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安徽鸟类摄影师拍鸟31年,863种鸟类“大片”背后是候鸟为生命而战

安徽鸟类摄影师拍鸟31年,863种鸟类“大片”背后是候鸟为生命而战

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

正值寒冬,大量候鸟自遥远的北方而来,在安徽湿地栖息越冬。一群东方白鹳停留在枞阳菜子湖,鸟类摄影师温跃东按动相机快门,记录下它们伫立在浅滩中的身影。天地辽阔,大鸟雪白的头颈和黑色的羽翼分明,寒冬的菜子湖也显得生机无限。

温跃东

温跃东拍鸟已经有31年了。一只飞鸟被镜头记录下的只是生命的一瞬,除了拍一张好照片,温跃东更关注它们照片之外的命运。多年来,他的镜头里出现过863种鸟的身影,他也记录并感受湿地等鸟类栖息地的变化。

迁徙中的黑鹳

自由又自信:候鸟的世界吸引他拿起相机

在万米高空飞翔,是什么样的感觉?小天鹅肯定知道。

1992年,一位媒体朋友邀请温跃东一起去升金湖,那是他第一次拍鸟。“调休了两天,开车赶到升金湖,刚到那就被震撼了。”

冬天的升金湖万鸟翔集,大雁、灰鹤、白鹤、小天鹅、白头鹤……到处都是鸟。当时他只有一台美能达胶片相机,一个28-70mm的镜头,对着鸟群一直按快门,四卷胶卷20分钟就拍完了。

“也没有望远镜,胶卷拍完了就站在湖边大坝上看。一会飞来一群大雁,一会飞来一群灰鹤,一会飞来一群小天鹅……看不够,人从钢筋水泥的城市走出来,与水鸟同处一个开阔的世界,那种感觉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成群的小天鹅从天空飞过,它们拥有极强的飞行能力,从几千公里外的西伯利亚靠翅膀无数次的扇动来到安徽,飞行高度能达到1万米。“第一次这么近的距离看小天鹅,那么漂亮、优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中华秋沙鸭

温跃东就是在那个时候爱上了拍鸟,一拍就是31年。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到今天的“长焦大炮”,他先是跑遍了安徽,又追寻着各种飞鸟跑遍了全国,甚至远赴海外。云南气候温暖,鸟种多,退休以后,他甚至在云南也安了家。

他把拍鸟当做一种养生,一段时间不拍就难受。他不“刷鸟种”,更痴迷用镜头记录它们在自然中灵动的身影。为了拍一张心仪的照片,翻山越岭、长时间守候都是家常便饭。

火尾绿鹛有着红色的尾巴和一身绿色的衣裳,是云南怒江的“明星鸟”,也是很多拍鸟达人的“梦中情鸟”。它生活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区,个头如麻雀大小,非常难拍。

温跃东连续拍了三年,第三年他在火尾绿鹛常出现的山坡对面寻找角度,“守枝待鸟”等了三天,终于等到了一道绿光飘逸而至。快门倾泻,火尾绿鹛伫立和起飞的瞬间被定格。“那种忽然到来的幸福,让长时间等待的寂寞化为乌有,拍完回家路上都是哼着小曲的。”

火尾绿鶥(摄于云南)

记录候鸟迁徙:一场为生存而战的苦旅

“历经重重危机后的数千里旅行,只为了一个目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为生命而战。”纪录片《鸟的迁徙》中曾这样描述候鸟的迁徙,看似风花雪月的旅行其实是以命相搏的艰辛旅程。

温跃东用镜头记录候鸟的迁徙。2014年冬天,在霍山一处湿地,一只体型健壮的小天鹅引起了当地鸟友们的注意。相比别的小天鹅,它的个头明显更大一些,身上还有繁殖地科学家安装的环志—516X。温跃东闻讯赶来,拍下了它在安徽栖息越冬的美丽身姿。后来经林业部门调查发现,516X竟然来自遥远的北冰洋沿岸亚马尔半岛,距离安徽直线距离达6000多公里。温跃东感慨不已,“它要躲避城市、天敌、雷雨区等等,很可能飞越了1万多公里才来到安徽。这一路上要经过多少艰险,令人难以想象。”

能够平安抵达,已是极大的幸运。2021年9月,一只黑脸琵鹭亚成鸟佩戴着卫星定位装置由韩国起飞,跨过黄海抵达中国长江出海口。按传统路线,它应该沿海岸线南下,经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去往海南、台湾、香港等更温暖的南方越冬。但当年12月16日,它却在大理洱海附近被鸟友发现。由于目标偏差太大,它也成了云南黑脸琵鹭的首次记录。 

小天鹅516X

得知消息后,温跃东和鸟友赶到洱海,用镜头记录下这只黑脸琵鹭在洱海觅食、生活的珍贵画面。温跃东推测,作为一只亚成鸟,这只黑脸琵鹭缺乏长途迁徙经验,应该是在长江口被去鄱阳湖越冬的“近亲”白琵鹭带偏了路线而迷路,独自沿长江逆流而上,穿越2600多公里才到了大理。

虽然它没能与家人一起抵达越冬地,但洱海食物丰富,温跃东和鸟友们都希望它能熬过寒冬。它最终还是不幸夭折,令人十分痛心。翻阅照片和视频,温跃东发现,这只黑脸琵鹭身上卫星定位器的绳索一端一直拖在水里。“可能是韩国科学家安装定位器时绳索过长或后来松脱,黑脸琵鹭身上的绳索一直是湿的,大理冬天的夜晚气温比较低,它或因失温而夭折。”

温跃东把它最后的影像编制成短视频,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它的故事。“科研工作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鸟类,也希望科研人员做环志的时候更多考虑它们迁徙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迁徙中的东方白鹳

珍惜相遇:因为拍鸟而爱鸟

温跃东先后担任鸟网论坛安徽版和云南版的版主,在圈里被不少鸟友称作“大神”,不仅仅是因为他拍过很多“大片”。他花大量的时间研究鸟,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样生活,“比拍鸟还要有意思。”很多鸟友遇到不认识、不了解的鸟,都会向他请教。

去年开始,他把自己拍摄的鸟类影像制作成短视频发在视频号里,带大家倾听深山里宛若天籁的鸟鸣声,了解一种看似寻常的小鸟,讲述候鸟长途迁徙的故事……希望通过照片和短视频,让更多的人关注“大片”之外鸟儿们的生存境遇。

他拍鸟总会自带一卷小绳子,把遮挡镜头的树枝、草叶仔细捆扎好,拍摄完再恢复原样。“因为拍鸟所以爱鸟,拍鸟不能惊扰鸟,不要伤害鸟。现在越来越多的鸟友有这样的意识。” 

长尾阔嘴鸟(摄于云南)

在他看来,随着各项保护措施落地,安徽湿地生态环境整体越来越好,这些年能够看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也更多了。

2014年,有摄影爱好者在霍山拍摄到中华秋沙鸭,也是“国宝鸭”近年来首次在安徽出现。此后,温跃东长期关注中华秋沙鸭在安徽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水质。“中华秋沙鸭被称作‘生态试纸’,近年来中华秋沙鸭陆续在安徽多地亮相,说明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也让人与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2019年,一只白鹤幼鹤降落在霍山东淠河,因为体力不支几乎无法站立。温跃东和鸟友轻轻掀开它的翅膀,发现翅膀根红肿严重。“它可能是在繁殖地出生比较晚,几千公里一直跟着父母拼命飞行,到了这里实在飞不动了。”白鹤一般在鄱阳湖集中越冬,霍山已经离它的目的地不到200公里。

蓑羽鹤(摄于内蒙古)

温跃东和鸟友们向当地林业部门汇报后,又向周边村民广泛宣传,请大家不要伤害它。但十多天后,这只幼鹤还是被发现趴在河滩上不幸夭折,瘦得皮包骨头。“没想到给它投喂食物,心里特别难过,也很自责。”

2020年11月,霍山再度迎来白鹤“小客人”。在单龙寺附近有村民发现一只落单的白鹤亚成体。(安徽商报2020年11月27日曾报道)鸟友张红兵和旌阳夫妇一边向镇政府汇报,一边联系了远在云南的温跃东。大家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对它进行保护救助。

这只小白鹤被取名“单丹”,看起来身体状况还不错,专家认为,如果它能熬过寒冬,就有机会重回大部队。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单丹得到了充足的食物投喂,政府部门、村民、学校师生、志愿者持续关注它的状况,合肥安居苑小学的孩子们还为单丹捐款,给它买食物。在大家的呵护下,单丹慢慢长大。“飞起来非常有力量,看起来很健康。”

迁徙中的白鹤

单丹熬过了寒冬,第二年春天的一天,一群白鹤北飞经过,它顺利跟上了大部队,重回鹤群。

故事有了美好的结局,单丹却留在了大家的心里,很多人记得单龙寺曾经来过一只小白鹤。每年冬天,白鹤迁徙经过霍山,温跃东总会想起单丹。“再回来,它就是一只成年鹤了,也许已经拖家带口了。”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实习生 杨颜钰霆/文 温跃东/摄)

相关知识

安徽鸟类摄影师拍鸟31年,863种鸟类“大片”背后是候鸟为生命而战
中国拍鸟大爷,全世界的鸟都躲着走
鸟种丰富!多位摄影大咖在绿美东莞采风行中刷新个人拍鸟记录
奇妙的鸟类世界:2023年鸟类摄影师大赛获奖作品
拍鸟、爱鸟、护鸟,南京精彩视界·生态鸟类摄影展开展
武汉候鸟已增至鸟种总量的七成 候鸟影展藏着的鸟与生态密码
湿地驿站鸟类天堂
【新春走基层】“老晏们”拍鸟记
3年拍摄200多种鸟类 南师大“拍鸟达人”探秘神奇鸟世界
国家电网:爱鸟始于心 护鸟践于行

网址: 安徽鸟类摄影师拍鸟31年,863种鸟类“大片”背后是候鸟为生命而战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454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宣城拍鸟第一人”!这么美的照片
下一篇: 【新春走基层】“老晏们”拍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