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AI大伽百人谈|AI与艺术的交互:探索技术与创造力的融合

AI大伽百人谈|AI与艺术的交互:探索技术与创造力的融合

2024年07月24日 时间:20:00-22:17



关键词:

AIGC、4D打印、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科研、形变预测、数据收集、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服务设计、用户研究、算法、材料变形、用户需求、商业需求、社会需求、实验分析、AI应用。

嘉宾金句:

"设计的未来不是由AI单独书写,而是由设计师与AI共同绘制。"

"设计师的角色转变,不是被AI取代,而是成为知识与创新的桥梁。"

——Maurizio Vrenna

"AI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是提升效率的助手,而非取代创造的对手。"

"4D打印与AI的结合,预示着设计界的一次革命性进化。"

——白靖浩

"AI理解情感,但艺术的真正灵魂,永远源自人类内心的深处。"

"艺术创作中,AI是画笔,但画家永远是有血有肉的人类。"

——罗烜

AI与设计结合,不是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设计思维的深度革新。"

"在AI时代,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将是他们与技术共舞的能力。"

——鱼博士

"AI在设计行业的潜力无限,但点燃这股力量的,是设计师的创新思维。"

"个性化设计的未来,由AI的精准预测和设计师的独到见解共同塑造。"

——吴耀

全文摘要:

火花公开课53期暨微博-AI大伽百人谈于2024年7月24日顺利完成。我们跨越了人工智能(AI)与艺术交互的多个维度,从尖端的4D打印技术到创新的交互设计实践。课程伊始,我们聚焦于AI在艺术创作和设计融合的途径,突出了人机交互艺术在未来的发展关键性。接着,领域专家分享了他们在4D打印和AI研究中的宝贵经验,特别是他们如何利用预测算法来提升打印的精确度和功能性。

进一步地,我们讨论了设计和技术的结合如何推动创新和可持续性。专家们深入探讨了4D打印技术满足用户需求的潜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工程师和用户的角色。特别强调了4D打印材料的特性、变形行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随后,讨论转向AI在优化3D打印流程中的应用,包括曲面处理和动作弯曲技术,以及AI在生态结果预测方面的能力。最后,我们聚焦于AI在艺术、教育和技术交汇处的重要性,探讨了AI如何重塑艺术创作和设计的方法,以及个性化和可持续性在未来设计趋势中的核心地位。

总体来看,本次对话集中展示了AI作为工具和灵感源泉,如何激发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章节速览

00:00 AI对话艺术交互:人机艺术的新篇章 本次公开课深入挖掘了AI与艺术交互的融合,涵盖了AIGC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际应用。我们探讨了4D打印技术、交互设计,以及跨学科合作的新模式。主讲嘉宾分享了将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艺术创作和设计思维中的创新方法,并对未来人机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预测。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设计和技术的结合如何激发创新思维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19:34 AI与3D打印的融合探索:交互设计到4D打印的实践 一位资深专家分享了他从交互设计师到4D打印研究者的转变之路,特别是在AI与3D打印技术融合方面的探索。他介绍了科技融合中心的创新项目,AI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以及4D打印的前沿概念和应用潜力。他强调了人机交互的核心地位,并展示了3D打印技术的最新进展,如自适应变形的3D打印物体。

27:59 4D打印与交互设计的融合探索 本节研究聚焦于4D打印技术与交互设计的结合,目的是满足用户和设计师的复杂需求。面对4D打印技术的当前局限性,研究致力于通过预测模型和算法优化来提升打印的精确度和功能性。研究的重点在于开发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自适应形状变化的4D打印材料和技术,同时探索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用户界面和体验来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此外,研究还展示了4D打印技术在实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如电路板和食品模型,彰显了其在创新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34:02 4D打印的变形与用户需求探究:材料、设计到应用 本研究着眼于4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的潜力。文章深入分析了设计师、工程师和用户在4D打印设计过程中的角色,重点讨论了4D打印材料的特性和形状变化的实现机制。特别强调了基于用户研究和社会需求的打印设计,探讨了记忆合金等不同4D打印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形行为。通过实验验证了4D打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精确度,为未来的打印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45:14 深入AI与3D打印的融合及其应用 在本次深入的对话中,我们聚焦于AI技术如何革新3D打印过程。首先,我们探讨了利用Grasshopper软件进行曲面处理和动作弯曲的技术策略,并突出了Python在3D建模中的关键作用。接着,我们讨论了AI在预测生态结果方面的潜能,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打印流程,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制造。此外,我们还涉及了在英国举办的一场国际会议,该会议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应用,特别强调了用户参与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呈现了各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我们讨论了AIGC(人工智能与图形计算)的学术期刊和会议,这些平台突出了技术与人机交互领域的前沿动态。

53:15 人工智能与艺术融合的未来影响 本次讨论集中在AI与艺术、教育及技术的交汇点,探讨了AI如何重塑艺术创作和体验的方式。我们首先介绍了英国布卢尼大学和伦敦艺术大学在交互设计和计算机艺术方面的前沿研究,这些研究突出了技术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随后,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道德决策的问题,引发了对AI在必须做出可能影响生死的决策时的伦理考量。此外,我们还探讨了AI技术在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的应用,例如通过运动数据获利和AI辅助的艺术创作。最后,我们强调了AI和技术将如何在未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01:00:19 4D打印与AI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融合探索 本次讨论专注于4D打印技术及其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所面临的挑战。4D打印技术通过环境变量触发材料变化,为设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例如实现复杂的结构或功能。然而,这项技术也面临着精确预测和控制材料行为的难题,尤其是在温度、湿度等变量的影响下。我们还讨论了AI在艺术设计中的潜力,特别是在提高设计过程的自动化和创新性方面。此外,我们介绍了一位意大利设计专家,他在设计教育和创新方面的工作,凸显了跨学科合作在推动创新中的重要性。

01:05:26 AI与设计师角色的转变 在本次讨论中,我们重点探讨了AI是否会在未来取代设计师的工作,以及设计师应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一方面,AI的发展可能会使某些日常设计任务自动化,减少对人类设计师的依赖;另一方面,设计师可以将AI视为一种工具,通过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成为能够领导和管理AI项目的的设计领导者。讨论强调了设计师在新时代的新角色——作为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知识中介者,协助开发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和项目。同时,我们也提醒人们不应恐惧AI本身,而应警惕那

01:17:58 AGC与设计产业融合及未来发展的探讨 本次讨论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图形生成(AGC)与设计产业的结合点,以及其对未来设计趋势的潜在影响。一方面,我们认识到AGC作为设计辅助工具,其在预测流行趋势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远超传统工具。另一方面,我们预见到个性化设计将成为未来的主导趋势,AGC在定制化生产和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将扮演关键角色。此外,讨论还探讨了设计师如何与技术共同努力,创造既满足个性化需求又适应大众市场的产品,以及AGC如何促进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01:26:58 人工智能与设计的合作、创新与可持续性 本次讨论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AI)与设计师之间的合作模式,以及在利用AI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同时,如何保持人类设计师的独特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目前,AI主要在设计初期提供辅助,帮助生成多种概念和进行迭代。未来,AI预计将更深入地融入整个设计流程。我们还讨论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性,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循环经济,强调了设计、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重要性。最后,我们分享了对未来设计趋势的预测,认为结合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设计的准确性,但同时也要警惕保持设计的人性化和创造性。

01:39:33 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及其边界 本次讨论集中在AI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应用,以及它是否能够帮助突破现有界限并改变创作方式。AI被视为一种实用工具,能够提升设计效率和创新性,特别是在满足用户需求和解决问题方面。然而,AI在情感体验方面的局限性引发了对其在艺术创作中角色的讨论。一些观点认为,艺术的核心在于情感表达,AI可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情感投入。此外,讨论还涉及了摄影与艺术的区别,以及技术工具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最终,我们倾向于接受AI作为辅助工具的角色,以扩展艺术和设计的可能性,同时强调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情感和创新,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

01:52:06 AI与艺术交汇的机遇与挑战探索 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AI与艺术领域的交叉影响,特别是在创作和设计方面。AI的引入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可能性,使得创作过程更加高效和多样化。然而,这也引发了对传统艺术技能和人类创造力可能被AI替代的深刻思考。讨论涵盖了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及这种技术进步对职业路径和学习方式带来的变革。此外,还探讨了AI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强调了人类在AI发展和应用中的核心作用。



发言总结

Maurizio Vrenna的深入探讨

在本次演讲中,Maurizio Vrenna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设计交集的复杂性,将AI描述为一种具有双重刃的剑,既有潜力颠覆创意产业,也能加强其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专注于产品设计的助理教授,并且拥有意大利、瑞典和中国多国教育背景,Vrenna着手揭示有关AI取代人类设计师的误解。他主张AI的角色在于增强设计能力、促进创新,并激发新的就业形态。

Vrenna承认了将AI整合到设计过程中的忧虑,并主张要克服对“创新抵抗”,设计师们需要获得超越传统手工艺的多样化技能,包括数字素养和战略思维。他强调了AI变革的潜力,并展望设计师将演变成跨学科知识交流的促进者,这在构想超越传统界限的解决方案中至关重要。他们强调了人类直觉和创造力在需要复杂问题解决和艺术表达的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价值,提出了AI与人类智慧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总结中,Vrenna探讨了实际实施的挑战和关于AI时代艺术本质的哲学问题。他提倡平衡地融合AI,利用其优势来完善人类专业知识,同时不掩盖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程的内在价值。通过这次探索,Vrenna邀请我们反思设计在技术进步面前的持久意义,强调合作和创新作为未来努力的指导原则。

白靖浩的多领域探索

白靖浩,一位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专家,拥有温州商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士学位和布鲁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博士生。他的研究聚焦于艺术、技术和人机交互的交汇处,尤其在AIGC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其具体定义尚未明确。在职业道路上,白靖浩曾在速信科技担任UX设计师,并在之江实验室科技融合中心的工程团队中任职。

他认为,尽管人工智能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与艺术的本质——情感表达和个人创造力——仍有明显区别。人工智能更侧重于实用性和问题解决。他强调AI在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方面的潜力,同时指出了现有技术的局限,并对未来的发展持开放态度。

除了AI,白靖浩还研究了4D打印技术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包括材料选择、形状变化及其与用户需求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他展示了4D打印技术的实际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最后,他探讨了AI与人类合作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包括自动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和AI决策的责任问题。他呼吁对AI技术的合理使用和发展进行深刻考虑,确保技术进步能够惠及全人类。

吴耀的行业洞见

吴耀认为,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正在深刻地重塑设计行业。他将AI视为超越辅助工具的存在,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AI通过预测设计趋势、优化设计流程和提升设计质量,显著增强了设计效能。特别是,AI的应用使得大规模个性化设计成为可能,推动消费市场向更注重个性化需求的方向发展。

此外,AI的数据分析能力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准确的决策支持,从而提升了设计的效率和效果。然而,他也强调,在利用AI的同时,必须保持设计的人性化和创造性,确保设计作品能够触动用户的心灵并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总体而言,吴耀认可AI在推进设计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潜力,同时警示不要忽视人性化和创新的重要性。

罗烜:AI与艺术的交汇点

罗烜,一位对人工智能(AI)在艺术与设计领域应用充满兴趣的专业人士,提出了关于AI预测设计及建筑未来趋势的问题。作为一名艺术和插画领域的专家,他坚信艺术应当是实用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尽管AI能够理解人类情感,但无法真正体验情感,这引发了他对AI如何推动艺术界限突破的深思。他指出,尽管AI在实用领域提供了便利并丰富了创作手段,但并未根本改变艺术家的工作方式或导致其失业。相反,AI的应用有望推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罗烜对AI技术的潜在影响保持好奇和困惑,同时对自身工作持开放态度。他认为,AI是工具,其成果完全取决于人类如何运用这项技术。他的分享展现了对传统艺术价值的尊重和对未来技术可能性的探索。

鱼博士:4D打印技术的艺术革新

鱼博士深入介绍了4D打印技术及其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前景。他强调,4D打印技术不仅能够创造三维实体,还能使这些实体随时间或环境变化而改变形状或颜色,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可能性。通过具体案例,他展示了这项技术如何被用于创造复杂且动态的艺术品。鱼博士还强调了4D打印如何促进跨学科合作,使设计师、工程师和艺术家能够共同探索艺术的新边界。尽管面临技术成本高昂和公众接受度等挑战,他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4D打印将在未来的艺术设计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问答环节概览

白靖浩对白博士的提问:

问:白博士是如何开始从事AIGC相关研究的?答:白博士在博士期间加入了之江实验室科技融合中心工程团队,首次接触到AIGC。他在团队中负责对话式智能生成技术的研发,开启了AIGC的研究之旅,并因此获得了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创新设计的交叉奖项,同时在英国计算机协会人机交互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

4D打印的现状与人机交互的联系:

问:4D打印的发展现状如何?人机交互与4D打印有何关联?答:4D打印在材料研究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者正致力于提高打印的精确度,并改善用户体验,以适应工具的变化并满足用户需求。在美国计算机协会UIST会议上,许多基于用户需求的4D打印应用被展示,如通过预测实现形状变化,并提出了“用户记忆”的概念。ACM的数字图书馆中也收录了大量交互相关研究,包括创新的变形电路板和打印的小鸭子等。

4D打印材料的形状变化机制:

问:4D打印材料是如何实现形状变化的?答:4D打印材料,如记忆合金,能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压缩、拉伸、弯曲和折叠等变形。通过量化分析和控制变量法,结合高温实验和应变传感器监测等实验手段,研究者揭示了不同材料和变形程度下的性能差异。

用户研究在4D打印中的重要性:

问:用户研究在4D打印中扮演什么角色?答:用户研究的核心在于收集和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反馈,包括大学生、工作室成员和行业专家。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能够理解用户对4D打印的期望,他们对打印稳定性和易用性的评价,以及对精度和实用性的特别关注。

结合AI的4D打印未来展望:

问:未来如何利用AI实现更高级别的4D打印?答:未来的发展将结合AI的预测和算法优化,以改善4D打印过程中的变形行为。我们计划开发插件和工具,与犀牛(Rhino)、Grasshopper等设计软件无缝集成,实现更高精度的设计。同时,我们也将探索AI在创造满足新兴需求的4D打印解决方案方面的潜力,比如利用AIGC技术来设计独特的产品形态。

英美AIGC会议的特色及实践:

问:英美的AIGC会议有哪些特点,它们在AI技术与用户互动方面有哪些实践值得关注?答:英美的AIGC会议以其前沿性和学术性著称,例如开发聊天机器人等AI应用。英国的研究特别强调用户参与,采用故事化方法进行调研,利用心理学背景深入理解用户行为和需求,而非单纯追求技术进步。

ACM AIGC期刊及会议的贡献:

问:ACM美国计算机协会主办的AIGC期刊和会议情况如何?答:ACM的AIGC期刊和会议是技术与人结合领域的风向标,特别关注AI与人类的互动。在中国,浙江万里学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通过ACM的文章库,可以获得大量关于AI和设计交叉领域的前沿信息,包括香港理工大学在AIDC方面的研究。

预测和控制4D打印材料变化:

问:如何预测和控制4D打印过程中材料的变化以实现预期效果?答:鱼博士和白靖浩指出,准确预测和控制4D打印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是当前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已在这方面取得进展,能够将二维图像转化为立体模型。尽管如此,定量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更多依赖于定性分析。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算法,提高精确度,以满足航空航天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AI对设计师工作的影响:

问:AI是否会取代设计师的工作?在AI时代,设计师的角色是什么?答:白靖浩认为,AI将取代部分设计师的工作,但未来的设计师将扮演知识中介者的角色,整合不同领域的专家意见,创造出既商业成功又服务于社会的产品和服务。

设计师如何适应AI时代的挑战:

问:面对AI带来的挑战,设计师应如何提升自我以适应行业发展?答:鱼博士建议设计师提升硬技能,如生产力、灵活性、适应性、沟通谈判能力和管理能力,以保持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设计师需要成为连接不同领域的知识桥梁,并学会利用AI作为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设计师与AI的合作关系:

问:设计师如何正确利用并防止被AI取代?对于AI与设计师合作关系的理解是什么?答:鱼博士认为设计师应谨慎使用AI,保持对其工作成果的控制,并不断提升核心技能和适应现代科技的步伐。设计师应与AI建立合作而非被利用的关系,在数据分析的背景下保持个人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AI与人类智慧在设计领域的合作:

问:对于AI与人类智慧在设计领域的合作,你有何看法?答:白靖浩相信未来设计领域将出现更多AI与人类智能的合作案例,预计未来几年会有令人惊喜的发展。

设计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问:能否谈谈在设计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及其与ESG、企业战略之间的契合点?答:白靖浩和吴耀强调可持续发展是设计学科的核心关注点,特别是绿色设计和循环经济。通过AI进行需求预测和精准化设计,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并确保设计过程始终围绕可视化效果进行,更好地融入整个产业链。

AI在建筑设计和装饰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问:AI是否可用于预测建筑设计或装饰趋势?如果是,能否详细说明一下?答:罗烜和吴耀认为,AI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实有望预测流行趋势。AI能够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提供基于设计师要求的相关方案。AI的预测相比人类主观判断更为精确和中立。然而,设计过程中的人际交流和创作温度是AI无法取代的。



AI在设计全过程的替代性:

问:AI是否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完全取代人类完成从零概念到最终生产的全部流程?答:罗烜表示,目前尚未出现能够完全替代人类完成设计全过程的AI系统。

AI作为艺术领域的辅助工具:

问:在纯艺术领域中,AI能否作为辅助工具帮助人类突破边界?答:罗烜认为,AI在艺术领域主要用于理解和表达人类情感,尽管无法体验情感,可能帮助我们在某些方面超越限制。但艺术的本质在于情感体验和独特性,AI目前看来只能作为辅助工具。

AI在设计阶段的有效整合:

问:AI应该如何在设计的不同阶段被有效整合,并发挥其优势?答:白靖浩建议,在设计的初步概念化阶段应用AI,有助于生成创意和迭代改进设计想法。

AI的未来发展及其背后的“人”:

问:AI在未来会如何发展?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答:白靖浩认为,AI将更普及并易于融入生活和工作。艺术等领域的独特性质意味着与AI的结合可能不如预期契合。AI背后是人的作用,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开发AI应用,都需要人的深度参与和指导。

AI对创作者工作方式的影响:

问:AI能否从根本上改变创作者的工作方式?答:罗烜认为,AI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创作者的本质工作。虽然AI可以丰富创作方法,但无法取代真正投入艺术工作的个体。

工具(如AI)对不同水平从业者的影响:

问:工具(如AI)的出现如何影响不同水平的从业者?答:鱼博士指出,高手能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因为他们的经验和创意能驾驭更好的工具。对于较低水平的人,学习曲线变化,原本难度大的任务变得容易,但顶尖作品的创作仍需优质人才,因此中间层次的工作者可能面临挑战和威胁。

相关知识

探讨AI与艺术的交汇点:创意与技术的融合
AI艺术:计算机生成艺术作品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艺术与AI: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AI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探索真正的AI沉浸式展馆展厅
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AI绘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AI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融合.docx
人工智能如何介入当代艺术?AI超感界:混合媒介与人工智能艺术融合展展出
AI赋能创意:如何借助AI技术打破创意与想象的边界
如何将AI技术与传统艺术技巧结合
AI绘画在宠物创作中的应用:探索宠物形象、情感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网址: AI大伽百人谈|AI与艺术的交互:探索技术与创造力的融合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38815.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黑神话悟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
下一篇: 田桢真:传统艺术与数字信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