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生态头条 | 聪明美丽难道是我濒危的原罪?

生态头条 | 聪明美丽难道是我濒危的原罪?

艳丽的羽毛,强有力的弯钩喙,神气的姿态,彰显鹦鹉不俗的聪颖和智慧,给予我们对鹦鹉的强烈印象和幻想。

然而,作为大众最熟悉的鸟类之一,我们真的了解鹦鹉吗?

这些频繁出现在花鸟市场、动物园、卡通片、还有许多家庭里的小鹦鹉,真正的性情是怎样?又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危机和伤害呢?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爱护它们?

01

一只高智商“鸟士”

你知道吗?世界上现存的鹦鹉种类有400多种。

它们分布广泛,主要生活在东南亚、南亚、中美、南美和澳大利亚的热带雨林与稀树草原。其中有9种鹦鹉在我国也有分布。

鹦鹉有着较长的寿命和较高的智商。一般来讲,鹦鹉寿命的长短与体型成正比,小型鹦鹉平均寿命为5-20年,而中大型鹦鹉则能活30-60年以上。同时,鹦鹉在鸟类中也是出了名的高智商,认知能力在很多方面类似非人灵长类。据研究,高智商可能是为了帮助鹦鹉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

除了长寿命和高智商,鹦鹉还有哪些特点呢?

虽然我们常看到单只饲养的鹦鹉,但是其实,鹦鹉是非常典型的群居动物。在野外,鹦鹉群体白天一同觅食进食,交流信息,晚上一同飞回夜宿地集体休息。亲密的伙伴会互相梳理羽毛,互相喂食。然后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共同哺育下一代。

野外很少有健康的鹦鹉是独自活动的,因为群体生活对于鹦鹉来说,意味着生理和情感的安全感。

在澳大利亚林地上空,当看到绿色与金色交相辉映,我们便知道,是虎皮鹦鹉群来了。来源:网络

鹦鹉天生有着异常充沛的精力。例如深红玫瑰鹦鹉在秋季,白天会花费将近一半时间用来觅食进食,其余时间还会用来进行警戒、梳羽、攀爬、飞行、繁殖等行为,所以,鹦鹉的日常生活是非常充实的!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鹦鹉作为榜上有名的濒危鸟类群,很早就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权威机构和保护组织的重视。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list)显示,现存的404种鹦鹉种类中,有将近1/3的种类被评估为受威胁物种。

而导致鹦鹉濒危的两大元凶,一是由于森林砍伐引起的原始生境被破坏,二就是由于宠物贸易引起的野生鹦鹉猎捕和走私。

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华盛顿公约》,CITES)数据库统计,近46年间(1975-2021),近七成的鹦鹉种类(276种)有以商业为目的的野生个体国际贸易记录,其中包含54种受威胁物种。

出于保护鹦鹉野生种群的目的,避免因为无节制捕猎贸易而造成物种灭绝,CITES将除了四种鹦鹉以外(玄凤鹦鹉、桃脸牡丹鹦鹉、虎皮鹦鹉和红领绿鹦鹉)的其他所有鹦鹉都列为了禁止国际贸易或受管制种类。

02

猎捕走私屡禁不止

然而,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阻止不了偷猎和非法贸易的存在。虽受CITES严格出口限制的保护,很多种类的鹦鹉种群数量却在持续下降,比如非洲灰鹦鹉。

鹦鹉盗猎走私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几点:

1.大型鹦鹉性成熟较迟、繁殖周期长,一个完全不依赖野生种源的“封闭人工繁育系统”可能需要养育幼鸟4年以上,才能用于繁殖,也不容易配对成功。而野生鹦鹉获取成本更低,有时也更适合繁殖。据调查,一些国家的繁殖场会进口已经建立了繁殖对的野生鹦鹉,这样“效率”更高。野生鹦鹉也经常被认为是更多产的繁殖者。

2. 越来越多的饲养者倾向购买未断奶或刚断奶的幼鸟。相对成鸟的来说,幼鸟更亲人,易于与饲养者建立关系。所以,从经济角度,养殖户更愿意将幼鸟直接出售,然后低成本快速补充野生种源用作繁殖,是更“经济”的做法。

正是因为这些巨大市场需求背后的利益,让走私团伙甘愿铤而走险。

很多自称是人工繁育的中大型鹦鹉其实来源都是野生的,通过合法养殖场掩护使其合法化。在很多国家,每年鹦鹉的实际出口数量常常超出CITES准许出口的合法配额数量,甚至,连配额设定本身都存在巨大问题。以灰鹦鹉为例,据官方数据显示,在2007至2014年间,灰鹦鹉实际交易数量比合法数量多出4.2万余只。种种漏洞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很多鹦鹉种类的野生种群数量不能真正受到保护,依旧面临灭绝的风险。

来源:World Parrot Trust(2018)

鹦鹉的盗猎走私除了会对鹦鹉野生种群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之外,对鹦鹉个体同样会造成直接伤害。

在走私过程中,很多鹦鹉会因为惊恐、疾病、窒息、饥渴等原因死去。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统计,鹦鹉在非法贸易运输过程中的平均死亡率高达30%-40%。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调查,在一次走私过程中,多达60-80只非洲灰鹦鹉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在某些情况下,死亡率会高达70%-90% 。

2015年,印度尼西亚泗水海关日前破获一宗走私保护动物的案件,嫌犯将24只濒临灭绝的小葵花凤头鹦鹉(Yellow-crested cockatoo)塞进水瓶里,欲偷偷运出印尼。图片来源:Anadolu Agency

03

濒危的鸟

中华秋沙鸭(濒危)

中华秋沙鸭,又称鳞胁秋沙鸭,因模式标本产于中国而得名,是一种分布局限于东亚的珍稀鸟类,有着“国鸭“之称,在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的受胁等级是濒危。

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

且不论雌鸭还是雄鸭都有着飘逸的“长发”,雄鸭的“长发”甚至更长一些 ,像极了那些年我们青春里曾经有过的“杀马特造型”,也可以说引领了鸟届“杀马特造型潮流”。

中华凤头燕鸥(极危)

中华凤头燕鸥与中华秋沙鸭一样,都有着“杀马特造型”,发型甚至比中华秋沙鸭还更“炸”一点。

中华凤头燕鸥因为枕部的羽冠得名,过去又叫黑嘴端凤头燕鸥,它的喙是黄色的,但喙端又是黑色的,上体偏白;而大凤头燕鸥则是嘴黄绿色,上体深灰色,两者还是很好区别的。

中华凤头燕鸥是鸥科鸟类中最稀少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种之一——自1863年被命名以来,到2000年,人类对它们一共只有6次确切的观察记录。因其稀少神秘,它们被学者专家称为“神话之鸟”。

勺嘴鹬(极危)

勺嘴鹬是鹬科滨鹬属鸟类,全身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那汤匙形状的嘴。

体长14-16厘米,下体白色,上体灰褐色,具黑色贯眼纹。

迁徙期间,依靠它极富特色的勺形喙在滩涂表面像扫帚一样来回捕捉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昆虫为生。吃起东西来简直不要太方便。

黑脸琵鹭(濒危)

与勺嘴鹬相比黑脸琵鹭的那汤匙嘴要大得多了。

黑脸琵鹭俗称饭匙鸟、黑面勺嘴,台湾赏鸟人士则俗称为“黑琵”。

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态优雅,又被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

属于鹮科、琵鹭亚科,琵鹭亚科的鸟类全世界共六种,其中以黑面琵鹭数量最为稀少。

东方白鹳(濒危)

东方白鹳是一种大型的涉禽,体态优美,还拥有大长腿,说是颜值担当也不为过。

喙长而粗壮;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都是朱红色,眼睛内的虹膜为粉红色,外圈为黑色。

丹顶鹤(濒危)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颈、脚较长,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

青头潜鸭(极危)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

青头潜鸭雄性的头颈部黑色,并具有绿色光泽,上体黑核色,胸深褐,腹部及两肋白色,翼镜及二级飞羽白色;雌性头颈部黑色,胸部淡棕色,翼镜和尾下覆羽白色。

往远处一看青头潜鸭仿佛是戴了青色帽子的鸭子,在水里简直不要太灵活,和我们以往看到的鸭子相差甚远。

遗鸥(易危)

遗鸥,中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级的濒危候鸟。

嘴和脚都是暗红色,前额扁平,夏季头部纯黑,像围着一块黑色的头巾。

因为被发现的晚,使用了Larus relictus的学名,意为“遗落之鸥”, 是目前为止被科学界认知时间最晚的一种鸥类。

04

为拯救濒危物种而努力

德国推出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

德国在2007年推出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停止并逆转德国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德国近年来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2019年相关预算升至3000万欧元。

美国巴西合作保护蓝眼地鸠

美国“雨林信托”组织与其伙伴“拯救巴西”组织展开了保护极危物种蓝眼地鸠的工作。蓝眼地鸠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鸟类之一,曾一度被认为已在巴西灭绝,但2015年有人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了这种鸟类的踪迹。这两个组织便在当地买下一片土地,设立了蓝眼地鸠保护区。

2018年夏天,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在该保护区附近设立了博图米里姆州立公园。今年3月中旬,在州立公园确认新发现了4只蓝眼地鸠,使这种鸟在巴西的种群数量达到18只。

澳大利亚繁育苏门答腊虎

悉尼的塔朗加动物园在致力繁育极度濒危的苏门答腊虎。苏门答腊虎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目前野生虎数量仅为350只左右,其生存受到非法盗猎和森林砍伐的威胁。近期,3只在塔朗加动物园诞生的苏门答腊虎幼崽与游人见面。据介绍,自1980年以来,已有21只苏门答腊虎在该园诞生。

中日合作保护朱鹮

朱鹮曾经在东亚广泛分布,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滥捕等原因,朱鹮数量急剧减少。到1952年,日本调查仅发现32只朱鹮。虽然日本采取了人工饲养等措施,但到2003年最后一只日本本土朱鹮死亡,宣告了日本本土朱鹮的灭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国内的野生朱鹮也近乎绝迹。1981年,中国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随后开始人工繁育,并陆续将一些朱鹮提供给日本。

如今中国秦岭地区就有2600余只朱鹮,日本的朱鹮种群数量也已达到了300多只。朱鹮成为国际合作保护珍稀物种的良好案例。

地球上

几乎没有一片土地

没被人类改变过

人类的破坏致使

全球物种灭绝平均速度

比过去1000万年

高出几十到几百倍

人与这些美丽生灵的冲突

或许仍在发生

但积极的改善也在不断推进

请正视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勿使它们加速消失

保护珍稀动物就是保护地球的未来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侵删。

往期推荐:

【关注】注意!6月起,这些与生态有关的重要新规施行!

【曝光】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北省反馈督察情况

【关注】痛心!茅台镇酒厂起火,百吨酱酒流入河中

【热议】猴子火了,一只15万!但是背后的罪恶谁又能看得见?

【风向】国务院部署七方面21项举措 力促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世上最“美丽”的5种濒危鸟类,第4种很珍贵,是中国的稀有鸟类
世界上聪明美丽的鸟儿
【生态文化】感受鸟的灵动与美丽|第38期“美丽贵阳•山水林城——生态文明主题讲堂”开讲
生态辽宁 鸟的天堂| 让观鸟胜地成为辽宁闪亮的生态名片
生态摄影 | 我对生态摄影的认识与实践
美丽却濒危的鲜红胸鹦鹉,大家想深入了解它吗?
鹦鹉:美丽聪明的象征,文化多元的宠物
世界最聪明也最濒危的鸟类之一——非洲灰鹦鹉
“美丽外衣”将鸣禽置于险境
生态头条 | 残忍的中国式放生!自然环境承受不起这些“福报”

网址: 生态头条 | 聪明美丽难道是我濒危的原罪?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2963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洛克王国:种族堪比冰龙王的神宠霹
下一篇: 比较受欢迎的宠物有哪些?来跟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