未来会怎样呢?欧美的4:1,可能是我们10年后的水平,也就是说,未来十年中国的“狗口”增速还是在两位数快速增长。
狗的祖先——狼
看到这组数据不知道大家会怎么想,10年后每4人身边就会有一只狗在边上“环绕”。如果以具体数量论英雄的话,细菌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物种,而如果以“得人类宠爱”增长速度来论英雄的话,近一百年最成功的,非狗莫属了。
那么新的疑问又来了,我们知道狗是狼的一个分支,换句话说,狗的祖先混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狼确实未免有点寒碜。我们知道古有六畜,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民有五畜,山多麋鹿”这里的五畜指的是:“牛、羊、豕(猪的意思)、犬、鸡。”而随着社会进步发展演变为”“六畜”,比如百姓常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六畜:“指猪、牛、羊、马、鸡、狗。”而牛羊马为“一等畜”猪鸡为二等畜,狗是最低等的。从古人的话里都能区别出来,比如“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等,处处饱含贬义之意,古语有“尊客之前不叱狗”的说法,可见当时狗的地位是多么低下。
汪星人
六畜均是人类驯化动物的自然结果,那为什么人能把狼驯化成狗呢?我们知道狼是食肉目犬科,而狗也是食肉目犬科犬属狼种,换句话说都是吃肉的。从古至今狼一直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一般离群独居的狼是很难生存的,而人类的驯化也改变一些狼的进化属性,古代人抓住动物是肯定要吃掉的,如果暂时吃不掉就会圈养起来,被人类圈养的狼只能吃人类的残羹剩饭,不仅有肉可能也有米饭和蔬菜,那这种情况下食肉的狼吃不了这些残羹剩饭只有死路一条,“驯化的动物都是可驯化的,未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而那一小部分活下来的狼,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有基因突变,可以消化淀粉,就变成了杂食动物,这个原本无用的“消化淀粉基因”,因为人类的出现,竟然成功地点亮了“进化树”的一个新分支——狗,从此开始了征服地球的道路。
那么狗在古代这么不招人待见,为何如今得宠“如日中天”呢?我们再看一组数据,据统计中国宠物狗的数量达到了约1.5亿只(和上文提到的10:1基本吻合),养狗人群的年度人均消费金额为6771元,狗粮是主要占比,达到49.4%,零食占比21.8%。整体而言从年龄来划分80和90后养狗的比例占到总人群的73%以上,从学历划分:本科学历占比54%以上,从性别划分:男性占比44.3%,女性占比55.7%,从感情角度划分:养狗家庭有55%把狗狗当孩子养,27.8%当亲人,8.7%当作宠物,7.5%当朋友,总结:养狗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轻、高学历、女性人群。
宠物狗
关键的转折点,人成功驯化了狗,狗也驯化了人。“物有所值,人有所用”,不管是人还是单一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古代的狗就是为了贡献肉类食物 ,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而到了近现代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狗的本身价值超过了其附加的价值,例如:人们更多的是让狗看门,情感寄托等,并没有食其狗肉。而造成这个情况的出现,既然是为了一句话:“狗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的家人,你怎么可以吃家人和朋友呢”,那按这样的逻辑,难道猪啊牛啊羊啊天生就下贱,就是人类的食物?古人常说:“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牛羊比狗更加感人泪下为什么要吃牛羊呢?
人成功把狼驯化成狗,而狗驯化人类的方法就是让人类产生了独特的情感,比如“狗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的家人,你怎么可以吃家人和朋友呢”这一类神一般的信仰。所以这种驯化动物,人类给它们一个专门的名词——宠物。宠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驯养关系。所以成为宠物后驯化人类的方法:
第一步是要去功能化。例如:猫最初是用来抓老鼠保护谷仓里的粮食的,现在连这老本行都不用干了。够虽然也去除了看门本领,但是多少还会叫两声,这一点,猫比狗还要成功。
第二步是提供独特的“情感陪伴价值”。
猫是独居动物,地盘意识很强,对人类的依附关系和忠诚度都不如狗,但人类就是喜欢吸猫当铲屎官,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错位竞争,喵星人和汪星人分别满足的是不同人的不同情感需求。
所以说“宠物”是一种双向驯化的必然结果。但也有一部分狼不甘心被人类驯化变成狗,比如“澳洲野狗”既不是狼也不是狗。
澳州有一种动物叫“澳州野狗”,是东亚家犬的一个分支,由人类遗弃在澳州的狗野化而成,它们捕猎袋鼠、野兔,在缺少大型食肉动物的澳洲大陆,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后来的澳州土著和欧洲人试图重新驯化“澳州野狗”,却都没有成功,因为它们不但性格凶猛,还丧失了消化淀粉的能力,“退回”它们的狼类祖先的状态了。类似的还有美国野猪,由欧洲人把家猪带到美洲,野化后与真正的野猪杂交而成的介于家猪与野猪之间的品种。
所以进化是没有方向,野化也不是退回祖先的状态,而是演化成另一个新物种,既有野生动物的特征,又有驯化动物的特征。人类又何尝不是呢?一边我们拼命想安排自己的命运,另一边又对别人安排的命运安之若素,但不管我们怎么进化,最重要的是保持随时进化成“新物种”的能力。(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宠物市场分析报告:2017年宠物数量将达2.5亿
我国流浪猫狗数量近1亿只
养宠人超六成选择养猫 养宠数量将增至近两亿只
中国宠物达2.5亿只 宠物创业会迎来新机遇吗?
3000万“铲屎官”养出猫咪千亿市场
它经济火热,3000万猫咪“铲屎官”养出千亿市场
数读|它经济火热,3000万猫咪“铲屎官”养出千亿市场
从日韩看中国,寻找宠物行业问题的答案!
我国养宠群体庞大,宠物还是单纯意义上的宠物吗?
速途研究院: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宠物行业分析报告
网址: 原创 近10年时间我国宠物数量从3000万增长到2.5亿只,人狗比例在10:1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27738.html
上一篇: 宠物蛇怎样驯化呢? |
下一篇: 原创 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