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吴江,大清早,溪水无声地流淌。顺着青石板的小路走出去老长一段,才瞅见一座挺古朴的院子,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老中医秦均天在这儿住呢。
跟好多厉害的“怪医”类似,秦均天也有个怪规矩:只要是来看病的,他都不拒绝,带着病来就行,别的别带。
是他医术不行,还是他只为了出名捞好处?
1934 年,在江苏吴江平望镇的一个中医世家,有个男娃出生了,这人便是家族的第四代传人秦均天。
别的孩子童年时撒泼打滚,能在广阔天地玩耍,可秦均天的童年充斥着药草味和医药理论。他每天都要比同龄人早起好几小时,去背那些难懂的中草药名字,记住它们的功效。
父亲诊脉时,他在旁边学着。父亲抓药时,他在旁边瞧着。在这样的熏陶下,秦均天很小就能处理些简单病症了。他还为此得意过,然而父亲老是微笑着摇头,从不称赞他。
在成长的时候,秦均天常常看到父亲给穷苦百姓免费看病,那些实在穷得不行的人,父亲还让账房把药钱算在自己头上。
父亲的一言一行让秦均天印象特别深,他渐渐清楚,父亲期望他掌握的,不光是医术,更有仁心。
16 岁的时候,秦均天进行了人生里第一次独自出诊。
病人在横扇住着,由于腿疼,腿肿得都没法下地走路了。秦均天就雇了个船夫,硬是划了两个多小时,这才到了病人家。
经过一番仔细查看,秦均天给病人配了药,没到四天,病人就痊愈了。面对患者的连连道谢,秦均天心里也特别高兴。
回想起自己头一回行医,秦均天讲:“身为医生,能给病人减轻痛楚,就算路途远、辛苦些,心里也挺自豪的。”
每个人快乐的原因都不一样,对秦均天来说,给病人减轻痛苦,那就是他最快乐的事儿。
1951 年,秦均天走进父亲创立的“平望联合医院”。他身为那时名副其实的“医二代”,没靠父辈基业混日子,反倒出去学了西医。
学成回来后,秦均天很快带头建起了医院的首个化验科,还创立了吴江区的第一个 X 光科室。他不光钻研西医,也琢磨中医,将二者有效地融合,给病患谋求到了最大的康复可能。
有个五十多岁的病人,因为长时间在甲醛超标的屋里,得了很严重的血液病。秦均天用了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给这人看病。
他先借助西医的技术把白细胞进一步恶化的情况给控制住了,接着通过中医的办法让血小板的数量稳定了下来。就这么短短 50 多天,患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像这样的病例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年轻的秦均天一门心思钻研医术,在医界辛勤耕耘,医术变得越来越厉害。二十多年过去,他从一名主治医生慢慢变成了医院的院长。
在任职的时候,秦均天严以律己、注重礼节,他始终坚守着一个准则:医学得是为了百姓的健康,不能是为了钱。
他从来不会靠自己的职位给自己捞好处。秦均天不给病人开那种大剂量的处方药,带头不收红包,也不要回扣,好多所谓的医药代表在他这儿都吃了闭门羹,就连医院平时招待客人用的茶叶,都是他自己花钱买的。
在乌鸦的天地中,天鹅那洁白的羽毛竟然成了罪过。
秦均天的清廉和独善其身惹恼了不少同事,他们嘲笑秦均天有着高超的医术却不拿来赚钱,反倒自己掏钱补贴病人,简直傻透了。有人居然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猪头院长。
面对各种流言,秦均天都是一笑而过,根本不在意。他讲:“但凡治病的大夫,自己得先心神安宁,没啥欲望和所求,这样才能安心施针救人。要不然欲望太多填不满,医术就算再厉害,扎针的时候也会手抖,沦为庸医。”
他一门心思都用在了救治患者身上。为了让医术更厉害,秦均天把医院各个科室都跑遍了,跟不同科室的医生交流讨论,这样自己就能有更多经验去应对各种疑难病症。
秦均天的与众不同,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人就是同院的护士顾蕴珠。
身为护士的她,对病人既温柔又善良,跟秦均天一个样儿。每次碰上急诊病人得输血,顾蕴珠和秦均天都会一块儿挽起袖子。长期相处下来,这俩年轻人在情感上有了默契,最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个成功男人的身后,往往都有个默默给他支持的女人。在往后的那些年里,夫妻二人一个负责接待病人,一个负责诊治患者,配合默契了一辈子。
1994 年,秦均天从单位退下来了,好多家医院想用百万年薪请他,他没答应,单位的福利房他也不要,就跟老伴回老宅了。
老两口原本想着好好过过晚年:喝喝茶,打打太极,逗逗小孙子,出去逛逛。
接下来发生的事儿,正像那句话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秦均天刚清净没几天,好多患者就奔着他的名声找来了,有从黑龙江来的,有从甘肃来的,还有从辽宁来的。秦老一直把病人看得特别重要,他就又开始给人看病,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
就这么着,他们安享晚年的打算彻底泡汤了。
病人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一来,秦均天就在自家老宅弄了个门诊,不过他给自己的门诊定了个规矩:谁来都行,一分钱不要。
老专家看病不要钱的事儿传出去后,来他家看病的人那是一个接一个,没断过。
打那以后,从早上六点开门,一直到晚上九点关门,秦均天一直忙着给人把脉、听诊、开方子。一天下来,找他看病的病人能有二三十个,晚上一躺床上,秦均天马上就能睡着。
即便这样,要是有病人大半夜来敲门,秦老也得爬起来给人看病。自从家里弄成诊所之后,老两口就没休息过,有时啊,连中秋、除夕都得照常“开张”。
顾蕴珠心疼自家老伴儿,于是承担起他的后勤事务,不光要洗衣做饭、收拾家里,还得给秦均天整理资料、接待病人。
来的病人那是相当多,顾蕴珠每天开门打招呼说的话,竟然让鹩哥给学会了,只要有人一进门,鹩哥就顺溜地来上一句地道的吴江话“你是不是来看病的?”
因为秦均天是个全科医生,啥疑难杂症他都能搞定,所以找他就诊的病人就越来越多。
平望有个本地的年轻小伙,得了特别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苏州跟上海好多大医院都表示没法治,他母亲绝望得服毒自杀了。之后,这小伙找到了秦均天,吃了秦老开的药一年多,居然奇迹似的好了;
盛泽有个六十多岁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到处看病都好不了,让秦均天给诊治之后,竟然能骑着自行车从盛泽跑到平望。
秦均天在医学方面挺自信,可一点也不自负,要是三次接诊下来没啥明显效果,他就铁定让病人转诊。
在苏州市吴江区,说起秦均天,老百姓都会钦佩地竖起大拇指,直说:“找他看病,不收钱,真是个好人!”
在秦老家的大柜子当中,摆着一捆捆学生的练习册,这是他历经 26 年的义诊记录。细心的秦老呀,给每个本子都编了号,最后那本的序号是 345 号。
每个本子起码 180 页,每页都记录着一位病人的症状,就这么推算,秦老在这 26 年当中,最少接诊过 6 万人。
有人曾经算过,如果专家门诊每例病患至少 50 元的话,那秦老这 26 年,单是门诊处方就能赚 300 多万。
然而,秦老把这些钱全都节省下来给了患者。秦均天讲过:“咱俩的退休金加起来四千多,吃喝足够了。”有医院高薪请他去,他不干,秦老表示,要是给我两千,他们起码得赚三千,那这三千从哪儿来?这不很明白嘛!
和医院里那些靠各种机器做的检查相比,秦均天通过望闻问切,能给病人省下好多钱。而且他也不会给病人开那种贵的进口西药。
秦老有个原则:能开便宜的药就绝不开贵的,能开中药就决不开西药,他想尽办法给病人省钱,每张处方都不超过 100 元。要是碰上行动不方便的患者,秦均天还会自己花钱搭车去出诊。
秦老这辈子清廉又俭朴,家里使的还是二三十年前的彩电跟冰箱,老房子没暖气,又潮又暗,一到冬天,他双手就满是冻疮。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给病人号脉开药方,用红肿的手指写下一张张病人的记录。
长期高负荷地坐诊,致使他两条腿一粗一细。后来,秦老每次站起来,都得拄根拐杖才行。
就算这样,只要有患者来找他看病,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不管是凌晨,还是深更半夜,他家的门始终都开着。他老是说:“我可以等,病人可等不了。”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
当一回志愿者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志愿者。
柯棣华讲过:作为一个医生,只要还活着,就决不能把伤病员给忘了。
秦均天,成功了。
推开秦老的家门,门上贴着他自己写的一副对联:只愿大家都健康,哪怕我少挣钱。
仅仅十个字,把医者之心全然展现。正如秦均天老是讲的:“病人最苦啦,人家都倾家荡产了,我还能拿他的钱?”
在医学这条道上走了好几十年,秦均天特别清楚一个病人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打击。他觉得得让更多老百姓明白,中医的养生保健比医药更重要。所以,多次拒绝高薪讲座邀请的秦均天,在 2011 年平望镇老年大学建成后,爽快地答应了该校校长“出山授课”的请求。
打那以后,不管多忙,秦均天都会挤时间按时去讲课。为啥呢?因为他想让更多老百姓晓得“防病于未然”。而且,他这种授课依旧不收一分钱。他讲,能把中医保健的知识教给更多老年人,能让更多人健健康康活得久,这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2012 年 8 月,秦均天被评为“江苏省十大医德标兵”,2017 年 10 月,他又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荣耀面前,他也就一笑而过,接着坐到自己那简陋桌子跟前,安安静静地给每个患者号脉、开药方。边上,一根拐杖静静地立着。
平望的老百姓都敬重他、喜欢他,街坊邻居但凡碰到他,都会真心地讲:“秦老,巴不得您能活到 200 岁哟!”
然而,事不遂心呐。2020 年 11 月 22 日,秦老在院子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小心跌了一跤,导致肺部感染,本来就过度劳累的秦均天,到底没能熬过这一回,第二年 3 月 12 日,秦老永远地走了。
这段时间,微博社区有关秦老的话题达到了两千多万,像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等众多媒体都纷纷进行了转发,这位老中医的事迹让无数网友深受感动。
秦均天,14 岁就开始学医,到 87 岁的时候走了。那一直为患者开着的大门,关上了。
他在杏林辛勤工作 73 年,怀着一颗仁心,救了无数被认定没救的病人,还让好多快要散掉的家庭得以保全。
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毫无怨言,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医德就像拿着美玉,多做善事比留下钱财更珍贵。只愿大家都健康,哪怕我少挣点钱也无妨。
好比有位网友评价讲的:您活着的时候没给我治过身体,但您走了之后却把我的心给治好了!
. 结束.
【排版 | 毛毛雨】
以往的精彩文章来推荐啦:
2001 年,赵小平到贵州的山村任教,过了 16 年,600 名聋哑孩子学会了说话。
支月英在山村坚守了 40 年,使得 1000 多个孩子能上大学,能和张桂梅相媲美
相关知识
“猪头院长”退休办门诊,病患扎堆找他,他却说来者不拒分文不取
猫在上海网红宠物门诊洁牙去世一事 网络发声后,我差点收到了律师函
叶罗丽:猪头情公主上线,宠物兔比情公主更像主人
松江报:病患宠物有了“温暖”好去处
宠物秀扎堆“卖萌”:狗狗涂五颜六色赛跑
宠业简报 | 扎堆就医,宠物也有节日综合症?
她捡回7只流浪狗,却说狗收养了她|心理学:宠物能治愈人吗?
“毛孩子”扎堆洗澡做美容 宠物医院今年春节的寄养服务爆满
安安宠医·健平宠物医院(犬猫异宠全科特色中心)
特色专科专病专治,瑞派宠物医院以专业引领行业!
网址: “猪头院长”退休办门诊,病患扎堆找他,他却说来者不拒分文不取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3685.html
上一篇: 滑溜书院|孙会昌:鹩哥 |
下一篇: 鹩哥的品种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