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现代人为宠疯狂?带你看看中国古代的宠物“主子”们

现代人为宠疯狂?带你看看中国古代的宠物“主子”们

“宠物”是指人们为了精神目的,而不是为了经济目的而豢养的生物。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宠物愈来愈多成为很多人的贴心陪伴。

去年国内有两条新闻:浙江有20万的宠物葬礼,上海38万给宠物克隆。有人高呼:有钱人的世界太疯狂了。这一点@吃瓜的兔酱 就不评论了,因为这些都是经济独立自主的人自己所做的决定。

此外还有那些遗产留给宠物或给宠物建基金会的,让人大开眼界!

可是你以为只有现代人会为宠物这样狂花钱吗?

让@吃瓜的兔酱 带你看看中国古代常见的宠物!

一、狗

最先陪伴古人的宠物,很多人都知道——狗!狗的祖先是狼,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距今已有上万年之久。

有研究表明,最早的狗狗来自于16000年之前的中国长江以南,中国的南方最早驯化了“狗”,可以说中国是狗的“故乡”。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犬”字,从西周开始,有关狗的记载就多了起来。《礼记》有注疏这样写:“小曰狗,大曰犬。卷毛有悬蹄者为犬。”

“犬”字的演变

先秦时期,狗和马、牛、羊、鸡、猪合称六畜,《管子》写:“六畜育于家,国之富也;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

从周代开始,养狗已经有了专门的官职,《周礼·天官》中记载,这类官员被称为“犬人”或“稿人”,也就是俗称的“狗官”。

但是中国人最初养狗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宠物,而是为了打猎和吃肉。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期间曾经颁布了一条王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可见当时狗肉比猪肉要贵。

到秦汉时期,狗的作用就不仅仅用于狩猎、祭祀和食用了,它们渐渐成为了宠物,供人赏玩,还发展出“斗狗”。汉武帝就曾经建造犬台宫供文武百官观看“斗狗”,许多达官贵人也称自己“好犬马弋猎”。战国策上说:“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意思是马厩中多的是狗和马,家中多的是门客(古时美人也指有德行的人),来形容孟尝君家中财富很多,地位很高。可见这时候养狗做宠物是权贵的特权。

汉武帝图

到了三国往后,宠物狗就从权贵的庭院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门,到了唐宋时期,养宠物狗成了流行时尚,唐朝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就有这样一幅经典画面:

簪花仕女图

可见此时狗已经成为了“白富美”们的爱宠。

清末的慈禧太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爱狗人士。她在皇宫中设立了“内养狗处”养了许多京巴,有四名太监专门伺候,每只狗还有俸禄按月领取。

慈禧与海龙

这些狗吃牛肉、鹿肉,喝的是鸡鸭鱼汤,穿的是绫罗绸缎,洗澡用的也是金玉盆子。据记载慈禧甚至为了去看她最爱的狗黑玉刚出生的四只小京巴就将早朝草草了事。

黑玉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红色闪缎犬服

二、猫

非洲野猫

猫的驯化史远短于狗,大约在5000-10000年前,非洲野猫(F.silvestris)进入了中东两河流域地区的人类聚居地,从而开始了人类与猫咪物种“相互驯养”的历史。早在9,500年前的塞浦路斯,已有家猫被放进入人类墓地埋葬;而在中国的陕西省则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农业定居遗址中发掘出了亚洲豹猫遗骨,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豹猫

当然了,现在中国的家猫和欧洲的家猫在品种上是相同的,豹猫似乎被丝绸之路带来的欧洲家猫完全取代了。

中世纪欧洲的猫作品

三四千年前,埃及人开始有意识地驯化猫,他们发现猫咪可以消灭啮齿动物,保护粮食,还可以杀掉当地的毒蛇,猫咪开始大受欢迎,在埃及的壁画中还可以看到人们驯养猫来捕猎鱼类和飞禽。

猫在古埃及最初被当做是丰产和康复女神贝斯特(猫首人身)的化身,地位很高;

而在中国古代,猫的地位也不低,在祭祀中也是主角之一。

《礼记·郊特牲》:“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东汉·郑玄注:“迎其神也。”

这是描述的周代的腊月祭神礼之一,这个“迎猫”礼在古代诗人的诗词中也可见到,比如唐朝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诗:“捫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清朝蒋士铨《临川梦·宦成》:“田畴自耕,閭阎不惊,迎猫祭虎丰年应。”祭神的时候,这猫便会被抬着走一圈到祭台,和神一个地位!

宋以前,猫很少入画,比较有名的就是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的作品《仕女图》。

周文矩《仕女图》

而到了宋朝,人们的审美观点与唐朝相比更为内敛纤细,养猫之风盛行,文人尤爱。以南宋都城杭州为例,出现了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等一系列服务行业。宋人养猫,要用“聘”,用盐或鱼去给原猫主人或猫妈妈,将其“聘”回。

宋 毛益《蜀葵游猫图》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猫奴”——大诗人陆游!

他诗中出现名字的猫有四只,其余无名的不知其数。他是除了乾隆之外写猫最多的诗人,其中有一首诗非常有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花下狸奴图

是的,这第二部分就是我们语文课都要求背的内容,第一部分估计知道的人少一些。“狸奴”就是他的一只爱猫(后也被很多人指代猫),诗中出现频率最高,另三只有名字的分别是“粉鼻”、“雪儿”和“小於菟”(於wu菟tu,分别第一声和第二声,古代楚人称老虎为於菟)。感觉这雪儿就是只白猫,而小於菟也许是一只橘猫吧!

橘猫

而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是一位“史诗级”猫奴,他为猫设立“猫房”,给猫“封号”,在最爱的一只叫“霜眉”的猫死去后,非常难过,下令各部翰林等官员为其撰写祭文。其中一位侍郎袁炜写的文中有一句“化狮为龙”深得嘉靖皇帝之心,从此加官进爵,官运亨通。而后嘉靖皇帝将霜眉厚葬于景山北面,称“虬龙冢”,立碑祭祀。

虬龙冢和碑已不再,只剩这棵虬龙柏

三、鹤

《鹤经》云,鹤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古人认为鹤吉祥长寿,爱鹤者众。仙鹤经常出现在达官贵人的园林中,也经常是一些画中的主角或配角。

松鹤朝阳

先秦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的宠物是鹤,《左传》记载:“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他甚至让鹤坐车出行,给鹤定品,给实禄,实打实的人不如鹤,最后因此亡国。

另宋代诗人林逋,归隐杭州孤山,终身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养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梅妻鹤子

四、龟

古人占卜用龟壳,乌龟又因寿命较长,被认为“有灵”,成为财富和长寿的象征。

神龟负图出洛水

古人养龟历史悠久,《论语·公冶长》中记载:“文仲居蔡,山节藻棁。”就是说春秋时鲁国的臧文仲养乌龟,他给乌龟造的大房子的斗拱雕成了山的形状,又在短柱上用水草花纹装饰。而这两种装饰是天子宗庙的样式,违背了周礼,被孔子称“不智”。

斗拱

古代人们将乌龟养在池塘中,而打井的时候也会在水井中放一只乌龟,以测水质之用。

五、其他

此外还有鹅、马、蟋蟀、金鱼、鹦鹉、大象等等,暂不一一详谈。

王羲之与鹅

由此可见,古人爱宠与今人并无不同,以宠为伴也是常态,希望大家能爱护宠物,维护自己心中的美好!

相关知识

还有三天,北京唯一可带主子们参加的宠物Party就要来了
原创 探究中国古代服饰中的腰带,腰带的材质和结构,以及直至现代的启示
动物也疯狂:万圣节萌宠装扮来袭
机会!令“铲屎官”们疯狂的亚马逊宠物日来了
超好玩的宠物玩具小球,无需APP自动玩耍,主子们开心就好~!
六幅图带你了解赛犬,看看人们如何激发狗的争胜之心
超好玩的宠物玩具小球,无需APP自动玩耍,主子们开心就好
就地过年的中国青年和他们的宠物“主子”们
带你看看仓鼠的化妆教程
主子的盛世美颜你都拍糊了?宠物摄影展教你大绝招!

网址: 现代人为宠疯狂?带你看看中国古代的宠物“主子”们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4419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伤人了主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
下一篇: 宠物黑科技 | 快看你家主子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