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听杨柳老师讲东亚礼仪:日本的礼仪教育

听杨柳老师讲东亚礼仪:日本的礼仪教育

分享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海淀教科院科研员 杨柳

正如人们所知,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日本拥有它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的独特的“礼仪文化”。日本社会非常重视礼仪,在日本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和亲近感相比,更要求恭敬礼貌的态度。日本人见面的社交礼仪总的来说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为人处世谦让有理,微笑长挂脸上;见面问好行礼,谦让礼貌中规中矩;待人接物说话客气,交谈乐于轻声细语。

敬德书院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海淀教科院科研员杨柳主讲《东亚礼仪教育》, 本课杨柳老师从日本礼仪的模式、日本礼仪的规范、日本礼仪的融合、日本礼仪实践等几个方面对日本礼仪进行研究、解读。从介绍日本礼仪的基本来历及日本礼仪研究的基本知识入手,对各个时期日本礼仪发展及日本礼仪教育,有重点地给予评述,见解新颖。本期课程杨柳老师将围绕“日本的礼仪教育”展开阐述。

日本礼仪教学大纲的第一目标是要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所必要的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与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举手投足、如何为人处事。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自身行为背后的含义。

礼仪教育课的核心要求首先是德性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忠孝仁义”四个方面,在当时的社会尤其突出忠和孝。突出“忠”是要服从国家的战略部署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服从天皇,效忠于天皇的精神在明治时代得到了很好的塑造。“孝”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突出“孝”是要孝敬父母,同时要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要有协作精神,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这是孝的核心要求。

那么,日本礼仪课的内容涉及了哪些领域呢? 一是个人生活,即小学生应该怎样让自己成为懂礼的孩子。 二是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即在学校里面如何为人处事,在家庭里怎样和周围的邻居打交道,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比较注重家庭邻里关系。 三是国民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强调怎样服从于天皇的命令。 四是民族生活,比如大和民族怎样过年、如何过节,这些已经编写在小学课本里了。明治时代的小学课本里就写到整个社会要怎样过不同的节日,通过这种仪式性的社会活动也能让孩子们切实地掌握一些礼仪规范。

在日本,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模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他们主要学习的是“作法”这门课。主要让小学生了解见到老师要鞠躬,家里来了客人要敬茶。这个时期的礼仪教授课比较密集,每周都有一个课时讲“作法”。四到六年级的学生每周有两个课时进行礼仪学习,一个课时讲“修身”,一个课时讲“作法”。到了初中,课时又有所调整,学生两周上一次“修身·作法”结合课。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阶段还专门为女学生设计了一门茶道课,这是日本传统礼仪文化的集大成者,与我国茶文化的精华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女生从初中开始学习茶道课,高中和职业高中也要学习茶道课。在大学里开设了国民伦理课和社科课。有什么特点呢?它们是在中学德育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更高层次的礼仪知识。大学生可以结合社会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再由老师加以引导,这就加强了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这是明治时代礼仪教育的模式,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内容方面,要教小学生什么呢?有两条标志性的内容。第一条在《小学女礼式》中说:“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其实这就是我们中国 《童蒙须知》里面的句子。在《小学作法书》中说:“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哗,不可嬉笑,不可敷衍,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通过这些具体的礼仪规范让学生表达出内心的敬意。

另外,日本当时的礼仪教材是带有配图的,配图特点是场景式插图。插图很具体、很细致,这是日本教材的特色。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通过图画和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拓展阅读: 《童蒙须知》

《童蒙须知》是朱熹《小学》之外的另一部重要的蒙学著作。具体从穿衣戴帽、言行举止、扫洒清洁、读书写字以及各种杂事五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入小学前的孩子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

朱熹

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

——《童蒙须知·开篇》

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

——《童蒙须知·衣服冠履第一》

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

——《童蒙须知·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童蒙须知·衣服冠履第一》

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童蒙须知·言语步趋第二》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

——《童蒙须知·洒扫涓洁第三》

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

——《童蒙须知·读书写文字第四》

凡出外,及归,必于长上前作揖。虽暂出,亦然。

——《童蒙须知·杂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凡喧哄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童蒙须知·杂细事宜第五》

(本文根据杨柳老师在敬德书院的授课内容整理)

专栏

责编 | 水芙蓉

HDJDSY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听杨柳老师讲东亚礼仪:日本的礼仪教育
听杨柳老师讲东亚礼仪:日本的学校礼仪教育
幼儿园基本礼仪及礼仪教育小窍门
幼儿园宝宝必学的四大礼仪教育!老师家长收藏!
幼儿礼仪教育
幼儿的社交礼仪教育
世界各国的儿童礼仪教育
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基本礼仪
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网址: 听杨柳老师讲东亚礼仪:日本的礼仪教育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3526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社交礼仪的意义和作用
下一篇: 收藏!一文看懂2024年中国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