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中世纪的绘画,即便是看乔托这样的大师的画,会感觉那时的画'千人一面“。另一个感觉是人物动作僵硬。作为一个画家,应该要问一个”为什么“?
一种解释是中世纪神学专制,不允许画出有个性的样子。又有说神学宣传要求神有神的样子,不能画成人的样子。
我观察中世纪绘画,观察中国1900年之前的人像画,观察日本的大首绘,觉得早期的绘画,画人,都有这种千人一面的感觉。
喜多川哥麿的大首绘
晚唐的仕女图
无论中外,早期画人,都有这种感觉。如果欧洲是因为神学的禁锢,那么中国古代和日本江户时代,都与意识形态的制约没有关系。
从基督教的教义理解,圣经新约始终讲耶稣是神的肉身,耶稣是神,也是人。所以中世纪画匠们应该就是在画人,而且这些宗教故事,比如乔托的《哀悼耶稣》,画面上有很多人物,不是神。乔托的老师奇马布埃画的圣母子坐像,周围的六位天使,也是在画人像,也是千人一面。
无论中外,古代画人都有这个现象,而且肢体动作都比较僵硬。我认为是绘画技术的问题。
中国古代绘画,以及日本浮世绘,都是单线条勾勒人的五官,在技术上比较难以画出有个性的不同人脸。加上古代绘画是师傅带徒弟的体制,学徒跟着师傅描画谱,一代传一代。因此形成千人一面的人物画法。
中世纪的欧洲,也是一样。
当然,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日本,古代的画法还是会有一些画家的人物画体现出一定的个性,有的画的好有的画的不那么好,也就是说还是有差异性。但是总体上来讲,我们的感觉就是”千人一面“,不如现代画法,为什么?因为现代的素描画法表现了肌肉、解剖结构、光线、阴影,等等要素,使得人脸的绘画像素丰富得多,包含了几个数量级的差异。我们现在画人脸,无论是素描还是油画,略微地动一笔,就会感觉人的神情和特征发生了变化。嘴角的一笔短线条,就能产生微妙的笑意,是冷笑、善意的笑,爱意的笑,或者蒙娜丽莎的神秘一笑。
我们看意大利绘画,从乔托开始,他意识到了素描画法的好处,开始探索。过了100年,我们看意大利绘画下一个里程碑,马萨乔,可以看到明显的进步了。100年。
我们中国,则是徐悲鸿,1919年赴法留学,学习西洋素描画法。1927年回国,以素描方法改造国画的人物画。到1950年代,通过在央美的教学体系改革,完成了国画人物画的大变革。历时二三十年。
相关知识
人像摄影
猫在中世纪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艺术文化的象征意义
小私时代,是因众多私人化服务的流行而产生的新概念。从千人一面的大众化服务.到量体裁衣的个性追
人像摄影:如何让照片拥有情绪
中世纪时,侏儒被视为“不祥”,为何欧洲宫廷还喜欢养侏儒人?
人像摄影的四个定位
人像摄影 | 人像照后期处理技巧
【人像摄影】技巧
人像摄影丨浅析人像拍摄中“道具”的选择和使用
第十届中国人像摄影十杰评选活动参评细则 – 人像摄影
网址: 中世纪的人像为何千人一面?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46344.html
上一篇: 动物餐厅摊主小游戏触发攻略 |
下一篇: 插画家Chris Beetow画 |